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3/01/26
更新日期:2023/01/26
澳門有上千條公共街道,每一個都有自己的中葡文街名,這些街名由官方制定和公佈,但街名公佈後並不是不能更換。過去,一些街道由於不同的原因而換名,而背後往往涉及那條街道的故事。現在,讓我們介紹那些消失的街名,以及它的故事吧。
換名的澳門街——那些消失了的街名與故事
有人聚居的地方,必會有街巷的產生,澳門作為一個城市,有其自己的街道網絡,有其本身的特色。本文的目的是嘗試對澳門現有的街道標幟作一個綜合的分析,從而了解它們的來源特點、數量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和中西文化結合的現象。
澳門街道標幟及名稱.上篇 ——街道標幟
俗話說“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老一輩經常用此形容澳門地方細小。雖然現在很少人再這樣稱呼,但澳門的街道又確實是與別不同。藍白瓷磚街牌、葡式碎石路、古靈精怪的街名,這些都是澳門街道的一大特色。街道的特色反映澳門四百多年的歷史和演變,亦見證澳門人的生活和城市變遷。它們的故事,就是城市的歷史。
街牌上的秘密
隨著一座城市的迅速發展,許多曾經常見的城市風景和海岸線已成為歷史記憶。這導致了街道名稱與現況不符現象,如在馬場大馬路看不到馬場,在海邊馬路看不到大海,在田畔街看不見農田,在醫院後街見不到醫院,在電廠巷見不到發電廠。本文以街道名稱為經,以街道背後的歷史故事為緯,向讀者探討了澳門許多街道名稱至今保持不變的故事。這些街道名稱保留至今,見證了許多澳門城市風景的曾經存。透過解讀這些老街道,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澳門的城市發展歷程。如果更改或刪除這些街道名稱,除了失去地方特色,也將失去一座城市的記憶。
澳門街道與已消失城市風景
澳門的街牌,一直是城市最具特色的標誌,這件寫上中葡兩語的瓷磚街牌,不但告訴我們所處的街道,更提醒我們身處在澳門。不過,澳門是甚麼時候開始豎立街牌?最早的街牌又是不是瓷磚街牌呢?不同時期的街牌又有怎樣的特色?
街牌的百年演變——另一段澳門街的故事
鑄炮斜巷,此街名現在殆已被人遺忘矣,蓋該址今已改稱爲高可寧紳士街也。高可寧紳士街原迺西望洋山斜陂之竹仔室村故地,舊時斜陂上之平民窟宅,竹寮笪壁,百十人家聚而成村,號竹仔室村,固屬原來濠鏡墺中之一小村落也。自從葡人來澳後,佔領斯村。昔日澳葡素以擅鑄大炮名,曾在斯處設立一鑄炮廠。據葡人賈域沙(W.P.Kirwitzer)所編之《年扎一(Annual Letter)》稱:“一六二零年澳門已設立一所規模偉大之鑄炮廠名‘卜加勞’(Tarares Bocarro’s Foundry),嘗以銅炮及葡軍援助明室。”相傳該鑄炮廠由葡技師卜加勞主持,鑄就鐵炮及銅炮二種。蓋鐵炮始自華工,而銅炮則創自葡人云。因此澳門之鑄炮業,當時雄視遠東,運銷各國。惟因運輸大炮之船隻,每被荷蘭軍艦中途劫去。迨至一六四三年葡荷構和後,澳門所産之炮再暢銷歐洲及葡京。聞於英法戰爭時,英國名將惠靈吞(Arthur Wellington)嘗使用此等大炮,在半島戰役中,大顯神威云。後來歐美之軍械製造日精,而澳門之鑄炮術遂淪落伍。廠亦倒閉拆毁。徒存得其遺址鑄炮斜巷,後又爲貧民所聚居。嗣因澳葡整飾市容,改良西望洋山風景區,故將平民屋徒置於台山青洲,於是鑄炮斜巷闢爲馬路。時睹商高可寧曾建洋樓於此,遂名該馬路爲高可寧紳士街焉。
鑄炮斜巷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