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燦坤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乙巳年正月十七日傍晚,將寒未暖時節,風微微有點冷。我匆匆趕到下環街麥當勞時,黃燦坤已等候有時。臨街入座,窗外雲天青,車流水馬龍。
日出崑侖紅燦燦
“我曾先後跟隨譚智生、譚允猷、林近三位老師學習。1960年代末開始跟隨譚智生學習素描和油畫。三年之後,我發現自己對中國畫更感興趣,於是拜譚允猷為師,學習中國畫。”黃燦坤端起咖啡輕抿一口,“往時拜師學藝很有講究,不能隨意為之。首先師傅讓見過(徒弟的)父母。當時,譚允猷師先到家中和父母鄭重談話,得到父母首肯之後,才正式開始拜師儀式。我需要拿張紅紙記下姓名和出生時辰,製成名帖,遞給師傅,向師門的神主牌上香,斟茶給師傅,等師傅喝過茶後才算拜師禮成。”
黃燦坤又名燦崐,字雲壑,號夢園主人。“燦坤”為父親所取,而“燦崐”、“雲壑”均為師傅譚允猷所賜。“當初師傅替我改這個名字,寓意‘日出崑侖紅燦燦’,希望徒弟能像崑崙山一樣高大,日出之時金光閃閃,弘揚師門。”談及恩師,黃燦坤眉開眼笑,“以前在師傅家中練完畫後,我們會一起去粥鋪食宵夜。打一碟淨魚皮,要兩碗及第粥,就著燒酒,兩人對飲。”
時光倒轉至1970年代。為幫助勞校建立中學部籌集善款,潛心學藝的黃燦坤開啟了人生第一場義賣畫展。展覽設在中華總商會二樓,畫作琳瑯,聲勢浩大。黃燦坤精心準備了兩幅四尺長的畫作,一為垂直向的蘆雁圖,一為橫幅山水畫。義賣籌得一千元善款悉數捐給了母校。
1970年代末,黃燦坤在師父譚允猷的引領下,成為林近的學生,開啟書法與篆刻的學習之旅。“我經常到林近老師家中一起吃宵夜。有一次吃雲吞,老師指著牆上的四幅字,問我哪幅作品更好。我斟酌字句,委婉地表達見解。老師給我仔細講解每幅作品的優劣,一一指出我的偏頗。教導完畢後,再命我為這些字選印、用印。臨走時,老師還讓我把作品拿回家繼續揣摩。轉眼過去三十多年了。”回首昔日,黃燦坤感慨良多。
指間舞蹈藝術通
豐富的學藝經歷使得黃燦坤對不同的創作手法頗有心得,論及素描、油畫和中國畫的差異之時,他說:“素描、油畫和中國畫有所不同,中國畫一旦下筆,墨汁便在紙中定型,若畫錯,無法像素描和油畫一樣疊蓋修改。這要求作畫人技巧嫻熟,每一筆落下,都承載著畫家當下的構思與情感,沒有太多修改的餘地,所以必須沉穩慎重。”黃燦坤抿了一口咖啡,繼續說道:“不過,深入探究便會發現,中西藝術是相通的。譬如書法和芭蕾,兩者看似無關,實際上都要求藝術家創作的時候不可以生硬板滯,要在律動間有跌宕起伏之勢。”
詩書畫印,合成一家。對於篆刻,黃燦坤有自己的體會:“刻印講究字與字之間疏密有致, 整體佈局平均。畫畫時,我常會請師兄弟們幫忙刻一枚閑章,為畫作增添韻味。一次畫花卉時, 我想要一枚印章來襯合花朵的嬌艷,便托師兄黃匡華刻了‘可人’二字。不同的印章有不同的妙用。我的印章不少,有一枚兩節尾指大小的印章令我印象深刻,是曹西強師兄的‘多情最恨花無語’印。”
回顧漫長的創作歷程,黃燦坤眼中滿是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執著與謙遜。談及創作生涯中的得意之作,黃燦坤收起笑容,正色道:“坦白講,無。沒有一幅畫作是可以令自己完全滿意的。” 我很好奇:“為甚麼呢?”黃燦坤繼續道:“創作完之後,無論感覺如何,只要再過十天,重看便覺得有所欠缺。”數十年的浸淫研習,使得黃燦坤收穫的遠不止指尖流淌的藝術造詣,更有心境上的脫胎換骨:謹慎落筆,靜觀勿評(不輕易做決定和下評判)。書、畫、印的磨礪,讓他習得了技藝,又沉澱了內心,達到了心藝共融的境界。
舊日雅集憶真情
學畫期間,黃燦坤經常跟隨師傅同一眾藝界朋友到蘭香閣雅集。據黃燦坤回憶,譚允猷曾被大家稱作“老虎譚”,原因是他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十分生猛。“有一次,師傅請大家食老虎肉。我很驚訝,澳門也有老虎肉嗎?後來才知,原來師傅的‘虎畫’賣了5000元,師傅十分高興,決定擺酒三桌,呼朋喚友到蘭香閣共用‘老虎肉’。”那是黃燦坤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說,“當時很開心,大家有講有笑,興起時還會即席揮毫。在座諸位若近來對畫牡丹頗有心得, 便會當場作畫切磋。因為經常在蘭香閣雅集,茶樓還特意備下三張作畫長桌。我就在長桌旁準備筆墨、清洗毛筆,同時藉機近身觀畫。幸運時,還能得到前輩名家的墨寶呢!”此時的黃燦坤, 仿佛回到了學徒時代,仿佛師傅還在眼前,指點他、引領他、護佑他。
蘭香雅集談書說畫的時光已經遠去,師傅慈愛的笑容亦已化作黃燦坤眼中的點點星辰、瀅瀅水汽,隨燈光跳躍閃爍。學藝生涯貫穿於黃燦坤的一生,和他的工作相互交織,宛如無數根堅韌的絲線,緊密纏繞,編織出了他獨特的人生軌跡。自13歲起,黃燦坤先後做過針織工、熨衣工、泥水工、建築繪圖員等。1990年代,黃燦坤曾前往內地謀生,1999年回到澳門開古董鋪。2025年1 月1日,黃燦坤正式迎來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不管輾轉何方,黃燦坤從未放下自己的畫筆,也許, 多線人生可以作為黃燦坤生命的最好註腳……
推開麥當勞的玻璃門,涼風迎面而來,街邊花燈閃爍。春天,已經來了吧。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