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子馨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於1995年出版的《從作品談澳門作家》一書中,陶里先生曾對廖子馨做出過十分精準的形容:“她為人沉默寡言,但極愛體育運動,有男子氣概,尤其寫起文章來,沒有時下女作家溫婉纖柔之風,所以鮮見(或者,根本沒有)抒情之作。”讀了這一段文字,再去看現如今的廖子馨,讀者會驚訝地發現,三十年過去了,她依舊是那個氣概不凡、風風火火的澳門作家,只或許已不再那樣沉默寡言。比如,在文學圈內,無論甚麼社交場合,廖子馨總會穿著短袖衫出現。有時或是為了表示重視,她就在短袖外面搭一件西裝外套,繼續爽朗地與人打招呼──如此作風, 十年如一日。
廖子馨出生於柬埔寨,在老撾長大,之後進入中國湖南湘潭的一所中學讀書。她選擇去湖南,是因為自小在家中聽革命故事,對“毛主席的家鄉”生出嚮往之情,到湘潭後,才發現根本聽不懂老師授課時所用的方言。每逢暑假,廖子馨就搭乘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前往廣州,再坐一夜船到達澳門,因為姑姑一家就在澳門生活。她總會住進河邊新街上的一間家庭式旅館,旅館內吃完晚飯後,就沿著新馬路散步,看看商販們攤檔上的杏仁餅,或是從美副將大馬路走到濠江中學──對於當時的廖子馨而言,這兩條大馬路就足以概括整個澳門。

廖子馨
八十年代,廖子馨入讀廣州的暨南大學。和從前一樣,學甚麼專業,是她自己的決定。從小學時起,她就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作家,於是,她選擇讀中文系。在大學期間,她總往圖書館跑,把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大師的著作讀了個遍。不過,一到傍晚,她就會從書本和課堂中脫身,準時出現在打排球的場地,的確是“極愛體育運動”。雖專注學習,廖子馨的大學生活仍十分精彩。她選修寫作課,竟主動去監獄與精神病院做採訪,可謂藝高人膽大。此後又前往深圳,以報告文學寫作記錄了特區建設的過程。最後,在殷國明老師的指導下,她完成了畢業論文,以“幽默”為主題,對魯迅與林語堂進行了比較。
在1988年的《澳門筆匯》創刊號上,我們仍能看到該時期廖子馨對於這兩名作家的觀察,進而看到廖子馨作為一名評論家的文學觀:“一個作家的成就大小,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他能否超脫自己的周圍現實,以局外者的姿態來冷靜觀察這混亂的現世。”(《雙重自我中的個性衝突》) 而在廖子馨於1994年出版的作品《論澳門現代女性文學》中,我們還能看到這一觀點的進一步延伸:“(澳門中年女性作家)雖然對一些社會問題也能有所認識,並以此為創作題材,但對整個變幻無常的社會現實,仍不擅於以廣闊的視野來準確把握。”在人情味十足的“澳門街”,這樣的批評並不常見,也難怪陶里先生曾感慨廖子馨是“文學批評的闖將,以敢說見稱”(《要開拓澳門文學評論的廖子馨》)。
大學畢業後,廖子馨進入澳門中旅社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輾轉入職澳門日報,成為了一名記者。她回憶當時的情景,坦言自己那時候“對澳門一無所知”,因而工作十分辛苦。不過,之後她卻陰錯陽差,因為一次採訪立了大功:為跟進申請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贊助的市民,記者們常要到申請人家中走訪。廖子馨所採訪的對象,是一名身患重病的女性。哪怕是到了現在,說起那位苦命的女人,她仍神情凝重。採訪結束,回到報社後,廖子馨寫就新聞特稿《少女患上怪病肌肉萎縮 未獲醫療照顧苟延殘喘》,於1988年10月8日刊登《澳門日報》,隨即引起社會轟動。有別於尋常的新聞報導,這篇特稿在內容詳盡的同時,亦不失文學之美,如今再去細讀,仍使人倍感哀愁:“這名患上怪病的女病者癱瘓在家,等待著她的,似乎只有是死亡。”最終,《澳門日報》為這名女性籌得善款一百零四萬澳門元。廖子馨富有情感的筆觸,以及她與生俱來的正義感,為這樁善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經過此事,社長李鵬翥先生發現廖子馨有文學方面的才華,於是將她調崗進入副刊,使她成為一名編輯,負責包括小說版在內的多個版面,而廖子馨的文學道路也有了變化,開始了小說創作。她寫小說的風格,一如之前的新聞報導與文學評論:從現實主義出發,向社會現象開刀。1991年,第四期《澳門筆匯》刊登了她以筆名“夢子”發表的短篇小說《洗頭》,內容側重於社會邊緣群體現狀;接著,她以短篇小說《命運──澳門故事》奪得第二屆澳門文學獎冠軍, 該作品講述了當年“龍的行動”事件始末;然後便是著名的《奧戈的幻覺世界》。《奧戈的幻覺世界》寫成於1999年,十年後還曾被改編成電影《奧戈》。小說描述了擁有中葡血統的土生葡人奧戈,在澳門回歸前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迷思。香港一家雜誌社曾將其翻譯成法語,法國的一間出版社隨即為這篇小說發行了法語單行本,廖子馨亦因此受邀參加德國、法國的國際書展。

作品《奧戈》劇照
對於《奧戈的幻覺世界》,學者程文超先生曾在評論文章中感慨:“奧戈的人生,是澳門這塊土地上特有的人生,有著多種的形態……這是所有澳門的作家都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奧戈的幻覺世界》無疑是寫“回歸”,然而,“回歸,並不只有政治上的意義,它與人的深層的生命相連。”於是,作為小說家的廖子馨,達到了作為評論家的廖子馨所要求的高度:超脫個體所身處的現實,以廣闊的視野去描寫這個世界。
2009年,廖子馨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她亦曾任《澳門日報》副刊課常務副主任、文學版主編、澳門文學刊物《澳門筆匯》編委,《澳門日報》副總編輯,現任澳門筆會理事長。如今,廖子馨關注的重心轉移到扶持澳門青年寫作上,她關心年輕作者的成長,積極推動澳門文學的發展,以一向不變的不凡氣概,在文學圈、文化圈裡繼續發揮著自己的能量。
更多作品 | 澳門虛擬圖書館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