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省奇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吳省奇,澳門雕塑學會會長、雕塑家。在澳門,無論平輩或晚輩,大家都親切稱他“奇哥”。印象中,吳省奇實在是個少言寡語的人。他微卷的短髮、雋秀的面龐,任何時候都帶著謙和的微笑。在雕塑學會的活動上見到他,常穿著一件面料柔軟的灰藍色西服。並不高大但健朗的身體略微前傾,雙手習慣性的交叉在前,點頭真心感謝著在場的朋友們。
在澳門,全職雕塑藝術家很少。多數都需揾一份全職工作以養家,唯有利用餘暇學做雕塑, 辛苦但充滿熱情。在一起探討最多的是持續做雕塑,有沒有展覽機會,如何解決經費、場地、運輸⋯⋯近年,總聽吳會長心心念念路環的那些芒果樹、荔枝木,又結了多少果、果木怎麼用,柴窯又燒得如何。這是一幫“雕塑佬”興趣使然還是“整木雕,搞活動”,要做點對本地有價值的事。於是有了2024年在路環舉辦的“木土巡環─藝術推廣計劃”的展覽和工作坊。農事、藝術、生活、事業從來是一體的,是和人生的酸甜苦辣交織在一起:凝著鄉土情懷、透著本土意識和文化自覺。
<匠>
學徒謀生 進修學藝
吳省奇是客家人,母親共生育了八個子女。他為了養家,青年時期當學徒謀生,習得一手木工好技藝,能操控各種器械和工具,更是練就了一身吃苦耐勞解決具體問題的本事。之後,他在澳門海事博物館求得一份基層的體力工作,一做30餘載。
2024年,吳省奇創作了一件裝置雕塑《匠夢“呎渡”》。説起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於童年的一段經歷:經常接觸到“裝船佬”(船匠),他們開工時於後褲袋總掛著一把摺尺,方便隨時取出量度木材,港澳工匠慣用的摺尺工具,採用的是公英對照的“呎”(feet)。“時移世易,澳門產業結構改變帶來漁業的式微,曾經鼎盛一時的造船業也風光不再。船匠的工作亦因此大受影響;生活迫人,眾多匠人只好投奔其他行業。”吳省奇緩緩描述著。
我恍然大悟,“匠夢呎渡”四個字蘊含著他早年的工作經歷和生活狀態,以及職業訓練對他後來人生從事雕塑創作的影響。吳省奇在數年揾工謀生後堅持自我鑽研,利用工作餘暇求學,取得了澳門理工學院的藝術教育學位以及廣州美術學院的碩士學位。他的學習精神感染了雕塑學會其他人。在他的鼓勵下,好幾位在職的青年雕塑家也都取得了碩士學位,實為不易。
採訪的過程中,我才注意到他的雙手。那是一雙長期勞作的匠人之手:寬厚的手掌,厚厚的指甲邊緣總是黑色的。並不是洗不淨,似乎是長年累月滲入進去的痕跡。
一位優秀的雕塑家首先是一個“手藝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maker:一直在“做”中探索、成長。為匠者、秉匠心。

作品《匠夢“呎渡”》
<夢>
同舟競渡 增水行舟
澳門雕塑學會創立於2003年,是澳門地區首個以雕塑專業範疇成立的具專業學術性的藝術團隊,現有會員52名,學會宗旨為集合本澳雕塑藝術工作者進行多元藝術創作,策劃本澳雕塑展覽,推動本地與外地的藝術交流;鼓勵及培養青少年普及立體藝術創作和進澳門城市景觀雕塑創作的本土化。成立至今,雕會舉辦了多場重要的展覽及交流活動:如,2008年首屆“澳穗港現代雕塑交流展”、“2014年兩岸四地(台、穗、澳、港)雕塑交流展覽”,以及2018年8月赴東歐舉辦“啓航.跨越思路──澳門雕塑家作品邀請展”(塞爾維亞)及考察交流等。
吳省奇深知培育新一代的年青藝術家及推廣立體藝術創作任重道遠。為回饋社會,2005年雕 會開創了“全澳中學生立體藝術創作比賽”。雕會成員投入了很多心力,持續舉辦至今已二十屆,鼓勵年青人迸發創造力,燃點對藝術的探索熱情。2010年起,雕會每年都走進校園舉辦推廣
活動,開辦教師專業培訓專場。2023年“澳門雕塑學會二十週年粵港澳邀請展”的成功舉辦標誌著澳門雕塑學會同仁齊心協力,在發展中積累,不斷前行。“雕會是一個專業性的學會,一定要長久辦下去!”這是雕塑學會所有成員共同的理想,也是吳省奇最大的心願。採訪中,他多次提到“辦下去”三個字。
《匠夢“呎渡”》這件新作代表了吳省奇的“夢”:謀生的船匠、為船主人所造的船、出海謀生的廣東漁船、競賽的龍舟。”吳省奇對作品理念的闡釋,表達了他的堅持和信念:默默當好澳門雕塑學會的掌舵人。和雕塑工作者們一起,同舟競渡,增水行舟。
<呎>
尺規準繩 天馬行空
吳省奇選擇“呎”作為雕塑作品的象徵符號和構成元素,“何不來個傳承創新,為自己創作一艘‘隨心所欲、天馬行空’的船:船頭和船尾保留廣船的模式,結合以龍舟造型的船體,同時搭配以無數摺尺充當船槃的造型,成為一艘富有澳門文化特色的‘呎渡’。”吳省奇說。
作為澳門雕塑學會的會長,吳省奇任勞任怨、審慎做事,尊重地方尺度,遵循處世為人的尺規準繩;審時度勢,自有分寸。而作為雕塑家的他,追求藝術精神的自由性,不斷突破思維、材料和技術的局限,在藝術天地“天馬行空”。吳省奇將他60載人生的思考通過雕塑作品表達出來,深刻而妙趣。
藝術根植於社會,是與社會相伴而生的產物。其進展與社會變遷和文化歷史息息相關。這件雕塑,體現著這樣一種訴求:人文精神要容許不同、文化因多元而繽紛。尊重地方標準,保留地方文化特色。

作品《匠夢“呎渡”》局部
<渡>
讓人三呎 渡己一生
讓人三呎,渡己一生。
“呎渡”是吳省奇心中堅守的信念和對雕塑事業的不懈追求。謙和、堅韌、豁達、勇於擔當者,律己則安。我看著眼前不急不忙從外衣口袋裡拿出花鏡的吳省奇,更覺敬重。
吳省奇的雕塑藝術創作作品風格獨具。從抽象性的現代木雕、石雕作品,到最新的綜合材料裝置作品,一直圍繞雕塑材料語言的特性在不斷探索,尋求突破。吳省奇的雕塑作品自2004年至今,四度榮獲國家最高級別美術展覽“全國美展”的“優秀獎”。對於取得的榮譽和成就,他很少向人提及。
《匠夢“呎渡”》象徵著吳省奇的雕塑人生。人寡言,作品有聲。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