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作者洛奈是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士,編年史學家,曾經到過中國、東南亞,並曾在香港養病。他出版了多部有關巴黎外方傳教會歷史的著作,包括一部六卷本的《中國傳教史》(Histoire des missions de Chine),以及越南、泰國、印度等地的傳教史,還出版過一部巴黎外方傳教會地圖集。

本圖反映的是1890年中國主要地區天主教區的分佈情況,用紅色虛線繪出近40個教區,地圖下方的表格中列出了各區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當時全國人口4.39億,天主教徒54.8萬,大小教堂2,826所,歐洲傳教士625人,本地牧師342人,神學院42所學生948名,天主教學校2,495所,學生43,703名。圖中,澳門教區下轄澳門、香山縣和海南島等地。澳門教區於1576年建立,最初下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地的教務;之後隨著教務工作的發展,不斷從中成立新的教區,例如1660年南京教區、1690年北京教區、1841年香港教區。1874年經葡國與教廷協商,澳門教區僅下轄澳門、香山縣、海南島、葡屬帝汶等區域的教務,本圖即反映了當時的狀況。1908年,海南島被劃出澳門教區,之後又經過多次調整,直至1981年澳門教區最終確定為澳門全境至今。

康熙末年,天主教因“禮儀之爭”被清廷禁止,其後諸帝均執行禁教政策,待傳教士再度入華公開傳教已是鴉片戰爭之後。1844年,中法兩國簽訂《黃埔條約》,次年在澳門換約生效後,天主教伴隨著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而來。在法國保教權的護翼下,雖教徒人數迅速增加,但教案頻發、危機重重。這一狀況持續到到二十世紀初,雷鳴遠神父和第一任駐華宗座代表剛恒毅等人在平等和尊重的前提下,積極培養和推動中國人擔任高級神職人員,並鼓勵中國教友的愛國行為,於是中國官民對天主教的態度逐漸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 Launay, A. (1903). Histoire des missions de Chine. Paris: P. Téqui.

[2]. Cheney, D. M. (2013). Diocese of Macao. The Hierarch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Current and historical information about its bishops and dioceses. Retrieved on Feb. 14th, 2016 from http://www.catholic-hierarchy.org/diocese/dmacu.html

[3]. 顧衛民. (1996). 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