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父去世後接手港澳商務,任香港道格拉斯輪船公司總經理、香港中日銀行董事。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後,被委任為廣東省省長。一度隨陳炯明出走。後在澳門從事古董生意。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其父去世後接手港澳商務,任香港道格拉斯輪船公司總經理、香港中日銀行董事。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後,被委任為廣東省省長。一度隨陳炯明出走。後在澳門從事古董生意。
更新日期:2019/01/15
富商、慈善家。又名傅德蔭,原名德用,字廣源,號偉生,廣東南海西樵碧雲村人。幼時家境貧寒,19歲到香港謀生,當雜工及輪船機械學徒,後在廣西從事貿易。1935年,與霍芝庭在廣州設立裕興公司,並在深圳開設又生公司,經營賭業。由於交通方便,賭客大量湧入深圳,澳門、廣州等地賭場漸趨冷落。1937年,國民政府取締深圳賭場,他與高可寧投得澳門賭場經營權,在中央酒店創辦泰興總公司,經營澳門賭業20餘年,成為港澳叱吒一時的大富豪。長期在港澳兩地經商,在香港創設德記船務貿易有限公司、廣興置業有限公司、大華置地有限公司、大華影業有限公司,業務範圍涉及娛樂、船務、建築、地產、影業、貿易等,聯號分佈港澳兩地。積極贊助社會慈善事業,抗戰時期,廣州、香港先後淪陷,大批難民湧入澳門,他慷慨解囊,救濟貧困,頗獲良譽。曾任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及同善堂名譽顧問。戰後父子先後被匪徒綁架,贖金甚巨,轟動港澳。1960年11月在香港病逝。
傅老榕,1894-1960
字韶選、少泉,號霞公。廣東南海人。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中舉人。1895年赴京會試,參加“公車上書”。1904年舉進士,入翰林,點庶吉士。回穗助兩廣總督岑春煊辦學務,功授編修。後官至江蘇候補道。嗣返粵,充當廣州清鄉總辦。1911年協助潘達微收殮廣州黃花崗起義七十二烈士遺骸。武昌起義後,力勸李准反正,參與促成廣東和平光復。辛亥革命後,在港經商,代理英美煙草公司買辦。1930年辭職返穗定居,後在穗郊羅崗洞創辦江蘭齋農場和蜂場。1938年廣州淪陷後攜眷居港,拒絕擔任日偽廣東省維持會長,常來往港澳間。現存於澳門龍記酒家的書法橫幅,為江氏的存世佳品。著有《蘭齋詩詞存》。
江孔殷,1864-1952
商人。廣東南海人。早年助父經商,1910年為岑春煊所設新軍籌集軍需品,後又承攬陳炯明陸軍軍需品的供應,成為暴發戶。1915年起,在廣州開辦煙賭業,1920年陳炯明任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時禁止煙賭,遂逃至香港,入葡萄牙籍。1925年後,先後在宋子文、陳濟棠支持下,大辦煙賭業,以所得利潤開辦企業。1936年因參與陳濟棠、李宗仁等人倒蔣(介石)活動,避居香港。1938年在澳門經營木柴生意,並投資興建國際酒店。1939年秋在香港病卒。
霍芝庭,1877-1939
廣東新會人。幼時家貧,僅念過幾年私塾。十多歲到澳門,在誠成賭場從雜務升至巡場。後受傅老榕賞識,在傅手下任骰寶主任,並被傅派往上海發展賭業。1946年到香港,自己經營酒樓,又曾在中山石岐及西貢開設賭場,均不成功。1961年參與競投澳門賭場的牌照,組成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為主要股東。1972年組成世界發展公司,為常務董事。後公司以發展沙田世界花園一炮而紅。1980年透過世界發展(海外)公司創辦賽馬車會,又投得金鐘地盤,興建統一中心。1982年將澳門旅遊娛樂公司股份以三億元賣給鄭裕彤,1985年又將賽馬車會以五億元轉售給台灣,1988年獨自經營“東方公主號”在公海開賭業。一生專門從事博彩事業,獲取不少錢財。但他揮金如土,同時也對港澳地區的公益慈善事業多有捐贈。被譽為“一代賭王”。
