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社勝於1954年加入上架木藝工會,461是陳社勝入工會時的會員號碼,會員證可以換發,而入會號碼永遠不變。以前入會不是那麽容易,要有師傅擔保才能入會,就算滿師出來找工作,僱用你的人還是要挑揀的,看跟誰學師,手工是否利落。有些學師的師傅名氣不大,就比較難被人僱用。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20
陳社勝於1954年加入上架木藝工會,461是陳社勝入工會時的會員號碼,會員證可以換發,而入會號碼永遠不變。以前入會不是那麽容易,要有師傅擔保才能入會,就算滿師出來找工作,僱用你的人還是要挑揀的,看跟誰學師,手工是否利落。有些學師的師傅名氣不大,就比較難被人僱用。
更新日期:2019/11/20
黃慶鏘,也叫黃錦錕,1944年在澳門出生。父親因日寇侵華,逃難到澳門,做小販生意,娶妻生子。從小幫父親做醬油。讀書讀到初三。15歲開始隨舅舅學習木工,主要做樓宇維修。學師出來後做散工,參與做工人球場、勞校、工人醫療所、工人康樂館等工程。後來陸續轉到多間建築公司,參與建高樓等工程,2007年退休。
幾十年行業變化太大
林毛,1933年在廣東新會出生。父親在他八歲時去世。有四個哥哥,均因病或戰爭而去世。因為家貧,沒有讀過書。1949年,他16歲,來澳門學木工。出師後就在澳門做木工“手手手手手散工”。曾經去過香港做了一年多。始終沒有正式辦理退休,但是隨着年齡增大,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少。現在領取政府養老金。
多少都要盡一分力
何華全,1933年在澳門望廈出生,在蓮峰廟小學讀了幾年書,14歲去香港學師,做建築行業。三年後回澳門,做些雜工,又因為當年香港建築業發展快,工作機會多,而多次往返港澳。70年代初在澳門回力做管工,50多歲時退休。
工會能夠團結一班人
薛觀平,1939年在澳門出生,勞工子弟小學畢業。繼承父業學習裝修手藝,師從老前輩蔡富,出師後先是跟隨區群老師傅學習,60年代開始參與澳門樓宇建設,參與過不少澳門重要工程,從具體施工做到工程管理、工程顧問,直至退休。
對工會有一份很深的感情
陳社勝,1929年在澳門出生,父親早年去南洋學木工,後來回澳門結婚。1941年父親去世,母親生了11個孩子,有四個送了人。他讀過一些夜校,只會認字,不會寫字。學師九年才出社會工作,一直在澳門以散工的形式做木工,74歲時退休。
為了工人的權益
李勝,1926年在澳門出生,三個哥哥做裝修工(俗稱“做三行”)。幼時在華僑平民小學讀過四年書,稍大一點就鎅樹焗炭,1945年和平後,他剛十幾歲,就過香港學做木工。幾年後返回澳門,一直做木工維持生計,直至退休。
大家行友彼此團結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