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墨韻傳承──蔡傳興

文藝家:蔡傳興

作者:馬瑩瑩

蔡傳興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步入百年大瘋堂藝舍,門前便見蔡傳興先生所書“瘋瘋癲癲玩世,堂堂正正做人”之對聯。此百年法式建築,近卅載作私人博物館,蔡傳興對其建築歷史娓娓道來──1918年時眾人集資興建,捐款者名銘於鑲嵌在牆上的石碑。初名“華童教育輔助會”,設義學,後更名“澳門青少年教育輔助會”,曾借教會辦學與活動等。昔日為木結構,四層樓高,歷經風雨,甚至從底可直視屋頂,經數次修繕得以存留……

蔡傳興,1946年生,祖籍廣西,1989年獲全澳書法比賽冠軍。自幼受父親影響,鍾愛中華文化與歷史,認為“讀書=識字=將字寫好”。蔡傳興認為文字乃文化之舟,學書法無論何時皆不遲,早學早樂。他幾十年如一日,對書法樂在其中,寫得高興時還不忘拍一拍桌子表示滿意之情。

書之功夫 更在書外

讀書為求知,為修身養性,讀書亦方知高低。

學書法首須知禮守規,如《弟子規》般熟諳於心,1080字,蔡傳興仍反覆書寫。學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經典時要先“無我”、“忘我”,得其精髓後再“有我”。蔡傳興的小篆沉靜古雅又美而不妍,隸屬看似平淡穩重又宕逸飛動,魏碑圓渾寬博又筆斷意連,行楷爽峻自然又敦厚大氣,行草取法頗廣又獨具風格……

蔡傳興讀書講求融會貫通,掌握規律。以“口”字旁為例,“呆”“杏”“呼”“知”,“口” 位上下左右,字結構、比例各異。有時一偏旁可識多字,如“山”字上之“岑”,下之“岳”,字形結構需頂小或底小以顯美觀。學字帖須自通,尋字形規律。

他以中文相似字為例,如“蓮”與“荷”,“楊”與“柳”,“蘭”與“蕙”,其實各有所異。蔡傳興讀《愛蓮說》,讚歎蓮潔身自愛高尚的品格,認為蓮是自古以來中國人最喜愛的植物之一,他摘抄唐詩、宋詞、清人、弘一法師等乃至澳門詩人之與“蓮”相關的經典。他旁通曲徑,更深詩文,再以行、楷、隸、行楷抄寫,雖似重複,每遍皆有新悟,如延展讀作者更多文章,了解其朝代故事,特別是古人的名的字號都易混淆……此乃讀書,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終歸至簡。

蔡傳興稱寫書法講究四法:身法、筆法、字法、章法。“身法”“筆法”尤值推廣,正確姿勢看似簡單,卻常被忽視,尤其對於啟蒙的孩子,一旦掌握,能終身受益。

蔡傳興認讀書為抽象詞,讀書須認真對待,成為生活好習慣,同一本書在不同年紀讀書認知各異,如一家三代同至大瘋堂問藝,皆各有所獲。多年來蔡傳興手工裁剪紙本,堅持課字,書寫的字已堆成無數箱子,他堅信“天道酬勤”之道。

蔡傳興於大瘋堂

“傳”承家風 “興”家報國

蔡傳興常選用經典寫成書法作品,其中用林則徐金句寫成書法展,已堅持二十載。蔡傳興向我分享林則徐家訓,對這名1839年來過澳門巡視的欽差大臣林則徐之志節清高,心直淡泊,不慕榮華和身體力行,表示高度的讚揚,稱他“傳承家風,興家報國”也恰與他的名字相同。他在書法中寫道──

“林則徐為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自小受閩都文化浸潤,儒學教育烙印於心,知為學為事之道。”

“林則徐相交賢能,主張經世致用,興利除弊,革新時政,心懷天下。”

“林則徐為官清廉,清廉勵大志,廉可育人,廉可聚眾,廉可生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蔡傳興把對古聖先賢們的金句摘於心,把人生的道理融入書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這正是他的讀書方法。他用書法的方式,身體力行,把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傳承。

多勞自成能者 弄斧必到班門

“長期學習書法,是我的情趣、我的堅持、我的生活。也實在太簡單、太平凡、太美妙了!”蔡傳興書法經歷五十年磨鍊,書法與知識、道德情操同修,集多家之長,能我手寫我心, 揮毫從心所欲,不逾矩,是所至盼。

座右銘“多勞自成能者,弄斧必到班門”,初看似自大,實體現勤勞、堅持、謙虛請教之誠。至大瘋堂觀其揮毫者絡繹不絕,藝術享受;賞其書法作品、聆其授課,如沐春風,學人生哲理。


作者簡介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