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1月20日,九澳女麻風病人收容所建成並交付使用。該麻風院在選址問題上遇到重重阻力並幾經改變,先是在澳門(馬交石、關閘),後來又是氹仔或路環,最後終於在該日將圍欄及四周劃定的區域一併移交完畢。駐望德堂內的最後3名麻風病人也遷出該堂前往九澳。建於望德堂已有300餘年歷史的麻風院終於結束。[1]5月1日,將舵尾島白沙欄之麻風病人全部搬往九澳。[2]據程佐衡《勘地十說》,這次遷往九澳的僅為女麻風病人,時間是光緒十年(1884)。[3]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37頁;林家駿:《澳門第一座華人堂區》,載《澳門教區歷史掌故文摘》,第78頁。

[2]《澳門政府憲報》1885年6月13日第24號。

[3]《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幕客程佐衡著(勘地十說)》,第342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