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崇力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音樂是一種跨越國界、種族文化,直抵心靈的人類共通語言,在文化國際傳播和人文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4年是中葡建交45周年、澳門回歸25周年,澳門鋼琴演奏家與指揮家蔡崇力在波爾圖舉行的一場紀念中葡友誼音樂會上,分別指揮與彈奏了多首澳門音樂作品,以音樂築起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樑,為海外觀眾帶來了極致的聽覺享受。

蔡崇力在音樂界享有盛譽
舞台下的蔡崇力,依舊是擁有一顆寧靜而熾熱的心,言談間透出博學多聞、對音樂發展了然於胸的識見。當細說他的童年生活、出國留學、人生志趣時,話題總是繞不開音樂。顯然,音樂已充盈著他的生活,點亮了他的人生。在音樂的長期滋養下,他多年來以演奏家、指揮家、學院教授、藝術總監、比賽評委等多重身份,周遊世界各地舉辦與參與各類型大型音樂活動;他還被譽為在海外演奏中國樂曲最多的鋼琴家,在世界各地不同舞台上演奏了三十多首中國鋼琴曲,讓外國聽眾感受到來自東方的旋律之美。
音樂點亮人生
出生和成長於音樂家庭的蔡崇力,從懂性那刻起,已開始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無論是歐美的古典交響樂、歌劇;還是亞洲的絲竹之聲、民族音樂、南音等,他都非常著迷。
小時候的蔡崇力在澳門亞豐素街長大,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童年。他與嶺南國畫大師司徒奇、著名書法家林近、演奏廣東音樂的李氏樂手等為鄰,感受到鄰里之間極為濃厚的人文氣息,藝術這顆種子也在他心中紥根。其父母蔡一山與林賢芳均為培道中學教師,且在參與澳門音樂和美術教育方面頗有建樹,父親曾參與指揮中華教育會的國慶大合唱與澳門工聯會的《祖國頌》音樂舞蹈史詩,母親負責婦女節的百人大合唱,是社會上公認的優秀教師。
在家人們悉心栽培下,蔡崇力早年隨郭粵基與俄羅斯音樂家夏理柯學習鋼琴,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中學時學習兩項管樂,積極參與學校樂團演出。十五歲時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全額獎學金,及翌年獲得院長夫人獎學金。畢業後赴瑞士、德國等地的著名音樂學院進修,展開了長達十多載的歐洲留學生活。
回憶留學經歷的往事點滴,蔡崇力感慨萬分。他猶記得身處歐洲的音樂中心,經常欣賞到歷史名家與著名樂團的演出。那個年代,可以自由進出音樂廳聽排練,他都會帶著樂譜到現場學習;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他曾從事過各種兼職工作,包括在唱片公司進行現場鋼琴演奏;在校園內外的社交生活上,認識到多位良師益友,引領他前往奧地利、俄羅斯、意大利等音樂殿堂, 深刻體會不同民族文化藝術,給予他豐富獨特的藝術審美體驗與精神財富。
遨遊四海 心念家國
儘管古典音樂起源於西方國家,蔡崇力在留學期間亦得到不少機會留在歐洲發展,但他很早已決定將在外國所學到知識帶回祖國,以音樂成為溝通世界人民的紐帶,成為連接不同文明之間的橋樑。作爲一位既有國際視野,兼且精通中國文史知識,以及具有澳門本土情懷的音樂家,蔡崇力多年來在音樂演奏與指揮、作曲、教育、音樂社會組織活動等方面作出積極的貢獻,並贏得諸多殊榮,包括:美國紐約彼諾特國際鋼琴比賽冠軍、香港藝術家聯盟“演奏家年獎”、香港文學藝術家協會“當代演奏家金龍獎”等。
行是知之始。多年來,蔡崇力曾在海內外多個城市舉行個人獨奏會,包括近年先後舉辦李斯特、蕭邦、舒曼,貝多芬等致敬偉大作曲家的專場演奏會;持續不斷到世界各地參與各類大型演奏活動,曾與麥森.蕭斯塔科維奇、吉列茲、柯士圖、福村芳一等指揮家,以及瑞士羅曼德樂團、捷克布拉格室樂團、中國交響樂團、韓國KBS樂團及香港管弦樂團等合作,並在美國匹茲堡亞洲、法國冬隆、瑞士巴赫等音樂節中演出;曾為費爾堡室、瑞士巴赫及羅曼德室等世界著名樂團擔任指揮;曾與好友創辦香港交響樂團,創辦、擔任藝術總監與指揮的香港愛樂管弦樂團與室樂團;在香港指揮首演馬思聰第二交響曲與《山林組曲》,李淇、宗江的鋼琴協奏曲《漁鄉情》。他亦參與多部中國鋼琴作品的首演,包括樂團與鋼琴《春江花月夜》《戰台風》《天仙配》《黃河》《青年》等樂曲以及海內外首演三十多首中國作品。多年前應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鋼琴藝術》雜誌邀請,灌錄名為《鋼琴名家演奏名曲》雷射唱片。他亦致力創作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本土音樂作品,包括2014年為澳門藝術家陸曦創作大型歷史紀錄片《鏡海歸帆圖》作曲,亦曾為香港生活劇團、香港舞蹈團、澳門文化藝術協會的劇場作品創作音樂,通過深入發掘作品的內涵來構織各種不同音樂圖景。