葉漢,1904-1997
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廣東番禺人。少時讀過私塾,13歲即出外做工,15歲在順德陳村一間店舖當掌櫃,後到廣州發展,與何善衡、馬子登等相好組成“匯隆銀號”,出任經理。抗日戰爭廣州淪陷期間,避難到香港經商,1941年香港淪陷,轉到澳門經商,並投入金融界,任大豐銀號經理。40年代後期,大豐銀號擴展業務,創辦了包括銀行、餐廳、戲院、巴士和的士、自來水等公司,其事業突飛猛進,成為澳門工商鉅子。在澳門,舉凡愛國活動、社會福利、文教體育、慈善事業,他均出錢出力,經常出面調解社會糾紛。他對故鄉建設極為熱心,40年代後期擴建岳溪學校,50年代建造澄溪醫院,援建番禺縣造船廠,60年代捐贈汽車、拖拉機、機船等物品,1979年捐建番禺賓館。1981年捐資修蓮花塔,建縣人民醫院碧秋大樓、縣婦幼保健院,後又與霍英東等捐資修建大石大橋與著名的洛溪大橋。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中華全國工商聯常委、中國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暨南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又任澳門大豐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主席、澳門東亞大學校董會主席、澳門立法會副主席。1983年12月6日病逝,澳門各界人士及祖籍番禺人士分別進行隆重悼念。
何賢,1908-1983
廣東新會人。兒童時代在澳門度過,入讀陳子褒開辦的灌根學堂。隨在澳門合法專營鴉片烟的父親利希慎居澳多年,1915年在澳觀賞飛行表演,所寫觀後感刊於《灌根學報》,成為青年飛行家譚德根澳門首次飛行表演的歷史佐證。其後隨父往香港,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1927年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系,獲碩士學位。留英期間,曾任中國留英學生總會會長。1928年回香港後,歷任中國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副會長、香港工務局註冊則師。後任廣州市政府秘書、自來水管理委員會委員、城市設計委員會委員等。香港淪陷後遷居重慶。抗戰勝利後,歷任香港糧食統制處處長,市政局、立法局、行政局議員,南華體育會會長,反貪污委員會主席,香港業主聯合主席,紳士法官,税務上訴委員,華人廟宇委員,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香港代表等。是香港利希慎興業有限公司、維達航空公司、利國酒家等公司董事長,東亞銀行、美都酒店有限公司董事。1949年獲O.B.E.勳銜。1963年獲C.B.E.勳銜。1983年在香港病逝。
利銘澤,1905-1983
巨商、慈善家。原名盧華紹,字焯之,因在兄弟中排第九,故稱盧九。廣東新會人,出身貧寒,後到廣州等地經營錢莊,煙、賭起家,且在澳門承投得賭權,並經營鴉片,兩項在當年均為合法事業,遂成巨富,成為清光緒年間澳門賭王。著名的“官紳俱樂部”──澳門宜安公司,即為盧九所設。熱心慈善公益事業,對澳門鏡湖醫院、同善堂以及內地嚴重災害給予大量捐獻。1890年、1894年兩次獲授葡萄牙國王勳章,成為名噪一時的濠鏡紳士。澳門有一條盧九街即為紀念他。
盧九,1848-1907
巨商、慈善家。盧九長子,名鴻翔,號廉若。生於廣東新會鄉間。17歲補新會縣弟子員,在鄉中創組義學,倡辦普仁堂,後遷居澳門,繼承父業。也承投澳門山票、舖票,經營煙賭,且是南洋煙草公司大股東,寶亨銀行兩大老闆之一。清末,盧廉若與同人籌資,創辦澳門孔教學校,招納貧苦少年入學。1913年澳門商會成立後,被選為主席,1913、1919、1921及1923年被推舉出任澳門鏡湖醫院總理。盧廉若支持孫中山革命,曾於1912、1913年二次接待孫中山訪澳,下榻盧園春草堂。盧廉若一生獲清廷誥授資政大夫、花翎一品頂戴、浙江補用通稟貢生,1913年獲葡國三等嘉章,1925年4月13日獲葡國政府基督一等勳章。1927年病逝於澳門。
