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國年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第一眼望見胡國年,他站在居所的大堂門口,身著挺括的襯衫,下身穿著西式背帶褲,儒雅又鄭重。胡先生見我因為他的等待有些許不安,貼心地說道:“我們這裡需要在平台層換乘一次電梯,第一次來的人很難找到在哪裡換乘,我擔心說不清楚所以才下來等你。”
走進胡先生的家,一進門是一間廚房兼餐廳,整齊又潔淨。靠近窗戶的地方擺放著一張長條餐桌,餐桌的一側整整齊齊碼放著胡先生的著作和筆記本電腦,另一側則擺放著三袋茶包和茶杯。胡先生笑道:“不知你喜愛甚麼茶葉,所以準備了三種茶葉供你選擇。”隨著茶葉在水中慢慢舒展開來,胡國年徐徐道來他充滿奮鬥和堅持的人生故事。
初到澳門
胡國年來澳門之前在江門文化局從事專業創作,雖然當時的胡國年只有高中學歷,但他的文學才華卻已顯露無遺。在那段時期胡國年撰寫了大量的作品,有小說、戲劇,相聲、連環畫腳本和歌詞等,不僅廣受好評,而且還在《廣州日報》等媒體上陸續發表。他還創辦了文學雜誌《江門文藝》,如今這本雜誌已成為江門重要的文化陣地。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很多人都懷揣夢想去澳門闖蕩一番,胡國年也在其中。然而,初到澳門的生活並未像胡國年期望的那樣順遂,他只能暫時擱置文學夢想,跟大多數人一樣打散工、做小販、當雜工……待自己稍稍安頓便申請了太太和一雙兒女前來澳門團聚。
然而,本應幸福的歡聚卻成了胡國年人生的至暗時刻,先是因為游泳意外胡國年失去了兒子,緊接著又因醫療事故失去了女兒。多年以後,胡國年終於鼓足勇氣將這段痛徹心扉的往事寫了出來,這也是胡國年來到澳門後的作品──《心中的拱門》。這篇文章最終榮獲澳門基金會、澳門筆會合辦的第二屆澳門文學獎比賽散文組第三名,後來又獲得2005年“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優秀獎。
長相思,摧心肝。這些沁著血淚刻在生命裡的文字,是胡國年走出陰霾後對一雙兒女的無盡思念和心靈祭奠,更是對幫助他走出困境的葡籍社工的感念。

2007年時任澳門文化諮詢委員會委員赴京拜會文化部趙維綏副部長
教書
1984年,胡國年在葡籍社工的幫助下應聘到粵華中學擔任國文老師,教授文、史、地等學科,一幹就是19年。隨著生活的安定,胡國年白天教書,晚上攻讀學位,1990年7月獲澳門大學教育文憑,1995年7月獲教育學士學位,1999年1月獲北京大學和澳門大學合辦之中文碩士(文學專業)學位。這期間胡國年又喜得一雙兒女,生活越來越充滿希望。
這段時間也是胡國年創作的井噴期,他的文章涉足散文、戲劇、報告文學、評論、論文等各領域,內容更是從文學、教育理論到澳門民俗等,作品頻頻發表並獲獎。散文《聖保祿和小哪吒》榮獲第二屆“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優秀獎;報告文學《血染天后袍──梁晚年紀事》榮獲2001年世界華人報告文學徵文獎入圍獎;獨幕話劇《斷魂時節》榮獲1999年澳門基金會、澳門筆會合辦的第三屆澳門文學獎戲劇組優秀獎;無場次話劇《一妻二夫和醫生》榮獲2005年中國戲劇文學競評小劇本一等獎等等。他還出版了《胡國年教育文集》、《胡國年戲劇文集》、《大三巴哪吒廟入世界遺產名錄文化價值初探》、《澳門哪吒信仰》等著作。
2003年胡國應聘到澳門科技大學擔任講師,教授的課程跨度之大也足見胡國年學識之深厚。他先後在科大教授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以及人文社科講座等課程,兼大學語文閱讀與寫作、基礎語文、大學語文、應用中文寫作、演講及辯論技巧、曹禺戲劇欣賞和澳門歷史城區及非物質文化導賞等課程。
除此之外胡國年還擔任科大辯論隊的總教練,胡國年帶領科大辯論隊從論點證明、論據搜集到邏輯證明,以及隊友間的合作與配合,一個一個細節的梳理,期望澳門科大能突破“千年老二”的困局。然而,在辯論賽决賽前胡國年因過度勞累而咳血,送醫院緊急搶救,在輸了五袋凝血劑後才終於被搶救回來。辯論隊的學生們去醫院看望他,20分鐘的探視時間,胡國年幾乎都用於賽前的戰術指導,最終那一年──2009年澳門科技大學終於獲得澳門大專院校辯論賽普通話隊冠軍,當學生拿著獎杯去醫院探望胡國年時他不禁淚目。不久之後,胡國年培養的辯論隊原班人馬又斬獲了第二屆華語辯論錦標賽冠軍。


胡國年在警民同心迎雙慶中文徵文比賽頒奬禮上代表評委發言
民俗大典
胡國年常年潛心於澳門民俗研究,近年來更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澳門信俗研究當中。作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評選委員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之專家評審委員,胡國年一直認為無論是哪吒信俗還是魚行醉龍節這些澳門民間信俗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個性體現和精神家園,胡國年說:“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民族的文化精神!”
2020年4月胡國年受邀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大人類學與民俗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民俗學會負責人段寶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白庚勝等中國民俗研究大家一起編纂《中華民俗大典》,胡國年擔任《澳門卷》的主編。當時正值疫情猖獗之時,編纂工作一開始就遇到人員不足和經費缺乏等問題,胡國年一邊四處申請經費資助,一邊加緊開展編纂工作,他將畢生對澳門的民俗研究的心血都傾注進去。果然,命運又一次峰迴路轉,《中華民俗大典》成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被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澳門卷》還得到了愛護澳門民俗文化人士及澳門霍英東基金的贊助與支持,經費不用發愁了,胡國年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編纂工作中。胡國年認為此民俗大典就是將澳門的民俗文化從國家的層面更好地保存起來、保護起來!
訪談結束時,大典的編纂工作已進入倒計時,我問胡國年:“參與編纂《民俗大典.澳門卷》對您最大的意義是甚麼?”胡國年笑道:“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澳門民俗的研究者,能為保護澳門的民俗做點事就是最有意義的事,也是我莫大的榮耀!”
美國著名作家、演說家戴爾.卡內基曾說過:“兩個人同時從牢房的鐵窗往外望去,一個人看到泥土,而另一個人卻看到繁星。”每個成年人都難免陷入生活的泥濘,生活一次次磨礪著胡國年,他卻從未低頭,更沒有被傷痛所困,而是一次次地攀上高峰眺望繁星。胡國年就是那個仰望星空的人。

主編之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及“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中華民俗大典.澳門卷》於2024年9月面世
更多作品 | 澳門虛擬圖書館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