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 )10月30日,音樂巨匠冼星海逝世於莫斯科。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出生於澳門的一個漁民家庭,7歲時隨母親移居新加坡,後在廣州培正中學讀書。1928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1929年,赴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師從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 (Paul Duck )。畢業回國後,先後在上海、武漢等地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底,離開武漢投奔延安根據地,擔任延安“魯藝”音樂系教授,並完成《保衛盧溝橋》、《救國軍歌》、《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到敵人後方去》等抗日歌曲。1940年,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的後期製作和配樂工作,多次往返蘇聯。他的一生貢獻給了人民和音樂,故有“人民音樂家”的稱號。澳門同胞為了紀念這位元音樂巨匠,將新口岸的一條新建道路命名為“冼星海大馬路”。[1]
[1]傅玉蘭主編:《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143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