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不忘無產階級理想──張耀生

文藝家:張耀生

作者:閻小荔

張耀生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2024年,“丹青傳情──陸昌百年誕辰回顧展”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年邁的張耀生從香港趕到澳門出席。他一定要在場,因為陸昌是他的恩師、兄長、朋友,他一生仰望的山。

雖然早已定居香港,這些年張耀生依舊頻繁地往來港澳兩地,因為香港是家,而澳門卻是根。

1938年,張耀生出生於澳門。曾任澳門美術協會理事及執行委員,是國慶牌樓的創作主力, 他一手創辦了澳門第一家廣告公司“華風廣告”。後隨家庭移居香港,現為香港美術會副會長。

參加澳門國慶牌樓美術組創作

縱觀其一生,張耀生只做了一件事。他浸潤在藝術殿堂裡,構建了至死不渝的世界觀。

牌樓小將成中流砥柱

1953年,十四、五歲的張耀生想學一門手藝,經人介紹認識了陸昌先生,於是他拜陸昌先生為師,在美術部當學徒,後到戲院畫畫。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澳門,社會氛圍緊張。當時的澳門社會既受葡萄牙管治的壓力,亦遺留了許多國民黨的殘餘勢力,澳門同胞在恢復中國對澳門自主權的道路上面對雙重壓力。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陸昌先生引領包括青年學生及美工在內的一批澳門美術界進步人士, 以“國慶牌樓”的形式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張耀生加入其中,成為牌樓主力小將。牌樓內容主要傳遞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成為澳門與內地溝通的愛國橋樑。

國慶牌樓的那幾年經歷給年輕的張耀生上了人生第一堂課,他因此受愛國意識的啟蒙教育, 明白個人價值是基於對社會和國家的貢獻大小來界定。

長達20年的國慶牌樓成為歷史,但對張耀生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年參加牌樓創作的澳門美術組成員如今都是澳門美術界的領軍人物,那段難能可貴的經歷也成為張耀生藝術之路的踏腳石。

和周公理老師在澳門葡京酒店畫展留影

成為無產主義者

澳門大部分的資深畫家都是師徒制帶出來的,他們有幸師承前輩的教誨,從技藝到為人處世,一板一眼跟著師傅學會做人做事。

張耀生至今記得陸昌先生跟他說的一番話,他說:“昌哥的人品對我影響很大,我非常懷念他。他曾經告誡我說,一個人不要求成名成家,只要求做對人有益的事就行。”

張耀生將陸昌先生的教誨牢牢刻在心裡,他親眼目睹陸昌先生雖然有機會賺很多錢,畫些廣告就有不錯收入,但是陸昌先生卻偏偏心繫澳門的勞工子弟和弱勢群體。陸昌先生有著不同凡人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影響著張耀生後來的職業選擇。

與陸昌老師在雲南昆明寫生

70年代澳門的劇院經營開始走下坡,80%的劇院消失,從事電影海報的一大批美工接不到活, 面臨失業,靠甚麼才能活下去?

在這之前,張耀生已經擁有一家小型廣告公司,看到這一情景,張耀生和澳門美協商量對策,最終他將自己的廣告公司拿出來,陸昌提議美協成立華風廣告,吸納了很多畫工和一些美術專業學生,給他們一條生路。

五年後,張耀生徹底將所有廣告業務移交給華風廣告公司,自己從一位老闆轉變為一名打工的員工。回憶這段經歷,張耀生淡淡地說:“當時思想很紅,就想成為一名無產主義者,我可以把一生所有都奉獻給國家。”

畫畫寫字是一種修行

多年來,張耀生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他深受譚智生、陸昌等澳門前輩畫家的影響,經多年不斷努力磨練,成為出色畫家,在港澳頗有名氣。

張耀生的水彩畫明快、流暢,充滿生命的動力,隱現出國畫中骨法用筆的痕跡,點線工夫, 活現暗藏於畫面。畫風豪放奔逸,一氣呵成,大刀闊斧,像漫不經心,似行雲流水。

作品《澳門風景》

畫作中的每一筆璀璨,都是他十年寒窗的心血反應。

每天早晨6點,張耀生準時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寫書法一個小時,然後才出門上班。每年,他都會到世界各地去寫生,數十年堅持不懈,即便掛八號風球亦堅持出門寫生,他說,要走出去開拓眼界,畫作才有提升的空間。

像恩師陸昌先生一樣,張耀生帶學生的過程也是言傳身教。現任澳門美術協會藝術顧問的林子恩當年跟隨張耀生學畫畫,張耀生毫不客氣立下條件,要求林子恩每天上午七點必須到他家, 風雨無阻。先畫一個小時,然後跟張耀生家人一起吃早餐,吃完早餐才去華風廣告公司上班。林子恩做到了,堅持了好幾年,也因此成就了後來在澳門美術界的地位。

後來他去香港做廣告,有些學徒跟著他,他也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會跟他說:“張Sir,我沒錢開飯。”他就給錢。有的說沒工作,他就幫著找份工作。身上有錢,常常給需要的人,回到家兩手空空。

張耀生並不把自己當成甚麼名家,他認為畫畫寫字是一種修行,不斷自我觀照,自我練心,只要能利他幫人他一定幫,從不計較,除非真的幫不了。

結語

耄耋之年的張耀生,心中懷念的依舊是那個青春被點燃的火紅年代。他的命運和國家綁在一起,他隨時準備被需要,當年的無產者理想激勵著他努力做到“利他”“無我”。

在一次個人畫展上,有人要買他的畫被他一口回絕,他說:“畫不是用來買的,畫是用來欣賞的。”結果100張畫在展覽結束後只收回30張,其他70張全部送人了。在他的心中,只要對人有益他都可以貢獻出來。

更多作品 | 澳門虛擬圖書館


作者簡介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