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不負韶華 墨韻丹青──霍志釗

文藝家:霍志釗

作者:梁錦生

霍志釗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七秩風華,惟實勵新。在2023年舉行的廣州美術學院建校七十周年大會上,橫幅高掛著“先學做人、再事丹青”的校訓,這是著名畫家楊之光書寫的人生格言,至今一直激勵著包括霍志釗在內的一眾廣美校友與萃萃學子。

作為廣美首位澳門碩士研究生,霍志釗談到母校之恩時,感慨萬千,這所培養了大批美術巨匠、一代代“廣美人”熠熠生輝的學院,是他藝術創作的發源地,也是令他終身敬仰的藝術殿堂。他從這裡出發,繞過高山,在藝無止境之路上孜孜以求、不知疲倦,踐行人生理想。

這一路走來,霍志釗始終堅守初心,積極參與中國美協、澳門美協舉辦的各類美術採風寫生活動,率先垂範精心創作,以畫筆記錄時代大美。為畫好一幅作品,他曾多次與畫壇前輩、友人們促膝長談、精心謀劃,並時常感嘆,“美術世界裡有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光芒,照耀著每一位砥礪前行的逐夢者,引領著人們勇攀高峰,以繪畫藝術講好中國故事。”

感悟藝術 熱愛繪畫

霍志釗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澳門長大,在家人的薰陶下,自小對藝術有著特殊的感知力和表現力。他偶爾翻閱一本連環圖,發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此經常舞筆臨摹,畫技進步神速。

出身於基層家庭的霍志釗,家有九兄弟姊妹,他排行第四。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環境,他十四歲到香港求學發展,曾隨畫家陸無涯編輯《娛樂畫報》,後來投考獲取錄為香港大學病理學院實驗室助理,協助教授進行研究工作,並有機會作為旁聽生。惟因當時父親病重,未能接上工作而返回澳門,加入博彩娛樂公司,開啟了其長達五十多年的博企職工生涯。

霍志釗最初負責保安監場的基層工作,憑著八面玲瓏的待人處世之道,很快晉升為公司旗下十多所娛樂場的紀檢部門主管。他以幹練的辦事作風著稱,眉宇間卻滲著一股文人雅士的書卷氣,被慧眼上司提拔為文康社會事務部行政經理,長年主理公司文康活動。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十分重視藝文發展,霍志釗在積極參與各項社會事務中得到大展拳腳的機會,曾擔任1999年澳門各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總務部副部長、2000年澳門文化藝術界慶祝回歸祖國籌委會執委會主席,在促進澳門與內地藝文聯誼交流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廣受各界好評。

走遍大江南北寫生

藝術有著特殊的魔力,令人為之傾倒、欲罷不能。無論工作多忙,霍志釗一直對美術創作未有忘懷。1989年,在一位教授推薦下,47歲的霍志釗入讀廣州美術學院進修中國畫課程,實現了他習畫歷程的一次飛躍。翌年,他參加了全國研究生統考,並在39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被錄取的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也是廣美史上首位澳門研究生。

廣美人才薈萃,有著自由的藝術氛圍和前沿的學術觀點,是華南地區美術創作最活躍的高等院校之一。霍志釗在廣美接受嚴格的基礎訓練和良好的人文教育,這對他日後的創作產生了潛在而深遠的影響。他師從梁世雄教授,主修中國山水畫。上課學習、下課練習、工餘寫生,幾乎組成了他當時的全部生活。

1992年,霍志釗順利完成碩士學位,其畫作《鳥戀故林》在畢業作品展覽中獲老師們極高的評價。同時,其兩萬多字的碩士畢業論文《物我合一、借物繪情──論宋代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徵》被收入廣美中國畫系《中國畫教學研究論文集》裡。梁世雄教授更指出,“相比取得碩士學位,霍志釗更在乎的始終是學術本身,所以畢業後,他比之前更加努力追趕,希望自己的技法能夠走在學位的前端。”

