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日記人生──陳頌聲

文藝家:陳頌聲

作者:楊穎虹

陳頌聲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陳頌聲於1934年出生於廣州,抗戰期間曾逃難至香港求學。香港淪陷後,他又前往澳門避難。抗戰勝利後,他回到香港就讀小學,隨後返回廣州完成中學學業,最終考入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後,他留校任教,教授寫作、現代文學和書法等課程,同時兼任中文系副主任及中文刊物主管。

經歷了戰亂,陳老師想必積累了無數故事。果然,年屆91歲,自小學時期便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風雨無阻地寫了近80年的他擁有豐富的故事素材。他拿下來給我品讀,內容包羅萬象:有成長日記、故人紀蹟、時代見聞……書房四壁書櫃林立,其中半壁是他的日記手稿,這些珍貴的日記甚至引起國家博物館的收藏興趣。

雖然陳老師的成長經歷充滿戰亂,但在訪問中,他較少提及苦難。他笑著說:“在大時代中,無法幸免於難,身邊比我不幸的人多著呢,活著就該感恩!”談及從香港回到廣州的原因, 他表示自己在香港接受了愛國教育,懷抱建國熱情,希望為理想而奮鬥。唯一的遺憾是內地文革期間校園氣氛緊張,因擔心引起麻煩,他將自己的日記焚燒。回憶起那段動盪不安的歲月,他沒有抱怨和哀嘆,“最難忘的是與幾位老師組成單車隊自駕至廣西,足跡遍及桂林和南寧,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回憶。”面對生活磨難,他總是記取美好。

在學術、文學、寫作、書法和教學等多個領域,陳老師受到廣泛關注。他如何看待自己的定位呢?他表示自己的本職是學術和教學,其他則是興趣。提到在中大的生活,他回憶起初生之犢不怕虎的階段:1969年學校在粵北辦幹校,他成為首批學員下鄉參與活動。隨後,他被調回校任中山大學校報主編,並為高考課程編寫輔助教材。生活在那火紅的年代中,他經歷和目睹了許多人事變遷,獲得了豐富的人生經驗。他感激身邊的良師益友在此期間對他的支持,讓他在學術和工作上均有進步,這也形成了他日後的教育觀。

部份日記手稿

1984年中文系開辦中文刊授中心,旨在通過編寫教材,組織輔導教學活動,幫助社會求學心切的青年掌握有關基礎知識,讓學員通過國家自學考試這個環節,如達到標準,可以獲得大專畢業學歷或本科畢業學歷。此新型辦學形式,深得廣大青年歡迎,所以報讀人數竟達十多萬人。但開辦之初既無經費,更無經驗。當時分工擔責的陳頌聲首先向學校借二千元作開辦費,要知道這筆款項在那個年代不是細數目,但大學還是放手讓他嘗試。最後,在全系老師努力下,工作總算成功,報讀學員竟達十多萬人,被《南方日報》譽爲沒有圍牆的大學。這是陳頌聲在中山大學工作的意外小插曲。“向學校借錢,不怕失敗嗎?”我問。“試試嘛!不試怎知不可能?”陳老師毫不猶豫地回答,並感謝學校當年的支持和信任。在學術研究方面,他主要專注於文學研究,研究項目包括魯迅、郭沫若及廣東新詩歌運動。

對於在澳門的經歷,陳老師形容那是一段輕鬆愉快的旅程。“我在中大退休後,到澳門大學任教,後來又去同善堂中學擔任校長,之後進入澳門科技大學任教授,最終成為教業中學的顧問。”澳門的工作環境比內地自由,讓他有更多時間去鑽研興趣,例如出版詩集、辦書法展覽等。擔任中學校長的經歷,是他教學生涯的突破,因為大學教師的工作較為專精,只需做好自己,而當校長卻要管理他人。

陳頌聲退而不休,堅持每天在書桌前寫日記,練書法

談到教育理念,陳老師在大學和中學始終如一地奉行自由寬鬆的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像當年中大領導給他的信任和支持那樣。例如,在教中文系學生“寫作教學法”時,他會要求他們隨意為自己畫一張稿紙,字型可大可小,內容可長可短,隨意寫自己喜歡的事物,然後互相傳閱,大家可以在留白處隨意點評……同學們拿著自創的稿紙書寫和相互評價,像玩角色扮演遊戲一樣有趣。在其詩集《星月詩蹤》自序中,陳老師寫出了自己堅持寫作的秘訣:“無論調的是甚麼味,都是我手寫我口,寫我的心路,寫我的真情實感,寫我綿綿不斷的思緒。”(陳頌聲,1994);在擔任校長期間,他也展現出寬容的教育者形象。對待一些表現頑劣、已達“退學標準”的學生,他允許“求情”,為幫助學生建立改過的決心,會要求學生向主任、老師和同學作出承諾,得到三方同意才“批准留校”,其目的不是為了留難學生,而是希望學生在過程中自我覺悟。

問到離開家人來澳門工作是否有所犧牲,家人是否反對?他表示談不上犧牲,只是換一種生活方式,而寬鬆自由也是他家的文化氛圍。陳老師工作至83歲才退休,但他從不感到吃力,總能從不同的工作中找到樂趣。如今,他仍然退而不休,堅持每天寫日記,練習書法。“不打算把日記改寫成自傳,也沒打算把手稿賣錢,暫時也不打算捐獻給博物館,因為子女捨不得,先留著吧!留給兒孫有空看看也好,安心等後人處理好了!”面對自己的日記珍藏,陳老師依然保持隨性的風格。

在詩集《星月詩蹤》中,陳頌聲形容“我的人生像是一部詩集”,這大概是他的心境:以自由輕盈的姿態生活。在我看來,他在《長征小記》中親筆的題辭“放開眼界看未來,堅定不移向前進!”更能體現他的人生軌跡:無論如何不畏縮、不自憐,目光遠大,堅定前行!

展示近80年的珍藏和著作

《長征小記》中親筆的題辭


作者簡介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