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流行一種單幅歷史地圖,將古代地理知識標註在製圖者身處的“當代”地圖上,並附加一些地理形勢的注文,以供歷史教學之用。現存最早的明代單幅歷史地圖為嘉靖三十四年(1555)在福建金沙書院重刻的《古今形勝之圖》,據圖上的註記,此圖原本當由江西信豐人甘宮所編繪。《古今形勝之圖》由來自遠東的西班牙人獲取,於1574年呈送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現藏於塞維利亞印地亞斯總檔案館。萬曆年間成書的章潢《圖書編》中的這幅《華夷古今形勝之圖》很可能即從《古今形勝之圖》繁衍而來。經對比可知,兩圖在表現範圍、註記內容上均非常相似。但可能出於書籍形制的限制,《圖書編》之圖將圖幅橫向拉伸,全圖由四頁拼合而成。河流、湖泊、海岸線等地物的具體繪法也有所差異,如山東半島、太湖、鄱陽湖、洞庭湖等繪法差別很大。圖上廣東省海岸線失真較大,沒有繪出珠江,也沒有表現雷州半島,廣東省中、西部海岸線呈現一個內凹的淺灣,灣中繪有兩個大島,西側稍大者為海南島,東側稍小者位於廣州府城南方,為香山島,島上另標註“文天祥過零仃洋”。此圖展現了中國傳統的天下觀念,將外夷置於佔據圖幅主體的中國周邊,並附以一些史書上關於外夷的記載。此圖可與本圖集中同樣收錄於《圖書編》的《輿地圖上》對比,展現當時中、西地理觀念的巨大差異。
參考文獻:
[1]. 金國平. (2014). 關於《古今形勝之圖》作者的新認識. 文化雜誌, 93, 149-162.
[2]. 海野一隆. (2004). 汉民族社会における歴史地図の変迁. 東洋地理學史研究·大陸篇. 大阪: 清文堂, 58-109.
附註:選自《圖書編》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