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繁榮昌盛 和諧共融─澳門回歸25載”攝影展圖片徵集評審結果出爐!。

>>立即查閱入選名單

更多

展覽結集了一百三十多位澳門資深文藝家繪畫肖像以及專訪故事,相關文藝家涵蓋寫作、戲劇、影視、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攝影、書法及學術研究等多個領域。

>>前往展覽頁面

更多

是次比賽屬“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4”之第二部分,參加者需以上述選舉之當選者霍去病的生平、改革事跡、文學作品等為主題,完成專題研習報告並上傳至“澳門記憶”文史網以參賽。

更多

回歸二十五載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 “中西合璧古地圖” 澳門通雙卡套組。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更多

“澳門記憶”以“記憶同行 歲月新章”為題推出2025年年曆電子版下載,傳承人文情懷之美,共迎歲月新篇章。
立即下載 年曆卡 月曆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64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1月14日─1565年1月31日)4月22日,廣東東莞水兵徐永泰等400人守潮州柘林澳,五個月無糧餉,遂發動兵變,後入外洋,又與東莞鹽販、海南柵之盜賊合兵,勢力益強,樓船鼓行,揚帆直抵省城。叛軍配備有大量的火炮,軍備亦很足。“湯總兵克寬與戰,連敗衄”。但廣州城牆高大堅固,叛軍未能攻入,他們襲擊了廣州郊區。並於6月中旬來到澳門,準備洗劫澳門。當時澳門只有不到300名葡人,加上奴僕和當地基督徒,約1500人。當盜匪來到澳門港口時,兵頭迪奧戈•佩雷拉指揮山上的石彈炮向盜船發射。停泊在港外的兩艘葡艦也向盜船開炮射擊。後來又有從帝汶返回的葡船支援,盜匪撤退。但盜匪返回再次進攻廣州。廣東副總兵湯克寬閉城死守,並向戈伊斯特使和兵頭迪奧戈•佩雷拉求援。9月27日,澳門方面召開會議,決定出兵支持。以迪奧戈•佩雷拉為首的澳門商入團體決定出兵向廣東地方官員提供軍事援助,並借出兵支援廣東而達到以下三個主要目的:一、對暴動分子可能對澳門與廣州之間實行的貿易封鎖先做好提防。二、對東莞暴動者襲擊澳門的企圖及其進攻從英蘇林迪亞各港口駛往澳門的葡萄牙商船的海盜活動給予還擊。三、以澳門軍隊平叛獲得勝利的情況下,從中國方面獲得政治利益,並加強澳門在廣東地方當局和朝廷的影響(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接受戈伊斯使團的外交使命)。於是,劉易斯•梅洛和迪奧戈•佩雷拉各率一隊人馬,兵分兩路,整裝出發。參戰的葡萄牙人共300名。而盜匪是9艘巨艦,2000名士卒。10月7日,葡人參戰時,廣東總兵俞大猷正從東莞南頭和惠陽調水師南頭沙船和白石船準備合擊叛軍,雙方激戰於東莞虎頭門之外之三門海。劉易斯•梅洛乘中國帆船突然向叛軍襲擊,叛軍看見船隊迎面而來,以為他們是中國水師,就迎刃而上。因為參戰的澳門葡船有俞大猷的“舊熟”澳門華人“林弘仲(Ni Lao,林老)數船”,等他們認出是異國基督徒時,遂魂飛魄散,紛紛跳入水中,這樣,半小時之內,斬獲叛軍500人。劉易斯•梅洛率領的船隊與明軍合作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史稱“三門之役”。迪奧戈•佩雷拉的船隊由於遭到逆風和海潮,沒能及時趕到作戰現場。役後葡萄牙人將俘獲的叛軍船隻交給廣東總兵。此役生擒叛軍612人,斬首不計。葡萄牙人殲滅叛軍的勝利對葡萄牙使團進京和耶穌會士進入中國內地傳教之事產生了積極效果,總兵答應將此事上奏皇上,並免一年抽分。然此承諾“非出巡撫意。已夷平賊,湯剿為己功,海道抽分如故。夷遂不服,擁貨不肯輸稅。省城官謀困之,遂阻道不許運米麵下澳。夷饑甚,乃聽抽分”。湯克寬這一次失信於澳門葡人事件,後龐尚鵬見到澳門葡人“詭形異服,彌滿山海,劍芒耀日,火炮震天,喜則人而怒則獸,其性素然也,奸人且導之,凌轢居民蔑視澳官,漸不可長”。正是湯失信於葡人之後,葡人不服的表現。澳門葡人因對廣東副總兵湯克寬免一年抽分的失信不服,還拒絕納稅。廣東總兵俞大猷乃上書兩廣總督吳桂芳稱:“用官兵以制夷商、用夷商以制叛兵,在主將之巧能使之耳。”並提出要以水陸軍各數千進攻澳門,將“恃功恣橫”的澳門葡人趁機剿滅,“以造廣人之福”。吳桂芳未採納他的意見。葉權:《賢博篇》附《遊嶺南記》。阿爾維斯:《澳門開埠後葡中外交關係的最初十年》,載《文化雜誌》第19期,1994年。埃斯科巴爾稱Ni Lao是中國人,15年來一直與葡萄牙人打交道,自己擁有兩三艘船,他是自願同葡萄牙人一起參加出征者。見羅理路(R. M. Loureiro):《澳門尋根》附錄文獻之九若奧•德•埃斯科巴爾《評述》,第116頁。林老(Ni Lao)疑為林弘仲。俞大猷:《正氣堂集》卷15《集兵船以攻叛兵》。羅理路:《澳門尋根》附錄文獻之九若奧•德•埃斯科巴爾《評述》(澳門,1565年),第110—125頁及《明嘉靖實錄》卷532嘉靖四十三年三月甲寅條,郭棐:《粵大記》卷3《海道澄波》。葉權:《賢博編》附《遊嶺南記》;陳吾德:《謝山存稿》卷1《條陳東粵疏》。龐尚鵬:《百可亭摘稿》卷1《撫處濠鏡澳夷疏》。俞大猷:《正氣堂集》卷15《論商夷不得恃功恣橫》。