盧廉若,1878-1927
澳門賭商、慈善家。廣東番禺人。5歲喪父,家道清貧。14歲便外出當僱工,繼而從商,由攤館起家,1911年,到澳門向當局承投澳門番攤總公司的蕭瀛洲總理,承出福隆下街館位,取名德成公司,由於經營有術,頗有發展,成為各攤館之冠。1914年,糾合友好十人稱“十友堂”,以有成公司之名,承接澳門的鴉片煙。因善於經營,財雄勢大,一躍成為澳門賭國權威,並先後組織省港澳同安輪船公司及開設富衡銀號、德生按、裕豐按等大型按押數間,遂成巨賈。其一生除開賭和當押之外,以熱心公益馳名。在鄉間救濟貧苦、開辦學校。在澳門,對澳門鏡湖醫院、同善堂、澳門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歷年捐助巨款,曾歷任鏡湖醫院值理、同善堂永遠值理、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席。他一共獲得過四次勳章,是當時澳門華人中獲勳最多的一位。1951年9月15日獲葡國紅十字會紅十字勳章,1952年6月28日獲葡國基督勳章。1955年在香港寓所病逝。
高可寧,1878-1955
企業家、慈善家。原名啟東,字曉生,英文名Robert。原籍廣東新安(今寶安),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央書院。曾留校充助教。1881年起任英商怡和洋行華人副經理、經理、買辦等職。告退後自營商業,歷任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香港電車公司、香港電燈公司、香港置地公司、廣州火險公司、香港大酒店等董事局主席、董事、總經理等。兼任香港東華醫院主席、太平紳士、保良局紳士等。曾獲英王封KT爵士勳銜及KBE爵士勳銜。1941年香港淪陷前逃離香港,前來澳門避難,入住於1918年已在澳門購置的崗頂何東別墅(1958年改為何東圖書館),直至1946年元旦,才往香港,繼續經商。1952年獲授葡國勳章。1956年4月在香港逝世。生前捐出澳門的房產給澳門政府,現設為何東中葡小學、何東中葡幼稚園、何東圖書館等作為紀念。
何東,1862-1956
中國近代思想家、實業家、經濟學家。原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鶴山人,生於廣東香山雍陌鄉。少年時在澳門讀書,17歲到上海學商。此後20年左右,先後當過英商寶順洋行、太古洋行買辦,32歲任英商太古行輪船公司總理兼營棧房。後來受李鴻章委辦上海電報局,創辦機器織布局、造紙局等。39歲時由太古洋行轉入官督商辦的上海招商局為幫辦,並到南洋考察。他在1862年撰寫的《救時揭要》和1874年撰寫的《易言》中,除了宣傳他的改良思想外,還有《澳門豬仔論》、《澳門窩匪論》等揭露澳門時弊的篇章。從1886~1891年,洋務官僚利用織布局的虧欠對他進行迫害,從此賦閑居於澳門。現位於澳門下環街龍頭左巷10號的“鄭家大屋”,乃是鄭觀應協助父親興建的祖屋。當時,他貧病交加,杞憂忠憤,兩不能禁,抱着“勿為外人所侮”的願望,著成了他的代表作《盛世危言》,並把孫中山的《農功》等文章收入該書。這部以富強救國為主題的煌煌巨著在當時振聾發聵,風行全國,對維新變法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於1894年完成。1906年,他因回家守制而長期留居澳門,在這一期間,他發表了很多關於鼓吹君主立憲的言論,並於1907年編輯、整理了他的文集《盛世危言後編》。其故居鄭家大屋是澳門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歷史建築群12個古建之一。
