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鏘1965年加入了上架木藝工會,主要參與文藝工作。圖為黃慶鏘(右)表演相聲。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20
黃慶鏘1965年加入了上架木藝工會,主要參與文藝工作。圖為黃慶鏘(右)表演相聲。
更新日期:2019/11/20
同治二年(1863年2月18日─1864年2月7日)三街會館自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後已日漸廢圮,澳門800余家商人店號遂“商議醵金數千有奇,爰集鳩工”,在其舊址重修三街會館。由三街會館值理總領其事。從館內保存的買賣房屋契約看,重修之事應始於咸豐八年(1858)前,而告成於同治二年(1863)。這次重修將會館有所擴充。重修竣工後,立有《重建闔澳公所碑記》,撰碑者為國史館協修、前兵部主事黎翔。《重建闔澳公所碑記》,載譚世寶的《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第267—269頁。
重修三街會館
同治元年(1862年1月30日─1863年2月17日)上架行會館建成後,因其地段一事,故每年必須向澳門政府交納“地租銀20元”,各工友“厭其浩繁”。遂“用金□百元”,在蘆石塘地方向澳門政府購地一段重建上架行會館。《同治元年與夷人受地碑誌》,載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第314—315頁。
上架行會工友購地一段重建上架行會館
項目名稱:澳門銀行及金融行業口述歷史研究訪談日期:2018年7月29日訪談時間:16:10-16:45訪談地點:喜來登酒店口 述:過介磐先生訪談員:林婉華小姐協調員:甄桂芳小姐*點撃連結閱讀訪談逐字稿↓↓↓*過介磐談銀行業務(下)
過介磐談銀行業務(二)
光緒二年(1876年1月26日─1877年2月12日)1月23日,澳門政府第一個“公職人員協會”成立,一年來吸收會員787名。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03頁。
澳門政府第一個“公職人員協會”成立
因同治十三年(1874)的風災,澳門新橋泥水行會館後座坍塌,其祖廟更成一片瓦礫。至光緒元年(1875年2月6日─1876年1月25日),會館值理合眾決議,捐資重建。賴眾會友,樂助慨捐,當年即將會館後座重新建造完畢。光緒元年《泥水行會館修整後樓碑記》,轉引自王文達:《澳門掌故》,第243—244頁。
澳門新橋泥水行會館後座坍塌,捐資重建
上架行會館在蘆石塘,即庇山耶街,迺一幢青磚古屋。碧瓦平樓,門楣石刻,雕有“上架行會館”五字,兩傍門聯云:“引繩削墨成材地,蹈矩循規入妙門。”上架行會館為澳門最先建立之工會會址。今之澳門上架木藝工會即設館內。該會館創建自清朝道光二十年間,即公元一八四零年。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咸豐五年時,曾慘遭回祿一次,幾燬至棟折瓦零。猶幸翌年春季,工友又發起集資重修,迄咸豐八年工竣。當時之“上架行重修會館碑記”云:“聞之:莫為於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傅。我行自道光二十年創造,迨咸豐五年十二月廿七日,不幸遭回禒之災。猶幸藉賴天恩,及我行內魯班先師洪福,厥後六年正月廿七日,衆信行友欲重修會所,指日簽題,靈據龍蟠,人皆雀躍。重解囊而樂布,白散謫仙之金;再集腋以成裘,冀助長沙之錢。因心種果,以福為田。財較舊日而更易捐輸,人比從前而發達和唱。故集同人積聚,一舉遂成,於本年七月吉日告竣,鸞駕崇陞。從此鳥革翬飛,復永香煙於萬載;竹苞松茂,長留壯舉於中華,庶幾可見前人創建之心,亦將以使後人春秋之祭耳。而神靈安妥,從此可以薦俎豆之舉而兩善皆備矣。其如是之謂也歟!是為引。大清咸豐八年歲次戊午某月某日吉立。”