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鷹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黎鷹的赤子之心,表現在純粹地為畫畫而畫畫。古稀之年仍為年青人樹起榜樣。
出生於1949年的澳門藝術家黎鷹,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藝術造詣,在澳門享有盛譽。黎鷹本名黎勝瑛,小學時偶然的機會,在畫展上被徐悲鴻畫中的“鷹”所吸引,從此自號“鷹”, 這個名字不僅伴隨了他的藝術生涯,也成為了他藝術精神的象徵。
黎鷹回味自己的童年時光:“我小時候喜歡畫畫,主要是受到舊區環境的影響。那時候的澳門舊區,充滿了生活氣息和藝術氛圍。街上住有好幾位畫家──譚智生在賣草地、甘長齡在我住的關前正街,郭仕則在關前後街……他們經常在寫生,那些創作如同一扇扇打開的窗戶,讓我窺見了藝術世界的無限可能。”
“從小或者我亦有點繪畫天份,無論在學校或家中也被人稱讚,當時無師自通,拿著甚麼, 畫出甚麼,都似模似樣。結合我看到那些妙筆生輝的畫家,心想若能當上畫家那有多好呢!”甚至期望有朝一日可以參加畫展,是這些埋在黎鷹的“心願單”,引領他走上畫家之路。
回想所走過的路,黎鷹自己說是幸運的。1967年輟學後,認識了他的恩師陸昌,並正式加入美協學畫畫,這成為了他藝術生涯的轉折點。“那時候,澳門還沒有美術學院,要學畫只能去私人畫室或美術協會。我很幸運,遇到了陸昌先生,他成了我的師父,不僅教我畫畫的基礎技巧, 還讓我在戲院畫海報,這讓我接觸到了工藝美術的廣闊天地。”黎鷹感激地說道。
在陸昌先生的悉心指導下,黎鷹的藝術技能得到了迅速提升。從戲院的海報,到國慶牌樓, 黎鷹不僅在素描、水彩、油畫等多個領域都有所建樹,還經常前往廣州和香港參觀畫展,拓寬視野,吸收不同藝術流派的精華。當中更重要的,是陸昌為他以及澳門的年青畫家籌謀,安排四人到廣州美院,師從擅長水彩的王肇民學習。“我們去他的畫室學,是入室弟子。那時我們四人都有正職工作,但還是堅持每個月一次去廣州學畫畫。早上到粵通碼頭坐船,下午坐車回拱北。”

年青時參與國慶牌樓美術工作(後排右三)
“當時我們幾個有機會學正統繪畫。在澳門美協主要學畫西洋畫,以素描為基礎,再學水彩和油畫。跟澳門的老師,集各家所長。而最開心的是由陸昌帶隊去廣州及香港看畫展。”這些經歷為他後來的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0年代,黎鷹參與了廣告工作。這一轉變,雖然讓他離開了藝術創作的前線,但卻讓他在另一個領域找到了藝術的蹤影。“我做了二十年的廣告,那段時間雖然忙碌,但我也從未放棄過對藝術的追求。廣告和藝術其實是相通的,它們都需要創意和審美。在廣告行業,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捕捉觀眾的目光,如何用最簡潔明瞭的方式傳達資訊,這些經驗對我的藝術創作也有很大的幫助。”黎鷹如是說。
在廣告行業的歷練使黎鷹不但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還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水彩畫深受澳門傳統寫法影響,同時又吸收了中國畫的技法,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近年來,他更開始嘗試畫中國水墨畫,這讓他的水彩畫有了更多的變化和內涵。
當談及自己的藝術風格時,黎鷹表示:“我的藝術風格深受多位畫家的影響,包括廣州的畫家陳顯靈和西洋畫的薩甘沙等。當時我們樣樣都學,不受某一特定風格的束縛。”
在黎鷹的藝術生涯中,代表澳門參加倫敦奧運的世界美術大展無疑是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個高光時刻。“那時候,我能夠代表澳門站在國際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同時,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和信念。”黎鷹回憶道。
在談到獲得文化功績勳章,黎鷹坦言是前人以及美協集體力量,他只是執行者。“對我而言,最重要是跟每一位畫家團結起來,一齊努力為澳門爭光最重要,我經常對年青一輩說,要他們畫好自己的作品,做一個有代表性的澳門藝術家。”他更感慨近十年來自己沒有甚麼好作品,“以前努力畫過一兩張稍為好些的澳門風景,但得到勳章,做了美協工作,對自己增加壓力,更有感要讓自己做好集體的藝術力量。”
黎鷹認為,畫畫就是要表達自己的感受,將生活中的美好呈現出來。“我喜歡畫風景和人像,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創作過程中,我會注重構思和技巧的結合,努力呈現出最好的作品。同時,我也會不斷尋求新的表現手法和風格,讓自己的作品更加獨特和富有內涵。”黎鷹說道。
黎鷹回顧過去,“我人生接觸很多行業都與畫畫有關,從海報到廣告,都以畫畫來表達,甚至我曾做過美術老師,也是畫畫。後來我開畫室教學生,亦離不開本行。人生未停過畫畫,感到很滿足和很開心,至少給自己一個合格的分數,可以稱得上是一名美術愛好者,若被人稱為畫家便更開心。”他的人生能將興趣變成終身職業,到現在仍有畫畫創作,但因為體力問題,從過去可以通宵作畫,現在一天最多可畫四小時。

每逢周日,與學生們四處寫生創作
當談及未來時,黎鷹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希望將來能畫更多的大幅創作畫,以澳門為主題,展現新舊澳門的風貌。澳門是一個充滿故事和活力的城市,它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獨特的風土人情。我希望能夠通過我的畫筆,將這些美好瞬間定格下來,讓更多人瞭解和認識澳門。”
“年青人活力十足,在創作上已超越我們那一輩,但質量上大家要做好些,特別是去到創意產業上,大家都想自己作品受歡迎,這就要從質量上比較,很多收藏家在這方面要求都很高的。”
同時,黎鷹也對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們寄予了厚望:“我希望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們能夠繼續努力,為澳門的藝術事業注入新的活力。他們是澳門藝術事業的未來和希望,只有他們不斷努力和創新,才能讓澳門的藝術事業更加繁榮興盛。”

作品《世遺晨曦》

作品《雪域桃園》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