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陶然自樂 翰墨傳情──阮毓明

文藝家:阮毓明

作者:梁錦生

阮毓明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在本澳一間老茶樓裡,初次拜會澳門書畫家阮毓明,深感其學識淵博、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這位年近八旬的書畫家,近年勤勉探索中國水墨畫,以自然而生動的筆觸描繪澳門景物風情,筆下的澳門融入了熱情雄肆、嚴謹儒雅的個人情感體驗,也傳達了昂揚奮進、守正創新的思想追求。他同樣喜愛鑽研攝影與書法,其書法作品總是滲出豪邁氣概的精神,令人感受到道勁筆力的滄桑沉穩、樂觀無畏的藝術意境。

回首崢嶸歲月,阮毓明多年來在澳門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澳電”)的通訊客服等領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長期擔任廣東省政協委員與本澳勞工界等社會要職,在參政議政、化解社會矛盾、發揮雙重積極作用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如今已正式退休的他,獲澳電委任為客戶諮詢委員會顧問,以先進經驗引領職工加快織好電力服務一張網。

君子之道止於至善,阮毓明切身踐行了理想的君子一生。在晚年逐漸卸下各項社會工作職務時,他決心將更多精力用於書畫創作上,其多幅作品入選澳門、內地書畫展,屢獲殊榮,例如《紅梅頌》在六省區老年書畫作品聯展中獲頒優秀獎;《金龍獻瑞、灣區騰飛》入選第五屆“港澳台海外百家藝術團體恭祭軒轅黃帝文化藝術雲展覽”等,致力走出了一條既不失傳統又具有時代審美的現代水墨新路。阮毓明從“處世之道”的大寫意,到“藝術研修”的工筆畫,均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

辦書畫展 洋溢風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澳門物資匱乏,社會各項事業百廢待興,阮毓明與許多在基層家庭長大的人一樣,胸懷赤誠之心,立志要開啟人生新篇章。阮毓明在中學畢業後,一邊打工一邊進修,後入職澳門電燈有限公司(後經改組為澳電),從客戶文員做起,期間為保生計做過不同兼職。他加入水電工會後,熱心關注職工權益事務。1972年澳電成立時曾鬧出勞資糾紛,他獲工友推選為職工代表多次與公司洽談,主動捍衛勞方收入、假期等權益,為往後推動公司管理制度化作出不懈努力。此外,他在八十年代在水電工會推動“旅遊之友”計劃,組織旅行團凝聚工友們的向心力。

直至九十年代,已屆中年的阮毓明才正式與書畫藝術結緣。1997年迎來香港回歸祖國的重要時刻,他應廣州供電局工會前輩之邀,聯合舉辦一場粵港澳三地書畫展。然而,當時工會仝仁大多是基層出身,與書畫藝術並不沾邊。於是,阮毓明請來書法家蔡傳興老師授課,鼓勵工友提筆練字,勤交作品,最終玉成了三地書畫展的美事。

乘著澳門回歸的春風,本澳藝文事業蓬勃發展,與內地在文化往來與日俱增,阮毓明一直堅持參加各類型書畫雅集活動,以及在好友支持下,於2008年成立愛心育苗協進會,多次舉辦慈善書畫展,為內地貧困地區興教辦學籌措善款。

阮毓明

勤練筆墨 陶冶情操

國畫是中華民族亙古流傳、永不褪色的精髓,在源遠流長的發展和傳承中不斷煥發著新的生命力。阮毓明過往在舉辦各類書畫展及欣賞畫作時,感受最深的是作者以畫筆抒發出的宏大意境與高尚情懷。經過大半生的奮鬥,阮毓明認為“研習國畫可豐富晚年生活”,深信藝術創作奮起正當時!

2014年,已屆古稀的阮毓明懷著鍥而不捨的精神,與澳門粵協之友聯誼會一眾伙伴隨本地畫家關權昌老師學畫國畫。他謙虛勤奮、多學多練,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進步。尤其在疫情期間, 每日居家研習精進國畫,主張“陶然自樂,以畫寄情”的藝術理念,堅持“日畫一幅作品”,並定期發佈在社交媒體上,藉此鼓勵自己不斷堅持完成畫作,此做法亦得到不少同好的大力“點讚”。

閑暇生活中,阮毓明享受與好友一同勤練筆墨丹青,達至修養心志,陶冶情操。他與好友們成立澳門陶然書畫社(前身為陶然學社),多年來定期舉行雅集、作品展等活動,堅持文化交流互鑒。在個人不懈努力及一眾同好的支持下,阮毓明匠心雕琢玉於成,迎來了書畫創作的重要里程碑,於2023年在理工大學體育館、萬豪藝廊舉行“翰墨書香”與“毓彩春風”兩場個人書畫展,展出多幅書法、花鳥、山水等作品。好友劉焯華為“毓彩春風”展覽作序,讚賞他書畫之美,美在“靈魂”、美在“骨氣”。另一位好友劉藝良亦賜序言,稱讚他的國畫藝術和其作品展,對澳門打造“一基地”大有意義。

作品《世遺風貌》

培根鑄魂 啟智潤心


阮毓明非常重視新一代的藝術教育,也樂於付出,以心血澆灌桃李,讓更多年輕人在藝術世界中感悟人間真善美。他2024年以義務形式開辦了兩期澳電書畫班,悉心栽培美術新苗。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多位職工學生不僅學會揮毫潑墨,更體會到國畫背後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為鼓勵學生們主動提筆創作, 阮毓明在2024年七月書市嘉年華上發起舉辦“藝苑騰芳”國畫展,展出了七名學生的廿一幅國畫作品,呈現澳門美術多元風采的新貌。

澳門回歸以來,美術事業迅速發展,創作團隊不斷壯大,書畫精品推陳出新,阮毓明對此感觸良多。由於年近古稀才開始學畫,他認為自己在繪畫路上仍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尤其在不同書畫作品展中看到一些優秀作品時,更加激勵自己要與時俱進,同時明白到藝術要不斷求變,才能實現突破。他未來希望能更注重構圖佈局、色彩運用、筆墨技法、意境營造等方面的提升,充實和豐滿自身的精神內涵, 以優秀書畫作品踐行個人藝術情感追求,凝心聚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創作生態。

作品《風雪踏歸途》

作品《紅棉細語》


作者簡介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