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史詩尋寶──邢榮發

文藝家:邢榮發

作者:楊穎虹

邢榮發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因為閱讀《澳門雀仔園.福德祠》一書而認識邢榮發,故我們約定在雀仔園進行訪談。我和攝影師提前10分鐘到達約定地點,但邢先生已經比我們早到,他熟練地引領我走到福德祠角落的小桌子坐下……

“常來吧!”我笑著問。

“做研究的時候經常來,和街坊們都混熟了。”他回應說。

“您是如何選擇研究素材的?為甚麼選擇雀仔園?”我接著追問。

“機緣巧合吧!在中國藝文出版社的劉阿平社長主張引薦下,我幫雀仔園福德祠值理會進行研究,所以對這個街區做了大量資料搜集。”

“所以您是因為接到任務才開始研究!”我期待聽到雀仔園的吸引力,但這回覆讓我有些失望。

“不是這樣!也有些是自發的,但我們做歷史研究的,沒有所謂‘興趣’。每一個街區、每幢房屋,甚至每一塊瓦片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其實每個地方都可以非常有趣。不是嗎?”他平淡地回答,這反問卻讓我對歷史研究有了新的認識。

邢榮發在福德祠探秘

“您最喜歡雀仔園哪一段趣事?”我這一問,他的話匣子便打開了。邢先生興致勃勃地帶我遊覽各處,從福德祠、街市、魯班廟到街角古井、高處城牆,無所不談。其實這些內容我在《澳門雀仔園.福德祠》中都讀過,但他親自講述別有一番風味,因為邢先生的話總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反思。例如,我問他“做研究最困難的是甚麼?”他回答:“資料搜集、搜證、書寫都困難, 但最難的是沒有結論!”

“可以沒有結論嗎?”我覺得不可思議。

“當然可以!無法證實就沒有結論。比如求證福德祠的原址,就幾乎沒有結論。因為那是百數十年前的事,留下的文獻不多,更不用說見證人了,所以我一直找不到答案。”

“既然都沒有記載,也沒人知道,您作甚麼結論也沒人質疑吧。”我打趣道。

“理論上可以這樣,但那就‘不好玩’呀!如果可以隨意寫,研究就沒有意義。”他答道。

我驚訝於他用“不好玩”來描述學術研究的過程,然後他告訴我如何透過不同時期的照片對比來找到答案。

“我當時把照片貼在書房的每一個角落,把圖片分段放大,日看夜看,約看了一星期,突然有一天在照片一角看出端倪……”在邢先生的描述中,我彷彿聽到偵探小說的情節,平凡的歷史研究一下子變成了“尋寶遊戲”,難怪邢榮發會說研究要好“玩”。

認真觀察每個建築物的細節

在炎熱的街區探險之後,我們去了咖啡店查看作品。邢先生如數家珍地把作品拿出來讓我拍照,其中一本竟是文學類著作《民歌式的澳門史詩》。我問他為何用史詩的方式呈現,才了解到邢先生的本科專業是漢語言文學。

“為甚麼不從事文學相關工作呢?”我不解。

“因為我已有工作,那時在建築設計顧問公司工作,我讀的是大學函授課程。”他的回答引出了奇特的成長歷程。

邢榮發是在柬埔寨金邊出生的華人,10歲時移居澳門。童年成績優異,連續九年考全級第一,但因家庭貧困無法升讀高中,幸得慈善家及工程師施利華的幫助才能完成高中學業。高中畢業後,他順理成章地在施利華的建築設計公司工作,從而踏入建築行業。

“我們的工作需要考察不同的建築風格,施利華會要求我們拍下所負責項目的照片存檔,因此我走遍了半島的大街小巷,發現了許多美麗的歷史建築,進而對歷史建築研究產生興趣。

”當被問及已有穩定工作,為何仍要工餘讀大學時,他表示求學才是自己的理想。

“建築設計是我的謀生工具,但不是我的理想。於是在有了物質基礎之後,我選擇求學,而漢語言文學在選擇不多的函授課程中,最接近我的興趣。”

研究著作展示豐富的本土文化底蘊

紀錄澳門今昔變化的教科書

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選擇為生活放棄理想,也有些人選擇為理想放下物質追求。邢先生的過人之處在於能夠分清主次,並在其中取得平衡。他在建築設計領域的工作備受業界認可,隨後離開恩師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以自己的話說:“公司業績上了軌道,我便有更多資本請員工代勞,這個時候,我放慢了公司發展的步伐,終於可以尋夢了!”

邢榮發沒有在謀利的事業上更進一步,而是向求學的理想更進一步。他一邊工作,一邊上學,取得了歷史學碩士和博士。獲得學位後,他繼續修改和補充博士論文,並出版了《明清澳門城市建築研究》。早在回歸之初,他便在高校兼教,備課的同時編寫講義,最終將多年所教的內容編成《澳門歷史二十講》,形成了講解澳門歷史的基本框架。

在歷史學研究中,邢榮發偏重於文化和民俗的研究。我提到坊間常說“歷史是勝利者的書寫”,他表示不排除部分政治史會有這樣的說法,但這不是他的取向。作為歷史學者,他更期望寫出人文精神,以百姓為本,幫助社會弱勢群體,例如協助舊區重建,讓新一代能尋回澳門文化的根基,並在此基礎上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又或是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讓他們了解歷史和生存的關係,通過學習歷史,尋求更好的生活與人生。

邢先生的座右銘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無論是佛祖普渡眾生,還是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都提醒我們關心他人的需求。難怪邢先生在訪談中常提到“改善生活”,他曾經經歷過艱辛,明白生活的困難,願意為後輩留下更多的甜蜜。邢先生說自己能力有限,可能無法實現偉大的理想!在我眼中,他早已實現了理想,只是前路漫漫,仍需上下而求索。臨別時,他特意送我一本《民歌式的澳門史詩》,讓我能夠重溫更多澳門歷史文化的故事。書雖不厚,但拿在手上卻有些重量,一如邢榮發成長的史詩。

更多作品 | 澳門虛擬圖書館


作者簡介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