鄭觀應,1842-1922
字韶選、少泉,號霞公。廣東南海人。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中舉人。1895年赴京會試,參加“公車上書”。1904年舉進士,入翰林,點庶吉士。回穗助兩廣總督岑春煊辦學務,功授編修。後官至江蘇候補道。嗣返粵,充當廣州清鄉總辦。1911年協助潘達微收殮廣州黃花崗起義七十二烈士遺骸。武昌起義後,力勸李准反正,參與促成廣東和平光復。辛亥革命後,在港經商,代理英美煙草公司買辦。1930年辭職返穗定居,後在穗郊羅崗洞創辦江蘭齋農場和蜂場。1938年廣州淪陷後攜眷居港,拒絕擔任日偽廣東省維持會長,常來往港澳間。現存於澳門龍記酒家的書法橫幅,為江氏的存世佳品。著有《蘭齋詩詞存》。
江孔殷,1864-1952
企業家、慈善家。原名啟東,字曉生,英文名Robert。原籍廣東新安(今寶安),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央書院。曾留校充助教。1881年起任英商怡和洋行華人副經理、經理、買辦等職。告退後自營商業,歷任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香港電車公司、香港電燈公司、香港置地公司、廣州火險公司、香港大酒店等董事局主席、董事、總經理等。兼任香港東華醫院主席、太平紳士、保良局紳士等。曾獲英王封KT爵士勳銜及KBE爵士勳銜。1941年香港淪陷前逃離香港,前來澳門避難,入住於1918年已在澳門購置的崗頂何東別墅(1958年改為何東圖書館),直至1946年元旦,才往香港,繼續經商。1952年獲授葡國勳章。1956年4月在香港逝世。生前捐出澳門的房產給澳門政府,現設為何東中葡小學、何東中葡幼稚園、何東圖書館等作為紀念。
何東,1862-1956
澳門賭商、慈善家。廣東番禺人。5歲喪父,家道清貧。14歲便外出當僱工,繼而從商,由攤館起家,1911年,到澳門向當局承投澳門番攤總公司的蕭瀛洲總理,承出福隆下街館位,取名德成公司,由於經營有術,頗有發展,成為各攤館之冠。1914年,糾合友好十人稱“十友堂”,以有成公司之名,承接澳門的鴉片煙。因善於經營,財雄勢大,一躍成為澳門賭國權威,並先後組織省港澳同安輪船公司及開設富衡銀號、德生按、裕豐按等大型按押數間,遂成巨賈。其一生除開賭和當押之外,以熱心公益馳名。在鄉間救濟貧苦、開辦學校。在澳門,對澳門鏡湖醫院、同善堂、澳門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歷年捐助巨款,曾歷任鏡湖醫院值理、同善堂永遠值理、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席。他一共獲得過四次勳章,是當時澳門華人中獲勳最多的一位。1951年9月15日獲葡國紅十字會紅十字勳章,1952年6月28日獲葡國基督勳章。1955年在香港寓所病逝。
高可寧,1878-1955
巨商、慈善家。原名盧華紹,字焯之,因在兄弟中排第九,故稱盧九。廣東新會人,出身貧寒,後到廣州等地經營錢莊,煙、賭起家,且在澳門承投得賭權,並經營鴉片,兩項在當年均為合法事業,遂成巨富,成為清光緒年間澳門賭王。著名的“官紳俱樂部”──澳門宜安公司,即為盧九所設。熱心慈善公益事業,對澳門鏡湖醫院、同善堂以及內地嚴重災害給予大量捐獻。1890年、1894年兩次獲授葡萄牙國王勳章,成為名噪一時的濠鏡紳士。澳門有一條盧九街即為紀念他。
盧九,1848-1907
