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昂首闊步 鍾於所愛——王廣才

文藝家:王廣才

作者:楊嘉欣

王廣才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獨樹一格的嶺南畫派傳人王廣才,素有“牡丹王”之稱。二十出頭已天賦過人,為廣州各大賓館酒店繪製裝飾畫;少年時期師從黎葛民、容庚、胡根天等二十多位名家,成就了自成一派的畫風。王廣才是首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大畫飾壁的澳門畫家,他筆下的花鳥山水展現深厚的筆墨功架,精工細描,活靈活現。

王廣才精於用筆,能工善意,家人和朋友口中的他勤於練習,到處寫生採風,每天“筆”不離手,練就出艷麗生動、形神俱備的花鳥走獸,王廣才笑稱,國畫是他唯一愛好,即使用繩把他綁起來,也會奮力掙脫出來繼續繪畫,能做著喜愛的事並養活妻兒,這就是王廣才所定義的幸福。

眾裡尋他

王廣才出生於廣州,年少時在廣東省文史夜學院修讀國畫專業,追隨過不同派系的國畫名家,博采眾長。或許是王廣才曾有同期拜過30位名家學藝的經歷,其謙恭好學的態度討人喜愛, 乃至他經常收到“拜師邀請”。1983年,在中國古文字學家容庚的喪禮上,著名篆刻家黃文寬主動問起:“廣才,我教你篆刻好不好?”王廣才受寵若驚,二話不說,約定日子,登門拜師。還有一位是嶺南詞學家、書畫家朱庸齋。當時王廣才醉心學習國畫,無心研究詩詞,朱庸齋卻對他說:“詩詞用處可多了。國畫落款時引用詩人幾句話,就能輕鬆交差啦。”數年後,朱庸齋有意認王廣才為義子,王廣才笑問,老師門生眾多,為何選上我?朱庸齋說:“我唯獨喜歡你。”尊師重道,積極發問,把握每次學習機會,王廣才每月亦會抽空問候老師近況:“每次在每一位老師家逗留約20分鐘左右就離開。有幾次沒有去某位老師的家,老師就找學生來探望我,擔心我是病了。”師徒之情真誠深切,至今仍讓王廣才滿懷感恩。

既來之 則安之

熟悉王廣才的人都知道他曾經是專業泳手,奪過全國潛泳冠軍,還當上潛水隊教練。他善用訓練隊休息時間創作,哪家公園引進了新品種花卉或盆景,友人都會第一時間通知他前往寫生, 如今他最為人熟悉的荔枝、鳳凰、牡丹、錦鯉、丹頂鶴等,正是當時下過苦功的成果。1966年王廣才離開泳隊到鄉村工作。家中沒有桌子,他唯有以床為桌直接作畫,王廣才形容那是一段艱苦歲月,但沒有令他放棄對藝術的熱忱:“既來之,則安之,即使再艱辛我依然堅持,因為繪畫時能把所有事情拋諸腦後。”既然現實生活有酸有苦,他就往創作裡找一點甜。學生時期的王廣才曾因繪畫幾乎惹禍上身,當時他和友人一同為某酒店畫飾壁,主題是青年參觀毛澤東農民運動講習所,王廣才負責繪畫拿著小紅旗的少年先鋒隊。午休時,友人問他何以把紅旗畫成棕色?王廣才堅持自己畫的是紅旗。後來友人立時替他改回畫作的“紅旗”。不久後王廣才的二哥回鄉過年,興高采烈帶同兄弟們買新皮鞋,四兄弟在商店看中陳列架上一雙黑皮鞋並請店員打包,店員表示同款的黑色已售罄,陳列架上的是棕色皮鞋,這時王廣才與哥哥們才發現他們都患有紅綠色盲。

雖然王廣才看見的彩虹與常人有異,卻妨礙不了他昂首闊步走出一片天。

王廣才日常創作

靜物與活物

餽贈親朋的國畫多圍繞富貴長壽、喜慶吉祥的主題,與此相符的艷麗花卉和錦繡鳥魚成為王廣才最受歡迎、畫得最多的畫種。然而牡丹、秋菊、孔雀等十分考驗畫家的耐力,巨幅大畫更是耗費心神,在王廣才看來,細節再多、再費神的作品,只要保持心平氣和,手中的筆就能活起來。他每次教兒子畫國畫,定必先看其“枝”,繪畫樹木枝幹的形態結構,可看出其筆法和墨法的功力。嶺南畫派融合中西繪畫之長,既吸收了西洋畫派的寫實,同時展現水墨畫之高遠意境, 王廣才有次到海外舉行展覽,外國人對中國水墨畫甚是好奇,主動問起為何飛鷹展翅的畫中沒有雲,魚兒悠游的畫中沒有水?這令王廣才深刻感受到中西藝術對“意境”的詮釋和理解差異,他認為中國水墨畫的留白與精煉,能賦予觀者更大的想像空間。

作品《展翅長空》

學師要動腦筋

藝無止境。王廣才抱著“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的心態追隨不同名家,始終貫徹勤力和動腦筋的學習態度:“懶惰的學生當然不會成功,但勤力而不動腦筋亦不會有成就,學師最重要是領悟出老師的方法,取長補短。”王廣才形容自己的作品特色講求“活”,善用技法令畫作神韻活現,其次是小寫意和工筆結合,筆法乾淨俐落,層次鮮明,他還幽默地透露其“商業秘密”:“別人說我把蝦尾巴畫得生動立體,其實秘訣在於舔筆,我利用舔筆的過程已調整好至少3種顏色才落筆。”王廣才對國畫藝術的熱愛,體現在他數十年來堅持不懈的鑽研和探索,堅實地琢磨筆墨之功,說到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他說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但每幅作品都是“入心入肺”之作。曾有人請王廣才繪畫牡丹和鷹,他一口拒絕,原因是他對審美的堅持:“鷹代表雄偉,何以配上嬌艷的牡丹?兩者意境不合,給我再多錢,也改變不了我的底線。”王廣才的筆墨靈動明快,在寫實與意境之間恰到好處,正如他的人生態度,跌宕起伏之時仍要忠於本心,虛懷若谷,笑看風雲。

作品《花開富貴》

作品《延年益壽》


作者簡介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