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達智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聖保祿大教堂遺址,俗稱大三巴牌坊,白天熱鬧非凡,擠得連拍個照,都不得不與眾多陌生人“同框”。五年前,一位澳門魔術師竟然在夜幕降臨時變走了它!
發現一個魔術宇宙
“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翁達智為杜甫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觸動,“我小時候家裡很窮,爸爸一個人掙錢養活一家六口,住的是破舊的瓦頂的屋子,下雨時漏得很厲害,便是杜甫寫的情景。”魔術與文學碰撞,翁達智創作出情景魔術“雨雪律動”。他是這樣想的:“傷感的情景,倒啟發了我創作出這個勵志的魔術表演。窮孩子需要的是鼓舞與激勵。”這時候,他已經是取得多個國際獎項,開創“情景魔術”表演先河的魔術大師。
翁達智回憶起七歲時學會第一個魔術“空杯取水”,急不及待在街坊同學面前“露一手”,“魔術能帶給我,也帶給別人歡樂。”這便是他表演魔術的初心。年幼時性格內向、瘦弱自卑,是魔術改變了他。“小小翁達智”開始在魔術世界裡追逐繁星。多年以來創作無數情景魔術,包括“愛的力量、星月神話、月下盲女、父子連環夢”等等,都是他揮動魔術棒點亮的星星。
翁達智探索的魔術世界與一般定義的魔術表演不同。他認為魔術師不應只著重表演純熟的技巧以博取觀眾的掌聲,“變魔術使用的技法都一樣,差別只是誰的技術更勝一籌。而我認為創作和演繹能打動人心的魔術,才算得上是藝術。”魔術表演是藝術表演這個信念,在少年翁達智的心裡萌芽。他發現的不是一片星空,而是一個宇宙。
長著大人腦袋的小孩
很多人都知道翁達智六歲時在中山探親遇見魔術師黃偉森,付了二百元人民幣才學到“空杯取水”的故事。可人們不知道他只付過一次學費。這以後,他憑著一顆痴迷魔術的心,重覆翻看親戚給他錄下的《魔術皇宮》節目錄影帶,無師自通學會了不少“新招”。此後他與師父的交流,都是用自學或自創的“新招”,與師父“以招換招”。
小小翁達智不是年少老成,而是一個比許多成年人有更遠大理想的小孩子!誰會想到十二歲的他已經在計劃一次石破天驚的大行動?為了印證自己的創作理念,他用課餘時間兼職攢下幾年工錢,遠赴美國參加為期七天的魔術比賽並取得獎項。回想當年翁達智說:“在世界賽贏得獎項,便能證明我是對的。當然,見到偶像大衛.高柏飛也很開心。”這一年,翁達智十六歲。
魔術沒有黃金屋
“澳門翁氏魔術”於一九八六年成立。時至今日,翁達智坦言經營魔術事業數十載,一步一腳印發展到大灣區殊不容易。年少成名的他,擔任中國魔術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至今二十年,也是首位中國人獲得“梅林獎傑出成就獎”的魔術師,二零零六年以“星月神話”奪得“SAM世界魔術大賽全場投票總冠軍”,成績斐然。國內外頭銜加身,曾為電影、主題樂園做顧問工作,他卻並沒有因“名成”而“利就”。“魔術道具很貴,演出成本高,賺錢其實不多,維持生計而已。諷刺的是我讀的是市場學本科,經營生意卻不是很了得。”為了魔術,得失寸心知。新冠疫情期間,翁氏魔術的生意也受到重大考驗,他不諱言:“那時候幾乎僅靠在內地的學校做講座所收的費用維生!”

教無數觀眾感動落淚的魔術表演《人生的盒子》
照亮有需要的人
儘管為生計終日忙忙碌碌,但翁達智想到魔術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很感激澳門基金會牽頭,出資促成〈愛魔法〉項目,讓我有機會為澳門的慈善機構做巡演,十分有意義。”此外他也曾受邀在戒毒中心教魔術,“我看到他們學會變魔術重拾自信,感受到魔術的力量可以讓更多人受益。”有一年翁達智坐船去香港,碰巧坐在他身旁的人是香港瑪麗醫院的醫生,便向他談及用魔術幫助病人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翁達智做了三個月“魔術醫生”,教中風病人玩簡單的魔術,作為大腦與手指活動的康復鍛練。“如果有足夠財力,我願意出錢出力為社會服務更多。”孰料面對挫折不屈不饒,善心助人的他,遭遇到一次威脅生命的劫難。
二零一七年翁達智病倒了,住院兩個多月。談到這一劫,翁達智看似雲淡風輕,可當時卻是生死攸關,以他的話說是“差點被判死刑!”魔術師到底是魔術師,在病榻上縱然禁不住悲從中來,卻沒有被擊垮,住院期間創作出“人生的盒子”這個讓觀眾感動落淚的魔術表演。“我在醫院看見初生嬰兒睡在透明盒子中,聯想到人生走到盡頭的另一個盒子──棺材,從這個盒子到那個盒子所走的路便是人生。用這個概念設計了演繹人生故事的魔術。”這個表演取得成功讓他更堅定自己的創作理念,“情景魔術融合音樂、舞蹈、戲劇表演等等元素,還會用到文學、歷史、哲學的知識,所以多吸收其他藝術的養份,將經歷人生的所感所想傳遞給觀眾,是我對創作的追求。”

翁達智三次榮獲世界魔術界最高獎項之一的“梅林獎”
不負生活 不負自己
翁達智對藝術的執著也許早已深入骨髓,他鮮為人知的出身是生於粵劇家庭。“澳門粵劇界現在仍有一些人記得我爸爸。”他的父親翁文超師從粵劇、粵曲、粵樂三棲演奏大師蘇文炳,在澳門的職業是粵劇掌板;母親黃綺華曾與著名粵劇演員林小群一起學旦角。為照顧家庭放棄做花旦的母親,因為沒錢買化妝品,用火柴替小小翁達智畫眉,教他唱、做、念、舞。
“其實我最迷音樂,閉上眼聽音樂,畫面感很強。我最喜歡聽意大利作曲家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的作品。”翁達智的情景魔術有強烈的移情作用,撫摸到觀眾的內心深處。他是澳門的魔術名片,在內地備受重視,使他感到有責任肩負起澳門文化傳播的使命。早前他在內地的巡演“驚天魔法之澳妙之旅”,已將一些包括澳門在內的嶺南文化元素植入演出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他八歲的兒子演出的“偉大音樂家”,“我想用翁氏魔術的演繹方式向觀眾講冼星海的澳門故事。”他期望能在崗頂劇院表演傳播澳門歷史文化的魔術,另一個心願是澳門魔術能獲選為藝術節的演出項目。
縱使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時有孤獨感,翁達智認為不負生活、不負自己於願足矣。

翁達智驚天魔法之《澳妙之旅》慶祝澳門回歸25年專場
不變魔術 改行寫作
在魔術宇宙中與繁星共舞的翁達智,最崇敬的偶像卻是已故文學家金庸。“我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讀到不少描寫是與魔術歷史相關的。”說到這兒,他不無遺憾,“前幾年中山大學邀請我合著《中國魔術史》,如果金庸在就太好了。”翁達智頓了一頓,若有所思,然後說:“若有朝一日不能繼續做魔術,我想專攻寫作。”原來澳門魔術大師心裡藏著一個文學夢!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