踏出廣美的象牙塔不久,霍志釗賡續著關山月、黎雄才等美術大師的浪漫主義探索精神,一路奔赴到全國各地採風寫生,提升自身藝術感知,其創作的作品也更加鮮活、接地氣。霍志釗尤愛畫榕,以筆墨隨意揮灑,表達榕樹富有生命力的激情自然天成。其作品《榕林白鷺》、《激流》、《小三峽》、《虎跳峽》、《秋山落日寒》等分別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以及成為湖南省博物館、中山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澳門大學圖書館的藏品。

為做好下一代藝術教育工作,霍志釗曾擔任澳門理工學院(現為理工大學)藝術高等學校(中國畫)導師,引領學生們觀摩海內外名家畫作,從而提高審美、拓展視野,悉心栽培美術新苗。

博學篤行 慎思明辨

霍志釗寄情於水墨世界的同時,有感自身學養不足,便將精力轉向人類學研究之中。得益於做學術的尋根究底,讓他的藝術創作站在更為堅實廣袤的基石上,成就了一位融貫中西學問的畫家。

2002年,年屆耳順的霍志釗毅然報考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研究生。當時有考官問,“讀博很辛苦,你能堅持到最後嗎?”霍志釗硬氣回答:“如果不是辛苦得來的,就算把這個學位給我,我也不能接受!”事後,多位教授坦言被他的這番話所打動。那一年,中大人類學系只錄取兩位博士生,其中一位是霍志釗。

非全日制的霍志釗邊工作邊讀書,花了六年時間才戴上博士帽。這六年來,他常常攜帶大袋書籍往返於穗澳。為了積累厚實的理論基礎,他除了廣泛閱讀,還時常旁聽人類學碩士課程,不斷吸收新知識。頒發博士學位證書前一天,時任中山大學黃達人校長特意會見霍志釗,稱許他這個“超齡”學生是真正為追求學問而來的。

讀博的第三年,霍志釗開始撰寫畢業論文《澳門土生葡人的宗教信仰──從“單一”到“多元混融”的變遷趨勢》。過去他與土生葡人族群有著密切接觸聯繫,甫一動筆,大量鮮活材料立即湧上心頭。這篇近23萬字的論文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輯印成書,並列入澳門研究叢書系列,獲第三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2011年,霍志釗藉過往工作中累積的人脈展開田野訪問調查,與博士導師劉昭瑞合著《蝶變:澳門博彩業田野敘事》,探討澳門博彩業的過去與未來,以第一手採訪內容呈現博彩行業全景的“浮世繪”。歷經六年時間傾注了大量心血,這本國內外首部全面分析澳門博彩業及其文化特徵、近60萬字的人類學專著,於2017 由商務印書館分上下兩冊出版,獲第五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著作《蝶變:澳門博彩業田野敘事》

持續創新 深耕不止

2020年,霍志釗在美術創作上迎來了重要里程碑。他先後在澳門和廣州舉辦了首個個人作品展“濠江作墨寫春山”,展出了其60幅國畫作品,環繞寫意山水,形成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充分體現出他致力探索水墨變化並融入中西技法、嘗試多樣性創作的決心和能力。

他認為,籌辦個展並非想向大眾證明甚麼,反而過程中他克服了無數心理障礙,冀從中檢討數十年的習畫心得。在他看來,藝術本身是無止境的,因此內心始終充滿了一種“不夠”的感覺,惟有自強不息,才能創作出激蕩人心的作品。作為一名畫家,做好時代的記錄者、傳播者, 是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霍志釗在從藝之路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源於其深入骨髓的不懈探索精神和刻苦耐勞的高尚情操。儘管不少身邊朋友都曾勸告:“這把年紀,其實你沒必要這麼拚了!”但他始終相信,繪畫是用情用力演繹著對生活的看法,只有作品感動了自己,才能讓觀者心生震撼。因此,他一直兢兢業業,在美術創作的土壤上深耕不止,並期待有朝一日,綠樹蔭濃繁花開。

作品《喜迎春》

作品《春之頌》

更多作品 | 澳門虛擬圖書館


作者簡介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