1659

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1659年1月23日-1660年2月10日)1月16日,葡萄牙傳教士瞿西滿(Simão da Cunha)獲任為中國和日本的巡視員。並於4月22日抵達澳門,次年又赴北京,為的是向清廷請求普通旅行之准許證。最終在湯若望神父的幫助下,清廷為一批居住澳門的耶穌會士頒發進入中國內地傳教的通行證。 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168-169頁;魏特:《湯若望傳》,第344頁。

1756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1月31日-1757年2月17日)4月22日,澳門總督高定玉致函議事會,通報澳門儲存的火藥已經不多。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53頁。

1757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2月18日-1758年2月7日)4月22日,果阿紅衣主教致信澳門議事會,要求以強制命令迫使澳門居民,包括有權勢者都必須留在澳門,決不允許任何人在沒有明文獲准的情況下攜家眷遷徙他鄉。即使有國王的命令,若沒有得到果阿方面的批准,也不得離開。萊薩:《澳門人口:一個混合社會的起源和發展》,載《文化雜誌》第20期,1994年。

1757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4月22日,果阿總督命令議事會強制最富有的居民留在澳門,以緩解經濟困境。廢除反對外國人的各項法律;澳門成為歐洲在亞洲的中轉站。

1773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1月23日─1774年2月10日)4月22日,鑒於澳門有許多黑人經常外逃,議事會決定建造一艘大帆船,把他們每兩個人用一條鐵鍊拴在一起關在船上,然後由議事會選擇的一個人負責,強迫他們清掃本市的街道和炮台,每月給他們25斤(cate)的大米,每天2兩(condorins)魚。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61.

1785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2月2日─1784年1月21日)12月,方濟覺,本名咈囒嘶是噶(Francisco de Sanint Miguel),係西班牙方濟各會士,在澳門遇見江西貴溪天主教徒姜保祿,並由姜保祿引入福建傳教。方濟覺於1779年到呂宋,1781年赴廣東澳門在澳門方濟各修道院學習漢語,1785年4月22日在江西被捕。《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福建巡撫雅德奏報緝獲天主教洋人方濟覺審明解京並究拿習教各犯分別定擬摺》,第489頁。

