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維斯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1947年,馬維斯(Denis Murrell)出生於澳洲墨爾本郊區,生活周圍皆是花卉農場。他從小就對藝術充滿熱情,在學期間亦得到美術老師的讚賞與鼓勵。然而,在父母期望、社會環境、生活考慮與命運等因素下,共同塑造了一條曲折的藝術之路,最終將他帶到澳門。在這裡,他以個人獨特的繪畫技法與對創作的堅持,成為澳門藝術界的重要一員。
妥協走上穩定的道路
馬維斯對藝術的熱愛始於童年。那是一個充滿自然氣息的世界,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味, 花朵的顏色如同大自然的調色盤。這樣的環境,似乎為他的藝術天賦埋下了種子。在校期間,他的藝術成績就一直表現十分優秀,他的作品有著不同於眾的創意與生命力。但由於父母希望他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希望他選擇一條更實用、更穩定的道路──成為一名教師。在那個年代,成為藝術家似乎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尤其是對於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
未能進入藝術專業的他做過工廠和辦公室的工作,最後選擇了教學。這份工作將他帶到了澳洲邊境之外,經過兩年的培訓,他來到了當時由澳洲管轄的巴布亞新幾內亞。這片土地的多元文化與豐富的自然景觀,為他的靈感世注入了新的色彩、拓寬了他的視野。在那裡,他教書、生活、學習,雖然與藝術的聯繫暫時中斷,但在他心底,那股對創作的渴望從未真正消失。
一次意外,開啟人生的新起點
1981年底,馬維斯回到澳洲,輾轉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與教學。他在語言學校教授英語期間認識了一群從亞洲各國到墨爾本留學的學生,當馬維斯離職時,他們送給他一本精美的地址簿,上面寫有各人的姓名、地址等資料。1989年,馬維斯開啟他的亞洲之行,旅程的第一站是香港,第二站澳門……但是,他的個人物品在香港機場被盜,包括那本地址簿,因而計劃被迫中斷。這一次命運的轉折意外地成了他人生的新起點,他離開香港,來到毗鄰的澳門。
在澳門,他重新拿起畫筆,開始久違的藝術創作。這是一場自我救贖,也是一場全新的探索。他參加了各種藝術活動與比賽,並很快就得到了澳門藝術界的肯定,1995年更獲得第二屆澳門藝術雙年展西畫組一等獎。“這是我為數不多的真正滿意的作品之一。”這幅畫目前在澳門商業銀行,另一幅馬維斯自己比較喜歡的作品是2020為新葡京酒店創作的大畫。多年來,他始終對自己的作品保持挑剔,認為藝術家的創作往往留有遺憾,但這正是向前進步的動力。

作品《Both》
紙巾與顏料,實驗出個人化的形式
馬維斯的作品中最為人熟知的技法──使用紙巾與壓克力進行拼貼與繪畫──是在一次意外中誕生的。某天,他正在用紙巾擦拭清理地板上的顏料時,意外發現這種材料呈現出漂亮的紋理。這激發他進一步進行材料的探索,逐漸建立出一套工作方法。他的創作過程通常從覆蓋畫布的紙巾開始,通過將顏料印在紙巾上,然後分層黏貼到畫布,創造出獨特而豐富的肌理。“我創作的每幅畫都是一場實驗。”他強調大部份作品都沒有事先計劃,而是讓即興的表現引導畫面構圖,並將之稱作“自發表理主義”(Spontaneous Expressionism)。儘管有人批評他的技法,如畫作的亮光保護漆面或一成不變的內容,但馬維斯堅信這是實用且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撰擇。
不為主題束縛,追求純粹美感
與許多藝術家不同,馬維斯的作品並未刻意傳遞特定的主題或信息。他認為創作是一種個人表達,無需迎合外界的期待,是一種通過構圖與技法喚起觀眾對美的感受。他坦言:“我的畫不講故事,也不傳達訊息。我只想通過顏色、肌理和構圖的平衡為重心,創造出純粹的美感。”他認為純粹的抽象藝術是一種視覺設計,顏色、質感與形態的互動遠比敘事重要。過去數十年間, 他斷斷續續地完成了幾幅大型的以紅色與橙色為主調的畫作便是這一信念的典範,這些作品追求的便是色彩帶來的力量與簡潔之美。“我不在乎其他藝術家在畫甚麼。如果有人批評我的作品,我會聽,但有時我根本不在意。這是完全屬於我的選擇,我喜歡這種自由。”

作品《Sem Título - Untitled》
教學中的快樂與對年輕藝術家的建議
雖然馬維斯的藝術創作是個人化的,但他的教學工作卻為他帶來無盡的快樂與聯繫感。多年來,他在澳門多所機構教授英語與藝術。每當看到嘗試抽象繪畫的學生取得成果,都是一種巨大的喜悅。然而,他亦為學生們面臨的挑戰感到擔憂。隨著藝術教育的普及,澳門湧現了大批受過專業培訓的年輕藝術家,但澳門地少租金貴,年輕藝術家想要持續發展,在有限的創作空間、時間、父母及社會期望等種種壓力下,往往很快便放棄。馬維斯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會威脅到澳門藝術發展的未來。
當被問及對年輕藝術家的建議時,馬維斯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觀點。他強調:“每天都要畫一點。即使只是十分鐘,也要讓創作的引擎持續運轉。”他提到自己曾因婚姻中的阻礙和身體傷患,長時間中斷畫畫,每次再開始時都需要克服巨大困難。因此,保持創作的連續性對於藝術進步至關重要。此外,“不要將藝術分門別類,或覺得某些風格過時。從傳統大師到當代藝術家, 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他鼓勵年輕藝術家要欣賞各種不同風格的藝術,不同時代的作品都能為自己帶來無窮的靈感。
關於未來的思考
談及未來,馬維斯坦言自己不再制定長遠計劃。“我已經78歲了,不知道還能創作多久。但我希望每天都能畫點甚麼,繼續從生活中汲取靈感。”他也提到,來到澳門後,他的藝術風格與以往截然不同,這座城市的文化與人際關係賦予了他全新的視野。“澳門讓我成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藝術家,我很感激這裡的生活和人們。”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