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萼定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隨夫人來澳門迎娶《澳門新娘》
應萼定1947年在上海出生,畢業於上海舞蹈學校,開啟舞蹈編導生涯。後移居新加坡,中後期輾轉香港澳門並最終落地澳門。聊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剛打開國門,文化藝術界各種思潮空前活躍。應萼定說在當時舞蹈界關於傳統和現代的尺度如何把握是個很大的問題,在舞蹈藝術上想做點創新很容易引起爭議,甚至被扣上背叛中國舞傳統的帽子。當時我們做作品,寫文章筆戰,很是熱鬧。1988年受新加坡廣播局聘請赴新加坡。接觸到了大量的西方舞蹈思潮,和很多國際級大師的作品。
1998年夫人張毅來澳任教演藝學院舞蹈學校。回歸後,應萼定於2001年應邀來澳門做舞劇《澳門新娘》,此後便開展了澳門人生。演藝學院當時只有三個班幾十個學生,包括成人的、兒童的。那時做一部舞劇要找澳門本地的技術力量,演出陣容是蠻難的。我們給澳門所有從事舞蹈的人士廣發英雄帖,有興趣的都來了,還是不夠人,於是我們結合了珠海的舞蹈團。禮拜一到禮拜五在珠海給珠海那邊的舞者排練,禮拜六、日來澳門給澳門這邊的舞者排練,到最後排得差不多了兩波人再銜接起來,將澳門的拉到珠海去一起連排,珠海的拉來澳門上台演出。
如今年近八十的應萼定、張毅夫婦回想初來澳門的種種時光,笑說九十年代時我們在劇場排練,演員在舞台上緊張的走台對光,後台工作人員竟然從台口大搖大擺地橫穿舞台,他完全沒有舞台演出嚴肅性和紀律性的概念。我們就是這樣子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起各就其位,各司其職的舞蹈藝術。
播撒種子 培養人才
《澳門新娘》後我們在演藝學院舞蹈學校開辦了三期三年制的舞蹈編導培訓班。那時澳門學校和社團的舞蹈還是很活躍的,每年的校際比賽從未中斷,但沒有一部作品是澳門本地的原創作品,都是翻看內地的錄像帶就拿來搬上舞台。所以說這個局面要改變的話一定要培養創作型人才。經過三期的培訓後可以說在各種比賽中都有了澳門自己的作品。”迎娶《澳門新娘》後應萼定自然而然地想為澳門培育下一代的專業舞蹈人才。“澳門從業餘的、普及的舞蹈興趣班到後來專業的舞蹈教育,這就是張毅校長的功勞了。那時要在立法會通過是很難的,澳門一直以來沒有職業藝術教育,只有通才教育,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體系中,沒有藝術教育這個門類的。”張毅接過話說﹕“五年的籌備,寫了一大堆報告,經過調查、開家長會就開了九次,根據大家的呼聲向社會文化司申請才辦成的。還要再和北京的上海的聯繫,怎樣和他們銜接。因為澳門單獨成立的基礎還不夠,能否有個掛靠聯合辦校,所以我們學生的畢業都有上海舞蹈學校的文憑。”應萼定介紹道,“你想想那時的澳門舞蹈沒有影響力,如果既能拿到教育局的中學畢業證書又能拿到上海舞蹈學校的專業畢業證書,這樣子他們的社會認可度會提高。可以說這是澳門舞蹈發展的轉捩點,從完全業餘興趣的層面到有系統的專業教育地培訓舞蹈人才。我們一次次到北京參加比賽、匯演,漸漸地打開了在內地的影響,讓內地的舞蹈界開始關注澳門舞蹈。包括香港演藝學院的院長來找我們希望和我們合作,因為香港沒有中專,中專(小學畢業到高中)其實是舞蹈教育最重要的基礎,所有的基本功都必須在這個年齡段給打下來,而恰恰香港沒有這一段,他們只有大學,沒有中專舞蹈教育為基礎直接上大學是脫節得很厲害的,招上來的都是白丁,能學甚麼呢? 所以他們希望香港的學生中專能到澳門來上,上完以後大學到香港演藝學院,這樣兩地合作是雙贏多好呀。可惜後來因為各種客觀條件,包括交通住宿等不便,沒有辦成。”
可以說幾經努力,05年正式開辦的“中等職業舞蹈技術課程”為澳門的舞蹈專業化打下了最重要的根基。
教學創作 神雕俠侶
“現在回上海是作為客人回去了,老房子也拆了,很多路都不認識了。”
身具上海、新加坡、澳門、香港四地身份的應萼定在到新加坡的第三年時獲授頒新加坡國家文化獎。張毅說,“94年他要去香港當舞團總監,他說要我辭掉南洋美專的工作一起去那邊,到了那邊我就去了香港演藝學院。”
“我太太是教學,我是創作,所以我們形成互補,教學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重複,創作是天馬行空的,不按常規的。太太抓基本功,我抓舞台實踐。”應萼定說,這些年夫妻倆從上海到新加坡,到澳門香港,都是打包一起的,在新加坡時便已是一人教學、一人創作。問及兩人的性格差異,張毅笑說﹕“我是急性子,他是慢性子。我做事要很清晰,一個一個點抓,他沒甚麼所謂。”
當時的舞蹈學校普及班學生,現在的澳門舞蹈編舞劉楚華回憶說﹕“他們就像神雕俠侶,張老師笑瞇瞇的,但有很強的權威感。應老師大大咧咧的,就像爸爸一樣,我們都很喜歡他。他們兩配合得很有默契,每次應老師說話一卡住,張老師就自然地把話給接下去了,好像清楚他的每句話似的。兩位老師很不一樣卻又互補,打開了我們許多學生對於東方身體在現代舞蹈的想像和身體實踐。”
如今舞蹈學校培養出來的一批批職業舞者,在台灣雲門、北京雷動天下、廣東現代舞團等知名舞團中都不乏澳門身影。有的留澳創作,培育新人,成為了澳門舞蹈界的中堅力量。一顆種子這時已長成小樹了,展望未來,應萼定認為澳門的學生路子寛、腦子活、平台大,一定會越來越好。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