廣東新會人。兒童時代在澳門度過,入讀陳子褒開辦的灌根學堂。隨在澳門合法專營鴉片烟的父親利希慎居澳多年,1915年在澳觀賞飛行表演,所寫觀後感刊於《灌根學報》,成為青年飛行家譚德根澳門首次飛行表演的歷史佐證。其後隨父往香港,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1927年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系,獲碩士學位。留英期間,曾任中國留英學生總會會長。1928年回香港後,歷任中國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副會長、香港工務局註冊則師。後任廣州市政府秘書、自來水管理委員會委員、城市設計委員會委員等。香港淪陷後遷居重慶。抗戰勝利後,歷任香港糧食統制處處長,市政局、立法局、行政局議員,南華體育會會長,反貪污委員會主席,香港業主聯合主席,紳士法官,税務上訴委員,華人廟宇委員,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香港代表等。是香港利希慎興業有限公司、維達航空公司、利國酒家等公司董事長,東亞銀行、美都酒店有限公司董事。1949年獲O.B.E.勳銜。1963年獲C.B.E.勳銜。1983年在香港病逝。
利銘澤,1905-1983
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廣東番禺人。少時讀過私塾,13歲即出外做工,15歲在順德陳村一間店舖當掌櫃,後到廣州發展,與何善衡、馬子登等相好組成“匯隆銀號”,出任經理。抗日戰爭廣州淪陷期間,避難到香港經商,1941年香港淪陷,轉到澳門經商,並投入金融界,任大豐銀號經理。40年代後期,大豐銀號擴展業務,創辦了包括銀行、餐廳、戲院、巴士和的士、自來水等公司,其事業突飛猛進,成為澳門工商鉅子。在澳門,舉凡愛國活動、社會福利、文教體育、慈善事業,他均出錢出力,經常出面調解社會糾紛。他對故鄉建設極為熱心,40年代後期擴建岳溪學校,50年代建造澄溪醫院,援建番禺縣造船廠,60年代捐贈汽車、拖拉機、機船等物品,1979年捐建番禺賓館。1981年捐資修蓮花塔,建縣人民醫院碧秋大樓、縣婦幼保健院,後又與霍英東等捐資修建大石大橋與著名的洛溪大橋。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中華全國工商聯常委、中國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暨南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又任澳門大豐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主席、澳門東亞大學校董會主席、澳門立法會副主席。1983年12月6日病逝,澳門各界人士及祖籍番禺人士分別進行隆重悼念。
何賢,1908-1983
生於葡萄牙。1939年起定居澳門。在澳門中學畢業,並服兵役。1943-1976年在澳門擔任公職,1966-1974年任澳門市政廳廳長及諮詢會官委委員;1976-1980年出任諮詢會間選委員。澳門電力公司行政委員會創會人及首屆主席。曾任澳門消費者委員會主席及在公職推行使用中文委員會主席、法律翻譯辦公室顧問及律師高等委員會成員、澳門語言狀況關注委員會成員、澳門大學校董會成員、澳門司法委員會成員及澳門基金會信託委員會成員、澳門扶輪社社長、促進學會主席、仁慈堂值理會主席、葡萄牙紅十字會澳門辦事處負責人及澳門俱樂部大會主席等工作;1987年起為澳門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1976年任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秘書長,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基金會委員。早年在澳門地區參與籌辦土生葡人的聚會,是第二屆土生社群聚會籌委會主席,1980-1984年出任第一屆立法會直選議員。1996年成為第六屆立法會官委議員。特區成立後委任為法官委員會委員。曾獲多項榮譽勳章和榮銜,包括葡萄牙殷皇子紳士勳章、葡萄牙公職軍官勳章、澳門政府頒授體育英勇勳章及體育功績勳章、葡萄牙紅十字會榮譽勳章。2003年4月因交通事故喪生。
歐若堅(Joaquim Morais Alves),1924-2003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