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四年(1586年2月18日─1587年2月6日)11月15日,教宗西斯托五世(Sixtus V)废除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y ⅩⅢ)的敕谕,准许方济各会士去中国。[1]
[1]柏永年(Joseph Sebes):《利玛窦的前辈》,载《文化杂志》第21期,1994年。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万历十四年(1586年2月18日─1587年2月6日)11月15日,教宗西斯托五世(Sixtus V)废除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y ⅩⅢ)的敕谕,准许方济各会士去中国。[1]
[1]柏永年(Joseph Sebes):《利玛窦的前辈》,载《文化杂志》第21期,1994年。
更新日期:2019/01/15
华人被澳葡军人杀害事件。1826(清道光六年)年初,在澳门的华人少年严亚照被葡萄牙少校法瓦乔(Favacho)杀害,其母严徐氏向香山县府指控杀人凶手。香山县府要求澳葡当局将被告送交香山县丞衙门审讯。澳葡当局讹称“凶手”是帝汶奴隶麦努埃尔,声称凶手应按葡萄牙法律判罪。严徐氏即至广州上诉,两广总督阮元派广州知府高廷瑶去澳门查处,高廷瑶多次向澳葡当局索取凶犯,仍遭拒绝,仅让中国官员在澳门狱中面讯“罪犯”。结果,中国官员确认此人因醉酒杀人,澳葡当局又坚持照葡萄牙法律处决罪犯。3月13日,在澳门绞死这名帝汶奴隶时,聚集在刑场上的居澳华人发生暴动。他们认为被处决者无罪,凶手却逍遥法外,还用砖石投掷中葡官员,捣毁法瓦乔的住宅,甚至准备冲击大炮台。澳门总督出动配备有野战炮的军队及炮船,并击毙了一名中国居民,才勉强镇住局势。居澳华人还要求中断对澳门葡人的粮食供应,因中国官府的阻挠而未能成功。
严亚照案
澳门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工人运动。1922年5月28日澳葡士兵调戏一名中国妇女,引起民愤,葡警扣押抗议的周苏等3人。29日近万名中国工人和民众聚集警察局,要求释放被捕工人。葡警开枪打死70多人,伤100多人,造成血案。翌日澳门华商学会、联合总工会、中华教育会等联合发起罢市、罢工、罢课行动。澳葡当局宣布戒严,解散工会团体。华人大批离澳返粤。全国纷纷声援,广东国民外交后援会等力主收回澳门,呈请广东国民政府、北洋政府进行外交交涉和军事干预。11月澳葡政府开始与工人代表对话,答应发放抚恤费、恢复已被解散的工会、取消乱党名目等条件,工潮渐告平息。
“五·二九”工潮
18世纪60年代, 葡萄牙本土在著名政治家庞巴尔(Marques Pombal)侯爵领导下进行了一场改革,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取缔耶稣会。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澳葡当局根据葡萄牙的命令,也镇压澳门的耶稣会。耶稣会拥有的一切财产,包括圣保禄教堂,都被没收,圣保禄神学院和圣约瑟修院也被封闭,学员均被驱散,圣保禄神学院图书馆在近两个世纪内大量收藏的珍贵图书,全部被贱卖。24名耶稣会士被押送里斯本,关在圣朱利安堡垒。
耶稣会被取缔事件
又称为查封唐人庙事件。阿巴罗修道院(Seminário do Santo Amparo)由耶稣会士通过中国信徒募捐而建成,为一个包括一教堂、一华人望教之家及两所神学院的综合体。始建于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重建、扩建于1719年,专用于向中国居民传教和培养中国籍的神职人员, 故又称为“唐人庙”或“进教寺”。由于此时清政府在内地对天主教进行查禁,传教士大多被逐往澳门。因此,在澳门中国人人教的人数甚多,还有一部份内地居民专门赶到澳门入教或做礼拜。对于这种违禁活动,广东官府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禁止中国人来澳入教。香山县令张汝霖在广东督抚的允准下,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3月委派香山司巡检顾麟会同香山县丞顾嵩前去查封这座唐人庙。3月20日,张汝霖亲自来澳门查封了阿巴罗修道院。澳门主教伊拉利奥(Hilario de Santa Rosa)和耶稣会士试图煽动澳门议事局进行抗拒,还声称如中国政府要封闭教堂,便是“灭教”,他们宁可回国。张汝霖回答是:你们愿意遵守中国法令,则呈请封寺;不愿遵守中国法令,则可呈请回国。最后,葡萄牙人只好让步。
查封阿巴罗修道院
1926年11月7日由澳门港口工程主任罅些喇倡办,澳门政府主办。目的是借此推动澳门工商业的发展。展览会为期3个月,设陈列所60多个,展出澳门各种货物596种。展览会还备有各种娱乐设施,入场观众达29万人次,成为澳门工商发展史上一大盛会。
望厦实业展览会
1866年(清同治五年)3月,苦力船“拿破仑•卡尼伐罗”号从澳门出洋,船上的华工因不堪虐待,奋起夺船,遭到武装镇压,大批华工被枪杀。船方又纵火烧船,到烈火无法扑灭时,该船船长、船员坚持不打开囚禁华工的铁栅,自己急忙弃船逃走,而船上数百名华工则全部被活活烧死。
“拿破仑·卡尼伐罗”号惨案
清嘉庆年间葡人欲以加租驱赶华人遭制止事件。蕉园围,与荷兰园毗连,位于澳门城以北,原不属澳葡居地。后来,一些有钱的葡萄牙人逐渐购入澳门界墙以北的土地,租借给陆续来澳的中国居民。1799年(清嘉庆四年),葡人业主万威向租居蕉园围的中国居民大量加租,欲以这种办法将华人居民赶走,遭拒绝后,万威在澳葡当局的支持下,率领黑奴用暴力拆毁蕉园围闸门,香山县令李德兴根据澳门华民的控状,要求澳葡当局予以禁止,但无效。后许乃来继任香山县令,通知澳葡当局,如不对蕉园围华人停止迫迁,重修闸门,中国官府将采取封闭关闸,停止粮食供应等。在这种压力下,蕉园围加租迫迁事件才停止下来。
蕉园围加租案
人物: | 西斯托五世(Sixtus V)(教宗) |
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io XIII)(教宗),1502-1585 | |
时间: | 明中后期(1494-1644年) |
1586年11月15日 | |
关键字: | 教宗 |
方济各会士 | |
中国 |
资料来源: | 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澳门编年史》第一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第220页。ISBN 978-7-218-06327-0 |
语种: | 中文 |
登录号码: | t0007157 |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