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志玲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這座南海之濱的“蓮花寶地”以璀璨多元的文化姿態驚艶世界。而在這背後,有一位將企業發展與文化使命深度融合的踐行者──永利澳門有限公司總裁、江西省政協常委陳志玲。她以企業家的魄力與文化使者的情懷,推動澳門從“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向“多元文化共存共融的國際舞台”邁進。
從拉斯維加斯到澳門:一位企業家的文化覺醒
陳志玲祖籍江蘇,出生於台灣,大學時負笈美國。她的職業生涯始於國際酒店業巨頭雲集的拉斯維加斯,她參與籌建的夢幻金殿、美高梅金殿等頂級度假村,奠定了她在全球酒店業的標杆地位。然而,2002年澳門開放博彩專營權、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歷史機遇,讓她將目光投向東方,她來到了澳門。

陳志玲
“澳門的文化和人情味深深吸引了我,”陳志玲回憶道。回歸後的澳門,憑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國家政策支持,成為連接中西的樞紐。她帶領永利扎根澳門,不僅將高端度假村運營模式引入亞洲,更以文化為紐帶,推動澳門從“博彩之城”向“文化之都”轉型。
在她的主導下,永利澳門連續十次斬獲《福布斯旅遊指南》五星獎,創下全球高端酒店業的紀錄。但對她而言,比商業成就更珍貴的是澳門文化基因的挖掘與傳播:“我們的中華文化是全世界最優雅的文化,要讓每位遊客感受到這份獨特魅力。”
幻影空間裡的文化革新:科技賦能傳統藝術
2024年12月15日,永利皇宮的“Illuminarium幻影空間”迎來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蓮開並蒂 梅結同心──齊白石的藝術世界》展覽。這場展覽既是慶祝澳門回歸25周年的獻禮, 也是陳志玲推動“藝術+科技”融合的典範之作。

永利皇宮“Illuminarium幻影空間”開幕禮
展覽以數字技術讓齊白石的畫作“活”起來:觀衆可漫步於360度光影劇場,感受荷花四季更迭、聆聽鳥啼蟲鳴,甚至親手展卷體驗古人品畫的雅趣。陳志玲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科技手段,讓年輕人和海外人士以沉浸式的方式親近傳統藝術,理解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
展覽的深意遠不止於此。齊白石的家鄉湖南湘潭被譽為“蓮城”,而澳門別稱“蓮島”,蓮花成為兩地文化共鳴的象徵。展覽特別選取25幅作品,既紀念澳門回歸25周年,亦以“蓮開並蒂”寓意澳門與祖國同心共榮。陳志玲更推動北京畫院、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等機構成立“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澳門中心)”,為中華文化出海搭建長效平台。
“旅遊+”戰略:體育、會展與青年培育
在陳志玲的規劃中,文化傳播需與產業創新結合。她積極響應澳門特區“旅遊+”跨界融合戰略,將體育賽事、會展經濟納入永利的發展版圖。從贊助“大灣區3×3籃球巡迴賽”到主辦“澳門斯諾克大師邀請賽”,永利通過國際級賽事吸引全球遊客,展現澳門“旅遊+體育”的活力。
她尤其注重青年培養:“青年是澳門的未來,也是文化傳承的接力者。”永利連續多年組織“贛港澳台青少年交流活動”,帶領澳門青年走進江西廬山、滕王閣,參訪鄉村振興項目,在壯美山河與歷史遺跡中深化家國情懷。2024年,永利援建的江西修水縣豆製品加工廠,將傳統工藝轉化為現代產業,帶動當地致富,成為青年實踐“社會責任”的生動課堂。
灣區聯動:以澳門為支點,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受益者,陳志玲深刻體會到區域協同的力量。她推動與江蘇衛視合作跨年演唱會,促成澳門與南京的文化藝術交流,並借助大灣區“一程多站” 旅遊模式,吸引更多國際遊客。
“澳門雖小,但平台很大,”她強調,“我們要做‘精凖聯絡人’,既保留本土特色,又吸收世界文化精華。”2025年,隨著珠海赴澳“一周一行”等政策落地,她計劃進一步拓展國際交通網絡,讓澳門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中轉站”。

與北京畫院吳洪亮院長參觀“蓮開並蒂 梅結同心─齊白石的藝術世界”展覽
初心與願景:文化自信的守護者
陳志玲的文化情懷,根植於對“一國兩制”的堅定信念。“回歸25年,澳門最大的變化是找到了文化自信,”她感慨道。從填海荒灘到國際都市,從博彩獨大到多元共融,澳門的蛻變印證了國家支持與制度優勢的合力。
展望未來,她提出三大方向:(1) 深化“藝術+科技”創新,打造更多如齊白石展的標杆項目;(2) 強化青年國際視野,通過交流計劃培養跨文化人才;(3) 推動文化產業融合,結合旅遊、會展、美食等要素,豐富“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內涵。
陳志玲的故事,是澳門回歸後一代企業家的縮影──他們以商業為舟,以文化為帆,在國家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正如她所言:“澳門的平台,能讓青年創造未來,也能讓中華文化優雅地走向世界。”在這片蓮花盛開的土地上,她正以行動詮釋何為“企業與文化的共生共榮”,何為“赤子之心與時代使命的交響”。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