蔡崇力多年來在音樂演奏與指揮、作曲、教育、組織音樂活動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知是行之成。蔡崇力曾積極參與霍英東基金會舉辦《黃河音樂節》,擔任總策劃與籌委會主席,促成北京中央合唱團與香港交響樂團合作,盛況空前中國內地、香港、澳門33個合唱團千人《黃河大合唱》演出;以香港鋼琴音樂協會主席身份於創辦“香港─亞洲鋼琴公開比賽”,經過三十年發展,目前已成為面向全亞洲各地區、歷年來吸引逾幾十萬人次參與的高規模鋼琴賽事; 多年來他任教於港澳多所高校,以及被聘請擔任國內外多間大學的客座與榮譽教授,專注培養年青一代。

與海南師生在韓國國際音樂節
博採眾長,傳播東方大國的文化自信
透過這次訪談,嘗試了解並走進蔡崇力的音樂世界,卻發現他的音樂宇宙之浩翰,足以令人感慨。
在演奏和傳承偉大作曲家經典作品上,他有獨到見解,提出演奏者應一直持敬畏之心,秉持對作曲家負責任的態度,傳承古典音樂優秀傳統為己任。昔日他曾在多個演講裡提出,鋼琴老師與演奏者要全方位學習與運用中國文化藝術 ,包括書法、太極、醫學、文藝理論、‘道法自然’ 用之助力與豐富鋼琴藝術。亦推崇“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與“工夫在詩外”的理論,認為演奏音樂是表現自身內心感受,當能做到將“琴音”趨同於“人聲”時,整個演出效果便格外動人。
音樂家的常青之道,在於不息的變革和進取。面對未來的新機遇和挑戰,蔡崇力依然滿懷自信、充滿期待,他有計劃繼續舉辦向十位作曲家致敬的專場演奏會,與舒伯特、莫札特、巴赫、布拉姆斯等音樂大師“對話”;以“回味澳門”作為切入點,將對澳門這顆祖國“掌上明珠”的飽滿深情譜寫成樂曲,展現其獨特個人風格和創新精神;聯合音樂同好成立“澳門大灣區室樂團”,積極搭建新平台,讓港澳新一代樂手得到更多實踐展示的機會;未來將一如既往做好促進中西音樂文化深度交融的工作,讓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方交響樂和諧共鳴,奏響昂揚自信的時代華章。

2023年舉辦“貝多芬作品專場”鋼琴演奏會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