1801

美國第一位來華牧師,也是美國研究中國語言文學的第一人。1801年4月22日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12歲洗禮。1826年畢業於安姆赫特學校,隨後入安道華神學院就讀。1829年10月受美國公理會派遣赴中國。1830年3月22日抵達澳門,受到馬禮遜接待。由於裨治文專向中國人傳教,故先要學習華文,並得梁發協助其工作。1830年裨治文與馬禮遜、雅裨理等人發起組織廣州基督教徒聯會,主要宗旨是聯絡西國教徒;設立資料庫、圖書館;出版華文聖經教本。隨後參加益智會、馬禮遜教育協會、醫藥傳道會的工作。1832年創辦英文《中國叢報》(又譯《澳門月報》、《中國文庫》),先後在廣州、澳門出版。該報是鴉片戰爭前後外國人在華創立的重要刊物。初由馬禮遜倡議,美商奧利芬特負責在紐約進行印刷器機設備的籌募。裨治文辦報態認真、立論較持平,以大量文字記錄了鴉片戰爭前後重大事件及背景。1843年11月,任英商馬地臣創辦的在華實用知識傳播會秘書。1839年2月在澳門創辦馬禮遜學堂,容閎曾在該學堂學習六年。同年6月15日應欽差大臣林則徐之邀,到虎門觀察銷煙。1843年出席香港傳教士商討重譯《聖經》會議。1844年2月,美國使團到達香港,裨治文充當顧盛的翻譯和秘書。1845年參加簽訂《中美望廈條約》。1853年任上海公理會牧師。1856年在上海外僑組成的學術團體一上海文理學會任會長。1857年促成皇家亞洲協會華北分會成立,被選為主席。1858年為簽訂《中美天津條約》而出謀策劃。他於1841年在澳門出版《廣東方言撮要》,此書有助歐美人士學習中國語文,更可從學習中認識中國文化。1861年11月12日在上海去世。

1841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月23日─1842年2月9日)4月22日,羅馬教廷正式頒布敕令,宣布香港脫離澳門教區成為獨立的監牧區,並委任在澳門教區工作的瑞士籍神父特奧多雷·若瑟(Theodore José)為首任監牧。先是,英軍佔領香港後,軍隊中很多愛爾蘭人和天主教徒,他們是香港天主教最早的教友。當時港島疫症流行,很多士兵因患熱症死亡。為了照顧他們在靈性上的需要,遂向澳門要求神父前來工作。故當時香港牧民工作南澳門兼顧,而澳門則屬葡萄牙管轄。由於保教權的衝突,教廷傳信部特意使香港脫離澳門教區,成為一個新的監牧區。香港教區檔案室Acta Congregationis,第24冊傳信部長檔,轉引自田英傑:《香港天主教掌故》,第1—3頁。

1863

同治二年(1863年2月18日─1864年2月7日)10月8日,《大西洋國》(Ta-Ssi-Yang-Kuo)週報創刊發行。該刊試用了近似“官話”的中文譯音“Ta-Ssi-Yang-Kuo”,據庇禮喇之子若昂‧庇禮喇(João Feliciano Marques Pereira)解釋:“據說利瑪竇於1600年進入北京後,明神宗皇帝問他來自哪裡,他使用這四個字做了回答。”該刊共發行了134期。1866年4月22日停辦。創辦人為生於果阿的加布里埃爾‧費爾南德斯(José Gabriel Fernandes)。主編是庇禮喇。該報的編輯人員還有:亞曆山德勒‧塔沃拉(Alexandre Meireles de Távora)、格雷戈里奧‧里貝羅(Gregório José Ribeiro)、奧古斯托‧瓦斯孔塞洛斯(António Maria Augusto de Vasconcelos)、卡布拉爾‧阿布恪克(Jerónimo Osório de Castro Cabral Albuquerque)及卡斯楚‧桑帕約(Manuel de Castro Sampaio)。該刊是澳門歷史上一份十分重要的新聞歷史文學週刊,其中保存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澳門歷史資料。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uguesa no Extrerno Oriente, pp. 38—39; J. F. Marques Pereira, Ta-Ssi-Yang-Kuo(《大西洋國》)——Arquivos e Anais do Extremo-Oriente Português, série l—Vol. 1—2, p. 140.

1881

光緒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4月22日,澳門公物會定於本年5月15日1時,將澳門、氹仔、過路灣闈姓票生意承充領照出投,商人天佑成王和出價1015000元奪取承充權。其中要求承充人繳交銀10萬元作為擔保合同,而承充人到期不能繳交的話,則被澳門政府銷廢。其後澳門馮成、先拿‧飛南第及何德昌三人以銀64萬元成交。AHF/432, MIC: A0588, p. 16, 澳門歷史檔案館;《澳門政府憲報》1881年4月26日第17號附報及1881年12月24日第52號。

1893

1956年《大眾報》登載文章講述孫中山先生在1892年第一次向鏡湖藥局借款二千大員,五年期滿,已由吳節薇先生代還。孫中山先生第二次借款在光緒十九年三月初七日(1893年4月22日),孫中山先生在澳門草堆街開設中西藥房,向鏡湖醫院益善堂借二千四百[圓],相當白銀1728兩。該行息作為鏡湖醫院施贈西藥之用,孫中山先生自願每日親到鏡湖醫院贈醫兩點鐘。擔保還銀人吳節薇及知見人何穗田為當年總理,知見人羅澄波為前任總理,亦是倡建值理富紳曹應賢(曹有)的姻親。圖為孫中山先生向鏡湖醫院藥局第二筆借款揭單,原件現藏於北京“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

