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2月12日─1783年2月1日)英國鐘錶商小科克斯及蘇格蘭人約翰•里德(John Ride)在澳門創辦“科克斯─里德公司(Cox e Rid & Co.)”。不久,曾任東印度公司事務長及普魯士駐廣州領事的丹尼爾•比爾[1]亦入股。該公司並在廣州成立分公司,將大量貨物從印度發往廣州。後來又購買“補給(Supply)”號和“企業(Enterprise)”號二艘商船,將印度的棉花和鴉片及其他產品銷往中國。後又轉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購買毛皮,轉運至廣州、澳門出售。[2]

[1]丹尼爾•比爾,英國早期來華貿易著名商人,年輕時曾為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工作,擔任過輪船事務長。後來他獨自經商,後又在澳門加入“科克斯一里德公司”經商,1791年,小科克斯去世後,該公司的生意全部交由丹尼爾•比爾管理,遂成為一名足智多謀、經驗豐富的商人,也是最早享有“中國通”稱號的人士之一。1797年退休回英國,在倫敦經營珠寶及“自鳴鐘”生意,在中國的生意則交給其弟托瑪斯‧比爾(Thomas Beale)。 參閱J. M. Braga, A seller of“sing-song”, Journal of Oriential Studies, Vol. 6,1961─1964, HKU Press,1967.

[2]潘日明:《殊途同歸:澳門的文化交融》,第148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