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慶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2011年,對50歲的張志慶來說是人生下半程的開篇。那一年,他收到澳門科技大學的熱情邀請,踏上了一片他從未涉足的土地。澳門對於張志慶,曾經只是一座通過書本和傳聞略知一二, 既陌生又神秘的城市,仿佛籠罩在薄霧中的珍寶。起初,他只是懷著短暫逗留的心態,想著在這片土地上工作兩三年便會返回故土。然而,他來了之後,便未曾想過離開。
張志慶清楚地記得初來澳門時的感受:撲面而來的南國海風,還有這座城市獨有的混合著古與今、中與西的氣息。剛開始,張志慶並不適應這座城市的生活。澳門的語言和氣候讓他“水土不服”。“當時我完全聽不懂廣東話。第一次乘坐公車時,為自己該在哪一站下車感到緊張。而且在北方,我們習慣了乾燥的氣候,而澳門的濕氣非常重。”不過,澳門人友善的態度和澳門語言的多元性,很快緩解了他的不安。“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本地人都會盡力用普通話和我交流。澳門作為一個國際旅遊都市,公車站名的報站系統包含粵語、普通話、英語和葡萄牙語四種語言。所以我很快被這座城市的包容與開放所吸引。”“而且,我還學會了飲湯。”張志慶笑著說。
張志慶的研究專長涵蓋歐美文學、文藝理論、美學及宗教。來到澳門之後,他的研究領域又多了一項──澳門的城市文化形象。“我們常說,澳門是中西文化薈萃的地方。它是利瑪竇等傳教士進入中國的第一站。從這裡,他們向中國內地傳播西方文化和宗教思想。澳門擁有第一座西式現代醫院,第一所大學,第一本英漢詞典。澳門不僅是歷史悠久的文化交流中心,還是一塊保存完好的文化遺產地。澳門的居民主要來自廣東和福建等地,他們不僅帶來了自身的傳統文化, 還保證了文化的延續和傳承。自澳門開埠以來,這裡一直相對穩定,許多建築、街道和文化遺產得以完整保存,有些文化遺產在澳門的日常生活和節慶中依舊鮮活。”在張志慶看來,“賭城” 這種單一的城市形象遮蔽了澳門真正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
住在本島的張志慶閑暇時喜歡“穿街走巷”。對他來說,澳門的街道和歷史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孜孜不倦的研究對象。在他看來,大學的使命之一是服務社會,而作為在澳門生活和工作的學者,有責任和義務推動關於這座城市發展的研究。“雖然我不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但我在這裡的經歷和感受,糾正了我以前對澳門的一些偏見,我對澳門研究有一份使命感。”職是之故,他熱衷於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澳門,鼓勵他們在學術研究、創作和設計中融入澳門的元素。“我們不僅需要讓學生獲取書本知識,還要鼓勵他們親身投入到社區中,進行調研、考察、寫生等活動。雖然有些學生是外地來的,但他們通過這些活動進行了專業的學術訓練,又了解了澳門。不論未來他們是否留在澳門工作,這段經歷都是非常寶貴的。”張志慶和他的研究團隊先後出版《城市發展中的文化記憶:澳門城市形象論文集》和《歷史棱鏡下的澳門》等專著,希冀從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育角度挖掘和重塑澳門城市形象。他特別提到了“文化記憶”這一概念。“我們用甚麼介質來記憶?記憶的視角,記憶的維度有哪些?記憶的真實性何以保障?何以評價?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研究。”“我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應該說還不夠深入。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但有待進一步去挖掘。”

住在本島的張志慶閑暇時喜歡穿街走巷
為澳門研究者的一員,張志慶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研究方法。他深刻地認識到澳門這座城市的獨特性和其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澳門作為世界版圖上的一個‘點’,在經濟上是微小經濟體,在面積、人口上是微型城市,各個方面好像都顯得體量不足,好像不太值得投注過多關注的眼光。但是,如果把澳門看作一個‘節點’,那麼它絕對不應該被忽略。一方面,它是溝通中西的節點,另一方面,它也是串聯古今的節點。在這一點上,澳門有著獨特的地緣優勢、制度優勢和歷史價值。我始終是從這個角度去關注澳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這一研究角度既有它的理論價值,也有它的現實意義。”以此為視點,張志慶逐漸發現這座城市在許多領域都有巨大的研究空間。這讓他倍感欣喜。“我在知命之年來到澳門。澳門科技大學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平台。這幾年如果說我做出了一點點成果的話,都是澳門和澳科大所賦予的,所以我非常感恩。”張志慶動情地說道。
張志慶最近在Springer Nature的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新著作,是研究中世紀經院哲學家湯瑪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美學思想和藝術觀念。這個研究課題在他十幾年前在山東大學工作和攻讀博士學位以及訪學英國劍橋大學時就已經確定了。他回憶那段時光時,眼中充滿了懷念:“山東大學是我成長的地方,給了我很多東西,留下了我很多很多回憶”;“劍橋大學的每一座建築,每一塊石頭,仿佛都在訴說著歷史,散發著濃厚的學術氛圍。那段時間對我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今,在澳門這座由陌生轉向熟悉的城市,他感受到了一股新的生命力和無盡的可能性。在這部著作的後記中,他的落款是“Zhiqing Zhang, Christmas 2023, Macau”。“我的人生下半程,從澳門啓航。這個地方讓我覺得,我依然可以繼續追求我的關於學術的夢想,關於教育的夢想。年齡不是障礙,心態才是關鍵。蘇東坡有曰:‘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張志慶等編著的《歷史棱鏡下的澳門》202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張志慶2024年在Palgrave Macmillan 出版的研究Thomas Aquinas的英語學術專著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