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翰墨春秋──歐耀南

文藝家:歐耀南

作者:楊穎虹

歐耀南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下午,歐耀南撐著雨傘,站在快艇頭的石階迎接迷路良久的我。“路不好找吧!”他帶著一如既往和藹可親的微笑向我揮手。

“別見怪,這兒有點亂!”歐老師的書齋位於小巷的盡頭,推開半掩的玻璃門,空氣中傳來淡淡的墨香,映入眼簾的是宣紙的海洋。我們在書桌前坐下,用閑聊的方式“展開”半世紀的畫卷……

歐耀南一九五二年出生於廣東中山,來澳門之前一直在中山生活。“小時候家裡很窮,哪兒會有家人刻意培養我們寫書法的,都是自己亂寫。可能有點小天份吧!上小學一年級時,老師總誇我寫字整潔漂亮,我聽著高興,就越發起勁地練習!踏入中學時正好遇上內地文革,我的特長派上用場了,雖然當時沒機會上課,但我還可以寫大字報,因為字寫得漂亮,常被邀請動筆,也屢受誇讚,人就越寫越自信了!20多歲由中山到澳工作,在電器舖做學徒期間決定去廣州拜師學習書法……”歐老師把往事娓娓道來,每提到“寫字”一詞,總是難掩喜悅之情。

“為甚麼去學?工作需要用到書法嗎?為甚麼要去廣州拜師呢?”我好奇地問。

“想學呀!我們那年代沒機會讀書,自己賺錢後就很想求學,叫圓夢吧!”歐老師表示,透過學習書法,不單單可以學寫字,還邊寫邊讀,讀了不少經典,例如佛經、道德經、論語等。他因此喜歡古文和古詩詞創作,更愛上遊覽名勝古蹟,特別喜歡去西安的碑林,感覺人在其中,仿佛能和碑文的寫作者相互交流,惺惺相惜。至於為甚麼要去廣州?他指當時年少,沒有機會認識澳門的名師,正好有朋友說要去廣州找吳子復的高足林少明學習書法,就順勢去拜師學藝了。80 年代中期,他和志同道合的書法好友一起推廣書法,直到現在。

“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有過挫折嗎?”我問。

“也談不上挫折,老師一直鼓勵我,父母和妻子也沒反對。當然,參加比賽、聯展等還是有成敗,但我對這些事沒有執著,審美有時是主觀的。況且,寫字主要是愛好,自己喜歡就好!要說難堪的事倒有一樁:大約1990年,我去台北參展,大會要求參展的書法家上台即席揮毫,當時澳門鮮有這種模式的活動,一想到台上有那麼多媒體錄影,我就心慌了,連準備要寫甚麼字都忘了,最後唯有硬著頭皮完成。現在回想起來,情景仍歷歷在目,不過自此之後,我就突破了在公眾面前即席揮毫的心理恐懼,感覺書寫時更揮灑自如了。”

“至筆賢群──澳門書法院甲辰會員作品展”開幕式

“您從小開始喜歡寫書法,至今超過60年了,途中有想過放棄嗎?”

“沒有呀!忙於謀生和照顧家庭的時候,會少寫些,但我覺得那不叫放棄,那只是多寫和少寫的分別!書法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任務,我不會規定自己要寫多少、寫到甚麼時候、要取得甚麼成就。我一有空就寫,沒日沒夜地寫,有時臨帖,有時抄經,寫著寫著自會心曠神怡。沒空寫的時候,反覺沒精打采,就像天天運動的人無法行動自如一樣。”

“哪個階段寫得最多最好?”我問。

“60歲退休後投入的時間會多一些吧,從那時開始,我會有更多空間投入書法的教學和推廣工作。至於何時寫得最好?那是很難說的,不同的時期也會有它的好,當然功多藝熟,後期的作品會更成熟些。”

被問到臨帖主要學習哪一家時,歐老師稱要臨“百家帖”,才能做到“融會百家,共冶一爐”。他建議初學者多臨帖,中國書法文化底蘊很深,宜先承傳再創新。他由小學一年級開始愛上寫字,這一生就好像和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打算終此一生去鑽研。

“有想過努力學習,有天可以名留千古?或者作品價值連城?”我問。

“沒有去想作品價值的問題,也無法想。偶爾有人或單位會收購,但我不會太強調身價,寫給知音者,留給有緣人吧!書法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樣,伴我經歷人生起落。比較深刻的是1996年我因投資失利破產,財產被拍賣,還有人追債,這時我是靠寫書法調解內心鬱結。另外,新冠疫情期間,我父母相繼因病離世,也是靠寫書法排憂解困。”談到人生低谷,以及不久前與摯親的生離死別,歐老師的聲音依然溫和,只是微笑的嘴角稍稍收緊了些。

“有想過承傳的問題嗎?如教兒子寫書法或是開班授徒?”

“生命影響生命,只要有教學,就有機會影響學生,不多不少也會有學生承傳我的技藝和理念吧!但那都不是有意為之。受我自身成長影響,我認為熱愛書法是種緣份,不能刻意而為,故沒有強逼子承父業。但在教書法的過程中,也有幾個得力的學生,我們會經常聚會,一起探求書法之趣。”

教孩子感受書法的樂趣

“您覺得熱愛書法是種緣份,例如像您,有天份的人才去學習書法。對嗎?”

“也不能這樣說!有天份自然容易激發興趣,但即使無天份,若是熱愛,同樣可以學習書法,因為書法學習的目的不單是功名成就,也可以是修心養性。每個人的喜好不盡相同,不能一概而論。”

即席表演書法

“都AI年代了,文字、圖樣、動畫等都可以自動生成,您會擔心書法這種藝術會被取代嗎?”

“在工具應用上,書法可以被取代,但藝術不可能被取代,因為藝術不單是為了應用,還有藝術家透過作品的想像和情感表達。未來,書法的實際應用功能部分有可能被取代,但精神療癒的功能相信會增大,從近年醫學界研發書法對老年人失智症的療效可見一斑。”

訪問結束前,我請他送讀者一句人生座右銘,最後歐老師即席揮毫“翰墨春秋”四個大字, 意指在生活中,浩瀚的書法藝術如影隨形,四季相隨。只見他緩緩地提筆,輕蘸墨水,一道神奇的墨痕毫不猶豫、輕柔踏實地前行。每完成一字,臉上總浮起那熟悉的笑意,眉目舒展如雲卷雲舒,笑意清淺似硯池漣漪,筆鋒遊走間渾然忘卻塵囂的樣子。

即席揮毫送讀者“翰墨春秋”四字


作者簡介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