1896

光緒二十二年三月初七日(1896年4月19日)集院,議粵西賑捐擬三月初十日(4月22日)繳摺經於初三日(4月15日)先行匯省廣仁善堂銀五佰元彙收代賑以後收齊,除匯項外盈餘多寡可否匯往該堂彙賑,仰祈卓奪。公議收齊然後定奪。

1897

《知新報》第十三期刊登《論中國變法之害》、《論俄國不能混一亞東》、《務農會章》、《論壓氣具》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912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10月12日,澳門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伯多祿.施利華(Pedro Nolasco da Silva)逝世。伯多祿為澳門土生諾拉斯庫.施利華家族的第四代,其父為澳門帝汶、果阿間航行船長,母親為英國血統。伯多祿1842年5月6日生於澳門大堂區,幼年求學於聖若瑟修院,後以學生身份入華政廳任翻譯,升至廳長。1887年,以翻譯身份陪同葡萄牙特命全權公使湯瑪斯.羅沙(Tomáis de Sousa Rosa)伯爵赴北京談判,並於同年12月1日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伯多祿曾任聖若瑟修院和商業學校的中文教師,曾編輯出版過若干語言教材,特別是《澳門土生青年漢語教科書》最為有名。他還是澳門土生教育促進會的創辦人之一,也是商業學校的創辦人,並擔任第一任校長,後該校即以其名命名為“伯多祿商業學校(Escola Comercial 'Pedro Nolasco')”。自1903年起,先後獲任市政廳副主席及主席之職,在他當政期間,主持改造了營地街市,並為澳門所有街道安裝了街燈。在仁慈堂的支持下,他還成功地組織過一次博彩活動,極大地改善了他的財政狀況。他在香港出版《人民回聲報》,還在澳門擔任《澳門土生人報》和《澳門土生回聲報》的主編。他精通古漢語與中國文化,且具有極為出色的中文翻譯能力,曾榮獲葡萄牙基督軍事騎士勳章。伯多祿生前與華人關係融洽,《鏡海叢報》曾評他“深通華俗,性和品正,才練望崇,邙亦慈和,接物端正持躬”。澳門政府為紀念他,於1942年4月22日將澳門中區的白馬行街命名為“伯多祿局長街”(Rua de Pedro Nolasco da Silva)。《鏡海叢報》1894年11月28日《公局舉紳》。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Ⅱ, pp.395-397; 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2, pp.765-766;李長森:《明清時期澳門土生族群的形成發展及變遷》,第362-363頁。

1928

民國十七年(1928年)四月二十二日鏡湖慈善會例會,東華醫院來函謂送到老人黃仕一名請轉送回籍等語,主席曰應由院飭役將該老人交香山警察七區分署遣送回里可也。

1942

民國三十一年 (1942年1月1日-1942年12月31日)4月22日,澳門政府決定將白馬行街改名為伯多祿局長街 (Rua de Pedro Nolasco da Silva)。《澳門政府憲報》1942年6月6日第12號。

1944

民國三十三年 (1944年1月1日-1944年12月31日)4月22日,澳門政府核准尚武體育會及華僑體育會立案章程,尚武體育會及華僑體育會正式成立。《澳門政府憲報》1944年4月22日第17號。

1944

民國三十三年 (1944年1月1日-1944年12月31日)4月22日,《澳門政府憲報》第17期公佈政府任命孔泰 (Kong Tai)為路環鎮地保。《澳門政府憲報》1944年4月22日第17號。

1946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4月22日,港澳船隻近日紛紛複航,海員工友請求辦理之事件,亦日益眾多。中華海員工會為便利處理事務起見,擬在澳門籌設支部,並派李伯照為支部幹事。李伯照,廣東番禺人,時年53歲。畢業於廣州法政學院,曾任廣州分會、廣州灣分會、汕頭分會秘書委員等職。1946年4月,出任中華海員工會香港分會澳門支部幹事。《中華海員工會香港分會擬派李伯照為澳門支部負責人呈》,澳門歷史檔案館藏縮微膠捲:全宗號35J—184/案卷號701/盤號1289/影像號255—257。

1968

澳門中華總商會代表隊出席活動。

1968

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何賢與乒乓球代表隊出席活動。

1989

1989年4月22日,新華社澳門分社設靈堂,澳門各界千餘人沉痛悼念胡耀邦逝世。

1992

1992年4月22日,澳門中國企業協會成立,首任會長為曹萬通。

1996

1996年4月22日,《投資居留法》由政府公報刊登實施,可獲居留資格的投資金額為100萬元。

更多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