2014年,交通事務局要求投資者引進以油電混合的驅動系統,投資者遂引入豐田於2014年推出Camry油電混合的士,並成為澳門的士主要車型之一。
附註:
車型:Toyato Camry
車牌:M-23-11
載客:4人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1/04/30
2014年,交通事務局要求投資者引進以油電混合的驅動系統,投資者遂引入豐田於2014年推出Camry油電混合的士,並成為澳門的士主要車型之一。
附註:
車型:Toyato Camry
車牌:M-23-11
載客:4人
更新日期:2021/04/30
澳門三面臨海,對外交通幾乎長期是靠水路,坐船出遠門在70年前可謂家常便飯。如果我們穿越回到1950年代的澳門,想要過海去香港或鄰近地方,應該要怎樣做呢?
請問要如何坐船過海?昔日港澳客輪坐船攻略,1952 – 1963
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過去多任澳門總督曾多次計劃在澳門興建機場。直到1980年代,前澳門總督馬俊賢曾提出澳門與珠海共用機場計劃,兩地共用一條跑道,其國際線屬於澳門,而國內線則屬於珠海。在雙方談判破裂後,時為新任澳督文禮治決定在氹仔雞頸以填海的方式興建國際機場。澳門國際機場於1989年正式動工,由於沙石不足,以及文禮治貪污案件等問題,原計劃在1993年落成的澳門國際機場延遲至1995年才啟用。
讓澳門“起飛”——澳門國際機場25年
佛山號、德星號和大來號,這些是“老餅”們口中經常聽到的港澳客輪船名,是1950至1960年代老澳門的集體回憶。現在,我們不妨來尋找這些舊港澳客輪的故事,或許你會發現一些鮮為人知的事件,讓我們由“佛山號”和“德星號”開始。
那些港澳客輪的往事(上)—— 佛山號、德星號
我們目前在澳門街上看到的巴士全都是外表醒目、技術先進、座位舒適的冷氣巴士。倘若時光倒流至近一個世紀前的1919年,首現澳門的巴士只是由舊貨車改裝,以貨車底盤加上木製客廂的車輛。它們最初被稱為“自由車”,後來又被俗稱為“街坊車”。
神級司機是這樣練成的
時間: | 回歸祖國(1999年-) |
2014年 | |
地點: | 氹仔島--嘉模堂區 |
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 | |
關鍵字: | 的士 |
司機 | |
乘客 | |
的士咪錶 | |
車身廣告 |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 |
交通運輸 | |
公共交通 |
攝影: | Dickson Lau |
著作財產權人: | Dickson Lau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Dickson Lau |
權限範圍: | Dickson Lau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製作日期: | 2021年02月02日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彩色 | |
登錄號碼: | p0020541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