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啟漢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永存與延續是世上的難題,光陰似箭,人生如舟行,所經的風景往往成為記憶,然後在記憶中蕩漾而去。幸得世間有人發明照片和攝影,那些美好的一瞬可以在之後的時光裡讓人會心一笑。如今的人們大都不會為照相皺眉,打印照片已經簡化為鼠標上的點擊。但不會遺忘的終究不會遺忘,比如譚啟漢先生桌前堆砌的影集,或黑白或彩色,交織起來的卻是澳門可見的歷史── 那些膠片,在某年某月沖洗,在清晨或深夜顯影,快門的瞬間,定格的毫秒,譚啟漢和他畢生的志業,守候了澳門自1950年起的每個春秋。

譚啟漢
譚啟漢出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香港,他在童年時來到澳門。那時的澳門上空凝聚著戰爭的氣氛。對於童年,譚啟漢並沒有多作提及,他只說,1945年戰後的世界亦是動盪不安,艱辛和磨難並未隨著戰爭而遠離。在凋敝和疲憊的經濟環境中,留給年輕人選擇的機會並不多。找工作、從事行業並非出於熱愛,而只是養家糊口的機遇。1947年,譚啟漢是幸運的,一家照相館向他伸出橄欖枝,他便進入照相館中當起了學徒。彼時,攝影於他而言只是一份生計。那時的工作甚是枯燥和重複,作為學徒的他每日忙碌於暗房中,沖洗著一張又一張照片。稍後,他接觸到了照相機的快門,他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學習到了如何捕捉光線。這些知識並非來自正統的課堂, 沒有人系統地教會他,他所學即所用,一切為了工作和生計。然而,在重複的工作中,譚啟漢喜歡摸索自己未知的領域。別人教給他的,他會熟記;別人未告知他的,他則會主動追問。轉機就發生在追問的那一天;那一刻起,攝影成為了他之後近八十年傾盡一生所執著的事業。
不懼犯錯,不怕從頭再來,在好奇中問詢,在問詢中成長,光影的技藝令譚啟漢著迷。他的雙手逐漸熟練,他凝視焦點的目光越發銳利。譚啟漢是被眷顧的,如同那些極少數在父母之命下卻找到真愛的眷屬,他從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熱愛。
然而,命運的改變無處不在。1949年,當神州大地迎來解放,中國以嶄新的姿態重新面對世界之時,澳門卻仍然置身於葡萄牙的管治下。此時,譚啟漢慢慢體悟到世界攝影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而澳門的攝影界卻發展緩慢。現實無法劇變,彼時的澳門風氣守舊而又慵懶,但譚啟漢不滿足於這種現狀,他開始思考如何將國外先進的攝影技術引進澳門。這番求索大概持續了十年, 此間他積極學習。上世紀五十年代,譚啟漢首先將日本的攝影器材和技術引進澳門,澳門第一次被彩色照片定格記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從那一天起,譚啟漢的世界也完成了黑白向彩色的過渡。
1963年,譚啟漢開設日後著名的公主影室,主要經營攝影沖印業務。幾年後,他銳意進取, 又開設了公主攝影器材行,將更多世界先進的攝影器材引進至澳門。這裡也成為一代又一代澳門攝影家啟蒙與圓夢的地方。譚啟漢的店鋪,不僅是一門生意,亦是攝影愛好者的交流之地,也是澳門攝影文化的搖籃。
其實,在那個時代,若是譚啟漢將他所掌握的攝影技術視為獨家,不教給別人,從經營的角度來說,他可以賺很多錢。但他沒有這麼做。他的攝影知識是從不斷地問詢中得來的,他曾求知的窘迫與不安,也曾有過求知的渴望。因此,他堅定地認為,知識應該共享,而技術源自於交流。1957年前後,在譚啟漢的倡議下,澳門成立了第一個由攝影愛好者組成的攝影協會,他親自出任澳門攝影學會的社長。在他的推動與奉獻下,澳門攝影學會不斷成長,舉辦了第一個展覽、第一次競賽,在邁出一次又一次“第一”之後,該協會成為了澳門攝影界的標杆。

1962年譚啟漢與澳門攝影愛好者一起拍攝交流

1962年祖國開放旅遊,澳門第一團攝影團到內地
“競爭不是對立,而是促進。”譚啟漢不止一次這麼說。在他看來,競爭是一種尊重,亦是難得的推動力。他與同行分享技藝,在那個資訊尚不發達的年代,他的胸襟無疑是令人欽佩的。“只有創新,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只有學習,才能進步。”他的話語甚至跨越了時代,帶著人文主義的樂觀精神。擁有這種精神的人,是難以老去的。
時光飛梭。1980年代,譚啟漢的生意早已穩固,但他仍不止步。1988年,他受邀擔任港澳攝影協會的副會長,從此用攝影搭建港澳交流橋樑的計劃與夙願,又在譚啟漢的心中萌生發芽,他又開始重新出發。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這幾乎是一種共識。20世紀末,當數碼攝影的浪潮席捲而來,傳統膠片攝影逐漸式微,連攝影巨人柯達也隨之倒閉,但彼時接近七十歲的譚啟漢卻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他成為了澳門最早擁抱數碼攝影技術的人,甚至多次與日方溝通,最終購入了澳門第一部數碼相機,並組建了第一套打印數碼照片的設備,還用免費打印的營銷方式推動更多人擁抱數碼攝影。僅僅幾個月後,回歸的慶典就在澳門盛大舉行。
憑藉譚啟漢的不懈努力,澳門的攝影也在同一年走入了新的時代。他的堅守和遠見再一次引領澳門攝影界搶先一步──澳門當時攝影界順應時代的數碼化轉型,令其他地區的同行讚佩不已。
譚啟漢不守舊、不畏變,迎難而上的性格,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澳門攝影界的泰斗。2002 年,他再次聯合攝影愛好者,創立了澳門數碼攝影學會,並擔任會員大會主席。年逾古稀的他, 擔任如此重任的唯一期盼便是讓澳門攝影文 化在新世紀得以延續與發展。從1981年至2010年,譚啟漢幾乎每年都擔任澳門國際攝影沙龍展覽的重要評委,超過三十年的光陰,他的專業惠及了一代又一代攝影師的成長,影響了無數人的創作人生。
從黑白到彩色,從膠卷到數碼, 時光荏苒,譚啟漢的開拓精神從未止步。他的故事,不僅是鮮活的澳門攝影歷史,也是一代技藝工匠堅守精神的深刻寫照。如今,當我們置身於公主攝影器材店,那些堆積的照片,從黑白的輪廓到鮮艷聚焦的細節,那些定格在光影交錯的瞬間,卻在無聲與靜默中,意味深遠地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叫做譚啟漢的傳奇故事,訴說著他的堅守、開放與自信。

譚啟漢拍攝的美國西部風景

作品《璀璨光輝》系列之《瞬間的風采》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