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湯梅笑:繁榮澳門文學 培育創作新芽

口述 湯梅笑

構建澳門文學形象

澳門基金會在歷史研究、文學建設上,是一個策劃者,更是開拓者,澳基會的團隊人員身體力行地參與研究,我認為基金會是一個充滿學術色彩的機構。

——澳門筆會常務副會長湯梅笑

小說、散文、詩歌、劇本,各種各樣的文學創作,承載着個人對歷史的反思、對社會的體驗、對生活的感悟,是以文字作為媒介的文化載體,勾劃出一個城市文化性格,更是城市人文建設的累積與深化。

1980年代中期,澳門文學嶄露鋒芒,本地文學創作、歷史研究和出版方面開始蓬勃發展。1990年代初,基金會關注澳門文學發展並加以投放資源,持續透過出版、研討、徵文等多種方式助力本土文學的成長。至今已舉辦至第29屆的“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是澳門歷史悠久的文學比賽,由早期以鼓勵居民閱讀澳門出版的書刊,促進出版業發展為初衷,回歸後,改以中學生為徵文對象,加深其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啟發學生透過文學形式表達對生活的無窮想像和創作興趣,為儲備澳門文學創作人才提供平台;1993年,基金會與澳門筆會策劃每兩年一度的“澳門文學獎”,培養文學界新力軍,為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澳門文學事業奠定基礎。

20世紀,澳門文學進入百花齊放的繁榮年代,本地作品視角與題材廣闊多樣化, 2014年,基金會與作家出版社、中華文學基金會合作推出新版《澳門文學叢書》,至今已出版四批共66冊及精選集《美麗澳門》,集結當今本地文壇具廣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是澳門文學水平和發展成果的重大展示,此外,基金會與文化局合作編選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十多年來發掘更多有潛質的文壇新秀,以文字見證澳門社會的時代變遷。

【“我心中的澳門基金會”訪談系列】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