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培正社旗(1920年,1939年,1940年,1949年)。
培正中學有一傳統,學生每於高小階段便成立級社,需定社名,並製社旗,成該社情感的依歸。
圖為該校社旗四幀,分別為該校現存最早的社旗(1920年),抗戰時期的鵬社(1939年)和毓社(1940年),還有新中國成立時的堅社(1949年)。
附註:卷宗號:02_2.4_01/07-008,07-008-01,07-008-02,07-008-0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21
圖為培正社旗(1920年,1939年,1940年,1949年)。
培正中學有一傳統,學生每於高小階段便成立級社,需定社名,並製社旗,成該社情感的依歸。
圖為該校社旗四幀,分別為該校現存最早的社旗(1920年),抗戰時期的鵬社(1939年)和毓社(1940年),還有新中國成立時的堅社(1949年)。
附註:卷宗號:02_2.4_01/07-008,07-008-01,07-008-02,07-008-03
更新日期:2019/11/21
葉達,昔日上架木藝工會學校就讀學生。1948年在澳門出生。從小生活在澳門大三巴茨林圍,七八歲時入讀木藝工會辦的子弟小學。年輕時候是公務員,當了22年的公務員,退休後便開始辦物流和工程行業,直至現在。
感恩工會辦學
伯多祿有很多卓越的著作,例如《初學者適用:以葡文認識中文和中國》、《寓言故事》、《日常廣州及北京方言 葡譯《聖諭廣訓》內頁用語》、《中文實用語法》、《中文書寫語及口語教程》、《譯自〈聖諭廣訓〉的中文書寫語》、《粵語指南》、《澳門葡文 學校適用:粵語中文文章》、葡譯《國文教科書》等,在當時而言成就非凡,大多數更是以啟發性教學及教育的模式來構思和制定,有系統地編排準備每一課,更以拼寫法/正字法配合,以便學習。
伯多祿 Pedro Nolasco da Silva
高美士(1907-1976年)於1907年7月11日在澳門出生,富有文化修養,關心時事,有細膩的音樂與藝術感,酷愛中國傢具和瓷器,是豐富多彩的當代葡中文化對話的最高代表之一。
高美士 Luís Gonzaga Gomes
白妲麗1925年1月30日出生於萊里亞(Leiria)市,1949年取得科英布拉大學古典語言學學士學位。同年,與剛剛畢業的醫生、澳門土生葡人青年白德雅(José Marcos Batalha)共諧連理,8月雙雙來到澳門。
白妲麗 Graciete Batalha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20年 | |
1939年 | |
1940年 |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
1949年 | |
關鍵字: | 澳門中華教育會 |
教育 | |
澳門培正中學 | |
校園生活 | |
培正鵬社 | |
培正毓社 | |
培正堅社 |
資料來源: | 陳志峰主編︰《雙源惠澤,香遠益清—澳門教育史料展圖集》,澳門中華教育會,2012年,第92頁。平裝版 ISBN 978-99937-844-8-7,精裝版 ISBN 978-99937-844-7-0 |
藏品所有人: | 培正中學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中華教育會 |
權限範圍: | 澳門中華教育會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系列: | 澳門教育史料--檔案資料 |
資料類型: | 圖片 |
旗幟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2333x3982, 11.72MB |
登錄號碼: | p0010381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