上架行,俗稱三行,所謂三行者,即做木行,搭棚行,及打石行是也。但因澳中之打石行頭窄,工友不多,所以加入油漆一行,統稱為上架行也。又因上架行工友,皆崇奉魯班為祖師者,所以會館入門之大堂,闢為魯班師傅殿。供有魯班塑像,社壇香案,祭具俱全,如廟宇然。每年六月十三日魯班師傅誕,行中工友例必休息一天,在會館中舖張慶祝,絃歌酒讌,異常熱鬧。會館初建時,本屬稅地興築者,每年例須繳租與葡人,各工友僉厭其煩,因此於同治元年時,另醵資與澳葡購地,此後遂免卻交租納鈔之苦,而會館亦以此至今無門牌及鈔籍焉。會館中刻有“上架行同治元年與夷人受地碑誌”云:“夫有規矩,必成道然,而赫耀神靈。但方圓則定準,故此廟貌綿輝,適蓮峰開市,與蘆石成塘,甚如即景生情,況得本地風光者也。茲我上架行,原陸友祥為始,向未建創會館,安可以祀先師,不過香火暫權歲月,竟然主賓敬誠奉祀。迨至道光二十年,剛逢己亥,該歲齊捐樂助,就在是春工成告竣,迨延三載,土奠酬恩。再緩數秋,頃刻忽遭回祿,前功盡廢,慘見片瓦無存。後再經同人集議,兼且一畫齊心,無分大小,無問重輕,總之以踴躍之心,務求於聯絡同志,將來又再四壁生輝,不覺就歡喜矣。一廟依然,雖是一律均安,到底未能盡善,迺於同治元年,有好義者謂其地段一事,遞年每納地租銀二十元,俗云救番鬼也。一自連年繼納,故各厭其浩繁,當即爰集同人,一一商求善策,均謂自要置地,免致逐歲輸租。是誠善事,偶藉神力廣昭,不難簽助,幸賴衆口一詞,當即與夷置妥,用金百元,彼此交易明白,正堪刊石建碑,以芳名垂久遠,則善舉自長存矣。按該碑出自工人手筆,只求達意,實錄也。
上架行會館
泥水行會館在新橋惠愛街,亦為澳中有歷史性之公衆建築物,蓋迺澳中早年泥水工人之工會也。泥水行有稱大莫行,該會館創建自清朝咸豐乙卯五年,即公元一八五五年,迄今已歷百有餘年矣。會館中之大莫行石碑,因年代久遠,致風塵剝蝕,已字跡模糊莫辨。惟於會館落成時,尚有澳門油漆行贈送之匾額乙方,懸諸堂中,題著“版咢遺徽”四字,並書明咸豐五年可攷。泥水行工友亦奉魯班師傅為祖師,故會館正堂供祀魯班塑像,神壇香火,至今依然,所以會館亦稱為泥水行先師廟。其門聯云:“以尺準能成規矩;將線便是定方圓。”聯語為歌頌魯班之功績者。會館創建時,初只得正堂神殿乙座,尚未有傍廳也。至咸豐九年,才由工友提議募捐,購置會館傍地,增築橫廳,以為工友集議聚衆之所。茲將當年增建之“泥水行公所碑記”抄錄於後,俾資參攷:“蓋公所之設,原為集議神功事務。我泥水行先師廟,建自咸豐乙卯年間。未有公所前,集衆酌議,於廟左吉地小段,建立公所乙座,為行中有事聚會,兼便春秋祀事焉。禮云:一舉而兩善皆得者,其斯之謂歟?由是各人皆踴躍捐題,以成此美舉。今鳩工既竣,爰勒碑以垂永久。是為記。咸豐九年已未孟冬吉日,值事等同立。”泥水行會館建立僅及廿年,不想竟遭遇到同治十三年八月,澳門一次亘古未有之大風災,將會館後座吹塌,祖師廟頓成瓦礫之場。當時澳中各建築物被毀壞不少,泥水工友工作較多,捐款重修會館較易,故翌年即光緒元年,即將後座建回。光緒八年,更重修廟內,於是會館為之一新,因立碑以誌不忘。據該“泥水行會館修整後樓碑記”云:“竊維神賴人祀,人賴神扶,茲我澳門新橋建立魯班先師神廟乙座,自創建以來,誠已久矣。向來廟後,聲靈素沐,日光普照,神威貌整,常沾顯赫扶持,而我同人,傳習其藝業,恃作手藝經營,無不同沾祖師之庇佑矣。緣因廟之後樓一座,在於同治十三年八月,為風颺吹塌,其時經值理人等,修整未遑。遞及光緒元年,集廟公議,僉曰:衆擎易舉,獨力難持,是以合衆決議捐資重建。而我行同人等,即竭力誠心,樂助慨捐。就於是年,將後樓成座,建造重新。至於光緒八年之後,重修廟內。以迄光緒九年,建立石碑,將所捐題各友芳名開列。際茲廟貌重新,神益威而赫濯;棟宇復整,靈更播而輝揚。將見神人共慶,福祿駢臻。財開麗水之源,利進朱提之路。萬戶千家,共享昇平之福;四時八節,同臻樂利之庥。惟願我同人踴躍,齊心以奉祖師,則冀神恩之默佑,福有攸歸矣。爰序數言,勒之於石,以垂久遠不朽也。是為引。光緒元年歲次乙亥,重修後座值事等,吉日同立石。”
泥水行會館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