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鑒良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蘇鑒良,澳門著名書法家。青年時期師從陳學書、陳麗娜夫婦學習素描、意大利古典油畫;1997年拜在澳門書篆界祭酒林近門下。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澳門松風文化藝術協會會長、池畔書藝研習社社長,並身兼本澳多個書畫、藝術社團要職。

甲辰年新春揮毫活動留影
訪談當日,蘇老師慷慨贈筆者兩套展覽作品集。他憶述自近翁仙遊後,便與諸同好組成松風文化藝術協會,積極推廣書畫文化活動。2007年起已到長沙、南昌、蘇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國內城巿開辦聯展,更多次受邀到日本展覽,去年他更領軍五十多位同好再度到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開展,為推動書畫交流不遺餘力。除創作外蘇老師教學多年,與門下弟子情誼深厚,多次提攜後進舉辦聯展。年近八十壽的蘇鑒良可謂魄力依舊,風采不減,其對藝術之熱切令人望其項背。他則謙讓稱道此僅是效恩師之風。他憶道當年拜近翁門下,即隨恩師帶領走遍大江南北, 也獲海內外名家點撥提攜,共襄盛舉辦展是傳近翁之一脈風範。
蘇老師自早年已留心翰墨,楷法初學柳誠懸,後心慕顏魯公,今見他楷書多有顏體面目而摻有己意。行書更是博臨古人法帖,變化豐富。若以時期劃分,早期已有近翁風貌。近翁慣用淡墨軟毫,行草書多摻米董等帖學風韻。他說那時跟隨近翁,偶然書寫的一些條幅作品,時讓近翁霎眼難辨。昔有文皇謂“過庭小子,書亂二王。”今有蘇鑒良書亂近翁。實蘇老師小字書法即多以二王帖學為宗,尤其小行書法,疏朗玲瓏,逸韻有緻,兼有米元章、董思白之意,偶參文徵仲、趙吳興法度,亦合乎近翁家法。除技藝中事外,蘇老師亦好讀傳統典籍,創作常援個人哲思於其中,一次蘇老師攜一卷手抄《道德經》隨近翁到杭州西泠印社訪問,他憶道當時在西泠的廂室內多有社內名家,近翁讓他把作品攤開給前輩們賜教,即獲賞譽,並謂他小字書於海內亦卓爾不群。可見蘇老師書工於二十多年前已獲海內名家肯首。
而今觀蘇老師書作總是精神腹滿、一派逍遙、意先筆後、饒有玩味、且風格多變,足見其書法涉獵極廣,已出近翁體。當年自海內受譽回澳後,近翁勉勵他勿固守小字,始指導蘇老師大字行書之法。得近翁指導,加上他早年潛心臨池,根基堅實,大字之法自然水到渠成。然書寫大字,亦為性情使然。即鮮于樞所謂:“膽、膽、膽”,此非氣魄、膽識過人不能為,今觀蘇老師展覽,便以大尺寸大字作品為主。他謙謂:“是時勢逼出來的”,往時初隨近翁到頤園書畫會雅集,近翁便囑他在前輩同行前舖紙揮毫,並細心點撥一二。受前輩方家鼓勵之餘也培養即席上陣的膽量。蘇老師回憶往時雅集,不少已名聲在外的書畫家都熱衷揮毫,又或有後生晚輩之畫作敢請近翁題字,彼此之間沒有嚴肅的長幼尊卑之分,志在與同好大方交流,氣氛融和。今蘇老師教育門生亦以雅量、氣度為先,勸勉學生勿怯懦。因而今日蘇老師渾身是膽皆其來有自。如他近作《蛟龍-鸞鳳》六尺八字對聯便是多年功力的表現,按書寫內容輔以雄渾剛勁的北碑書風,此可謂藝高膽亦大。
然蘇老師往作北碑書風不多,楷書多以魯公為宗,今作可謂之偶發?他道出四字──“意隨心轉”。昔蘇老師行書能“亂近翁”後,近翁便勉他勿圖形似,應廣臨百家名帖,經營作品方能從心所欲,其來有自,日久便成自己面目。今蘇老師展場作品繁多,但往往不拘一格,篆、隸、草、行、真、碑等皆為他所用而能成己意。行草書更早已出近翁法門,兼採百家風味。蘇老師坦言自己本身偏好帖學書風,然而自己數十年來擔綱書法教育的角色,著重讓學生適性發展,隨喜好挑選法帖,也讓自己能吸收各式碑帖養分。他憶道一次在舊法院聯展中,連同自己與學生共十人獲獎,十幅作品書風各有自己面目,或許這便是屬於他的教學理念。書風千百種,書理一也, 天性使然,自各有安排而各有所成,或又心遊詩書典籍,以使各種文理皆自有面目可取,故《蛟龍-鸞鳳》對聯碑書,便是取雄強之風,文質相符。此理念多體證於他書藝經營之中,尤以行草書為顯著,行草書法向來被視為書者最能聊表心意的書體。蘇老師行草書,多以古人詩詞為材,風格上雖攬諸家之遺意,章法或取王覺斯、傅青主等明末諸賢。又因早年學習繪畫,以至點畫不泥於拘謹,輕鬆自在,山川花草之意,皆能轉化於書藝創作之中,故行草書往往跌宕好奇,左右牝牡,字法生動活潑,破局而出,線條常在卧筆濃墨與飛白牽引中穿插,誠如陳浩星先生所評“作意充滿”,如此饒有玩味之書風可謂極具個人特色。
隨歷練所賜,蘇老師書風便加以融暢為快,每每伏案下筆落紙便能收視反聽。不論是即席揮 毫還是寄意於創作,“玩得就玩,開心最要緊”蘇老師微言大義。實於翰墨時時用心,近年手書十本《金剛經》共數萬字,或以二王帖學風韻,或以傅青主之法,又或輔溥心畬之規度輔之,贈各寺院。一半遊藝,一半參禪。古人所謂:“書者,如也”,自早期手抄《道德經》至如今與佛門結緣,即可見其緣起前賢薰陶之餘,實貴在一片丹心,繼而能與書藝同好共養一片無相逍遙象。

作品《撫臨齊白石篆書馬文忠公語》

作品《唐李商隱詩》

作品《池荷出水清於我 庭草當風瘦可人》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