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5年赴巴黎大學學習,1530年獲藝術碩士學位。至1536年受聘為多爾麥─博維(Dormais-Beauvais)學院教師。在此期間與當時在巴黎大學學習的羅耀拉(Inácio de Loiola)為室友,二人過從甚密。時人戲稱他們的宿舍為“耶穌會”(Societas Jesus)。1534年沙氏與另外五個同伴協助羅氏成立耶穌會,立志向聖地進軍或完成任何梵蒂岡派遣的任務。聖方濟各‧沙勿略1537年晉鐸神甫。1539年,葡王唐若奧三世(D. João III)邀請其瞭解東印度的風土人情並統領傳教事務。1540年,沙氏應葡王盛邀,隨葡萄牙駐教廷使節來到里斯本。時值耶穌會獲教皇保羅三世(Paulo III)1540年9月27日教諭批准立會。
1541年4月7日耶穌會正式宣告成立。羅耀拉被推選為首屆會長。1540年,沙氏搭乘前往印度出任總督的M. A .索札(Martim Afonso de Sousa)的船隻東來。葡萄牙王家東方保教會包括1534年成立的果阿教區下屬的大片地區。其管轄範圍從好望角至遠東。經教皇的永久授權,葡萄牙國王在此區域內,對無論是否在其治下的領土擁有保教權,即對居民傳教、開闢教區、設立教堂、提出主教及其他高級教職候選人、供養神職人員、維持宗教機構。
沙勿略1542年5月6日抵達果阿。1549年4月初離開果阿前往日本,8月15日抵達日本鹿兒島。當沙氏成功施洗百餘日本人後,遭致佛教僧侶疑忌。鹿兒島領主在當地佛教慫恿下,開始禁止天主教。沙氏遂往平戶、山口、京都等地傳教。1551年11月22日離開船井郡返回印度。1552年2月中旬抵達果阿。在視察了當地的教務後,於1552年4月14日再次離開果阿東來,準備前往中國傳教。由於當時嚴厲的海禁,沙氏不得入華,於是同一華人達成交易,出200公擔胡椒的代價,請其偷渡入境。但在此計劃未實施前,沙氏身染熱病,於1552年12月2-3日間在上川島北部三洲塘與世長辭。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