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瀟玲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很多人認識蔣瀟玲,源於藝術。有她在澳門科技大學藝術團,天賦異稟、才能突出的學生都願聚攏於此,會舞蹈的、愛演奏的、懂聲樂的,能說會道的,甚至於耍武術的都來了。有人因為跳舞認識她,有人因為唱歌知道她,還有人因為電影結識她……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藝術同好,無論年紀大小、不分師生輩分,相識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過,嚴格來說,蔣瀟玲原本是個律師。人們無法想象,但她的確是位貨真價實的執業律師。慷慨陳詞,唇槍舌戰,不在話下。筆者曾上過她的法律課堂,論述時邏輯清晰、思維嚴謹, 混雜著咄咄逼人的氣勢,與日後的藝術家氣質大相徑庭。

蔣瀟玲
母親說:要先安身,才能立命
故事還要從蔣瀟玲小時候說起。跟所有的小女孩一樣,她喜歡跳躍的音符、美妙的韻律,這種喜愛源自內心、發自肺腑。於是母親請來專業導師,進行一對一的聲樂輔導。她最初夢想成為音樂人,或者歌手,或者藝人。
然而,母親卻不認同:“唱歌固然好,你是個女孩子,我希望你平平安安地過生活就好。”
蔣瀟玲一臉不解地問到:“我學習也不錯啊,為甚麼不能唱歌呢?”
母親說:“唱歌並不能讓你獲得一份穩定的生活來源,安身立命啊,你懂嗎?要先安得了身,才能立命哦。”
她弄不明白為何唱歌不能養活自己。世上不少歌唱家,還有許多大紅大紫的歌手,他們都掙錢的呀?可是母親執意讓她選擇體面職業。在母親眼裡,藝術僅是愛好,不算職業。最終,蔣瀟玲遵照母命去到英國攻讀法律學位,將對音樂的愛與藝術的愛埋進心底。
比起絢爛多彩的藝術,法律枯燥又嚴肅,它的臉孔似乎只有黑白兩面,表情單調。蔣瀟玲不甘心放棄內心的召喚,也不願浪費多年的修習,於是在繁重的法律文本和專業課程之間,毅然報讀了第二個學士學位──藝術表演。當然,這要偷偷學,因為“不務正業”會讓母親傷心。
在英國考取律師牌照異常艱難,不僅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種法學專業課程,而且若有一門沒被通過,所有課程全部重修。此外,還要通過淘汰率極高的事務律師資格考試。
前路漫漫,在鍾愛的藝術和執業律師之間如何選擇?沒了藝術的滋養,艱苦的考牌之路,就像缺了咖啡的早餐,難以下咽。於是蔣瀟玲決定“瘋狂”一次,一邊考律師牌,一邊完成藝術碩士──年輕,沒有甚麼不可能。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執業律師牌照和藝術碩士學位,她都如願拿到手了。
返回香港,開始律師生涯:安穩,舒適,受人尊重,一如母親期望。蔣瀟玲也順理成章地認為,法律將是職業生涯的全部。她把日子過成了現實版的《律政俏佳人》,除去唱歌、看秀消遣外,也就私下給友人上幾節聲樂課而已,與藝術似乎漸行漸遠了。
生活關上一扇門,就會打開一扇窗
誰能想到,心心念念卻看似沒有任何發展空間的藝術,卻改變了蔣瀟玲的人生軌跡。因緣際會,她到澳門高校任教,當時仍做法律顧問,同時聲樂課也在“秘密”地進行。
藝術是相通的,除了聲樂,蔣瀟玲還跳國標舞,她在澳門遇見一位“好好先生”的舞伴。慢慢地,“好好先生”從舞伴變成了她先生。因為藝術,她在澳門有了家,此際沉寂多年的藝術冰山,也慢慢浮出水面。
2006年,澳門科技大學成立藝術團,延請藝術總監,具有藝術表演專業背景的蔣瀟玲應聘到校,統籌管理設有聲樂、器樂、舞蹈、表演等多個門類的大學藝術團體。她從沒想過所鍾愛的藝術,能成職業,可“當飯吃”。與此同時,一直主導職業舞台的法律也漸漸退居幕後。

蔣瀟玲帶領澳門科技大學藝術團參加“敬老同歡賀新春”活動
作為大學藝術團總監,蔣瀟玲每年主辦近20場不同主題的專場演出,涵蓋管弦樂、中樂、鋼琴、舞蹈、街舞、武術、合唱、美聲、流行音樂、說唱、電聲樂、語言藝術等多個領域。在她指導下,藝術團學生於多個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她還創立藝術團司儀隊和公關禮儀隊,這些隊伍已成為澳門科技大學的亮點。
蔣瀟玲的藝術事業風生水起,她策劃《歌舞昇平》慈善晚會,創作大型音樂劇《MACAU MACAU》、校園音樂劇《MAMAMIA》,並為蓮花衛視《澳門優等聲》五季的藝術顧問。此外,她還是多個文化活動的藝術總監,多次擔任重要藝術節目的評委,連續3年榮任《同聲歌祖國》文藝晚會的藝術顧問,更是《同聲歌祖國:青春禮讚──澳門各界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文藝晚會》總導演。
多彩的斜槓人生,投身電影/電競
2015年,澳門科技大學成立電影學院,蔣瀟玲擔任總監,致力於培養華語電影的實踐者和研究人才,並推動本地影視產業的發展。她是《禁區穿越》監製,《西關小姐》總策劃,《最佳編劇》製片人,網絡劇《2201》製片人、聯合出品人,實驗電影《魔探》製片人、出品人,該影片榮獲“第五屆溫哥華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短片銀獎”。近年,蔣瀟玲又跟年輕人“玩”起了電競。她組建的澳門科技大學校隊電子競技隊,在多個賽事中奪得佳績,如2023亞太電子競技大賽王者榮耀澳門賽區冠軍、2024第十屆王者榮耀高校聯賽海選賽澳門分站賽冠軍等。

蔣瀟玲帶領澳門科技大學藝術團參加首屆青年合唱音樂會
如今,蔣瀟玲致力於推動澳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體育、藝術事業的發展,看似重大的人生轉折其實並非一蹴而就。她一方面相當執著,另一面卻又時常躍動。因執著而較真,因躍動而灑脫。漫長歲月中,藝術和法律曾在蔣瀟玲人生圖景中此起彼伏、交替展現,直至藝術的多姿多彩渲染開來。其中,有她的努力和堅持,更有母親的教導和指引。
現在,很多孩子為了追求藝術不惜一切代價,甚至荒廢學業。每當此時,蔣瀟玲便會想起母親的諄諄教導,告訴學生甚麼叫“安身立命”──先要“安身”,找到生活的地方、生存的方式;然後才能“立命”,精神有所寄託,勇敢去追夢想。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有機會展翅高飛。
夢想並不遙遠,人們需要努力的,是讓夢想的光芒照進現實的角落。

蔣瀟玲與《我們的驕傲》活動後台工作人員合影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