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5日起,特區政府實施粵澳恢復人員正常往來的新政策,所有內地居民來澳毋須隔離,而內地居民從澳門返回廣東省亦可豁免隔離。但強調,通關人士需持有7日內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並完成健康碼轉換才可通關。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1/06/09
自7月15日起,特區政府實施粵澳恢復人員正常往來的新政策,所有內地居民來澳毋須隔離,而內地居民從澳門返回廣東省亦可豁免隔離。但強調,通關人士需持有7日內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並完成健康碼轉換才可通關。
更新日期:2021/06/09
澳門歷史上一次重要的工人運動。1922年5月28日澳葡士兵調戲一名中國婦女,引起民憤,葡警扣押抗議的周蘇等3人。29日近萬名中國工人和民眾聚集警察局,要求釋放被捕工人。葡警開槍打死70多人,傷100多人,造成血案。翌日澳門華商學會、聯合總工會、中華教育會等聯合發起罷市、罷工、罷課行動。澳葡當局宣布戒嚴,解散工會團體。華人大批離澳返粵。全國紛紛聲援,廣東國民外交後援會等力主收回澳門,呈請廣東國民政府、北洋政府進行外交交涉和軍事干預。11月澳葡政府開始與工人代表對話,答應發放撫恤費、恢復已被解散的工會、取消亂黨名目等條件,工潮漸告平息。
“五·二九”工潮
又稱為查封唐人廟事件。阿巴羅修道院(Seminário do Santo Amparo)由耶穌會士通過中國信徒募捐而建成,為一個包括一教堂、一華人望教之家及兩所神學院的綜合體。始建於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重建、擴建於1719年,專用於向中國居民傳教和培養中國籍的神職人員, 故又稱為“唐人廟”或“進教寺”。由於此時清政府在內地對天主教進行查禁,傳教士大多被逐往澳門。因此,在澳門中國人人教的人數甚多,還有一部份內地居民專門趕到澳門入教或做禮拜。對於這種違禁活動,廣東官府分別採取了一些措施,禁止中國人來澳入教。香山縣令張汝霖在廣東督撫的允准下,於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3月委派香山司巡檢顧麟會同香山縣丞顧嵩前去查封這座唐人廟。3月20日,張汝霖親自來澳門查封了阿巴羅修道院。澳門主教伊拉利奧(Hilario de Santa Rosa)和耶穌會士試圖煽動澳門議事局進行抗拒,還聲稱如中國政府要封閉教堂,便是“滅教”,他們寧可回國。張汝霖回答是:你們願意遵守中國法令,則呈請封寺;不願遵守中國法令,則可呈請回國。最後,葡萄牙人只好讓步。
查封阿巴羅修道院
1935年11月30日,泛美航空公司開闢港澳航線。航機為四引擎“馬丁103”型水陸兩用機,命名為“菲律賓飛剪”號,後易名為“中國飛剪”號。該航線每星期僅開航一次,設有導航用的無線電台,航機時速130英里,由香港到澳門約需25分鐘。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該航線中斷。
港澳民航線開通
1611年(明萬曆三十九年),由9艘戰船組成的葡萄牙護航艦隊抵達澳門,中國官府要這支船隊照章交納船税。指揮這支艦隊的梅內澤斯(Dom Diogo de Vasconcelos de Menezes)卻以這些船隻為王家兵船為由,拒絕納税,並威脅中國官吏,必要時將以武力對抗。廣東官府下令封澳,斷絕對澳門的糧食供應,引起了當地葡萄牙人對梅內澤斯的不滿,他們抓住幾個船長,強迫船長向中國官府交税。梅內澤斯等繼續抗拒,市民集結到議事亭,要議事局出面解決。最後,由議事局為艦隊代交了4870兩銀子的船税才使風波平息。
梅內澤斯抗税事件
18世紀60年代, 葡萄牙本土在著名政治家龐巴爾(Marques Pombal)侯爵領導下進行了一場改革,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取締耶穌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澳葡當局根據葡萄牙的命令,也鎮壓澳門的耶穌會。耶穌會擁有的一切財產,包括聖保祿教堂,都被沒收,聖保祿神學院和聖約瑟修院也被封閉,學員均被驅散,聖保祿神學院圖書館在近兩個世紀內大量收藏的珍貴圖書,全部被賤賣。24名耶穌會士被押送里斯本,關在聖朱利安堡壘。
耶穌會被取締事件
一位英國人被澳葡當局囚禁的事件。1829年(清道光九年)8月,英國船長貝克(Baker)毆打多次對他妻子非禮的澳葡官員洛雷羅(Loureiro)。事發後,澳葡當局未加審判,便將貝克囚禁於大炮台。英國東印度公司特別委員會主席布樓東(Plowden)屢次與澳葡當局交涉都不能使貝克獲釋。澳葡當局還公開否認布樓東有任何官方或代表官方的資格與他們交涉。在囚禁55天後,貝克被迫交出一筆保證金才重獲自由。
洛雷羅事件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