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化中心門前的街道,路面寬闊筆直,高廈矗立,靠近文化中心一邊附近是公園地帶,整體佈局簡約而富現代氣息,環境恬靜。這條馬路被命名“冼星海大馬路”,用以紀念我國著名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冼星海與澳門有密切關係。他於一九零五年出生澳門下環一個貧苦漁家,是個遺腹子,與母親依靠外祖父當散工掙取工錢餬口;六、七歲時,因外祖父病逝,由寡母帶往新加坡,在一家學校幫傭,勉強供冼星海就學。 

冼星海童年生活坎坷,但他熱愛音樂,十多歲返回中國,在廣東嶺大附屬義學半工讀,餘暇學習音樂,並獲一位音樂教授指導,樂藝進步;其後進北京、上海的音樂院校進修,也曾出國到巴黎深造,生活艱苦,仍然沒有放棄音樂藝術,學業進步神速。 

一九三五年,冼星海由法國返國,積極參加宣傳抗日救亡工作,輾轉各地,創作歌曲,指揮群眾演唱,抗戰歌聲嘹亮,激勵民眾,起來抗日;尤其是在延安期間,達至創作高峰,其中《黃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更是不朽鉅作,氣勢磅礴,震人心弦。抗戰期間,冼星海的抗戰歌曲,也在澳門響起,如戰鬥的號角,鼓舞澳門青年奔向抗日救亡道路。冼星海於一九四五年間在莫斯科病逝。 

徜徉在冼星海大道,海風吹來,想起冼星海的生平,耳邊彷彿響起《黃河大合唱》的歌樂聲,心弦震動,希望冼星海的戰鬥精神繼續鼓舞澳門同胞進入新世紀,不斷進取。 

一條大道命名冼星海,仿如一座紀念碑,永遠懷念。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