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2月11日─1604年1月30日)12月24日,新聖保祿教堂正式落成。教堂有160掌長,84掌寬。正面3座大門朝南洞開。石砌牆壁約50掌。堂身依三路伸展構成3個祭堂,即一個主堂及兩個側堂。數個祭堂沿教堂兩側排列,後部左右兩翼各有一祭壇:聖靈壇與聖米格爾堂。聖堂供奉《聖母瑪利亞升天圖》。主堂長62掌,寬44掌,唱詩壇旁擺放兩台風琴。教堂旁還建有一座鐘樓,其大鐘是由後來法王路易十四(Louis ⅩⅣ)贈送。1637年到澳門的英國旅行家彼特•芒迪(Peter Mundy)參觀該教堂後稱:“教堂屋頂是我見過最漂亮的拱形建築。中國人巧奪天工,木制雕刻以新奇古怪的紅、藍等色彩勾畫得美輪美奐。整個穹窿為若干四面體,而每個四方形之間以巨大玫瑰花和綠葉重疊相連。”[1]教堂工程由瓦倫廷•卡瓦略神父主持,設計師為卡羅斯•斯皮諾拉(Carlos Spinola)[2],但斯皮諾拉卻未看到自己設計的成果,於1602年7月就已經赴日傳教,他在澳門停留僅1年10個月。[3]
[1]Maria Regina Valente, Igrejas de Macau, pp.15—17.
[2]Domingos Maurício Comes dos Santos, Macau, Primeira Universidade Ocidental do Extremo-Oriente, pp.14—15.
[3]梅迪納:《澳門大三巴教堂建築師》,載《文化雜誌》第21期,1994年。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