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瑛,香山縣六區上柵鄉(今屬珠海市高新區唐家灣鎮上柵村)人。天津海關關長、天津市政協黨委書記。 家瑛家境殷實,青年時代外出求學,30年代中期在上海市的海關稅務專科學校畢業,進入海關工作。 1937年,家瑛調任珠海拱北海關,次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在港澳工委的直接領導下,他成功組織拱北海關關警的罷工鬥爭,並吸收了五名隊員入黨。 1940年初,家瑛調到四川省萬縣海關工作,其地下黨的組織關係轉到川東特委。抗戰期間,他遵照黨的指示,致力開展社會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利用自己廣泛的社會關係,先後為三位上級領導人安排社會職業,作為掩護。 抗戰勝利後,萬縣海關撤銷,家瑛被海關總署的地下黨組織安排到天津海關任職。 1948年4月,任職地下黨重慶市委副書記冉益智被捕變節,出賣一批川東地區的地下黨員。幸好家瑛離開四川,行蹤不定,未被國民黨抓捕。 1948年冬,家瑛按照黨組織的安排南下,參加香港九龍海關起義準備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家瑛重返天津海關工作,歷任副關長、關長。60年代初,在他的領導下,天津海關獲得“全國紅旗海關”的榮譽稱號。 “文革”期間,家瑛受到康生的迫害,被誣陷為冉益智一夥的叛徒和潛伏在黨內的異己分子,坐牢21個月。打倒“四人幫”後,他獲得平反昭雪,後被海關總署調到北京外貿學院籌建海關學系。 兩年後,家瑛調任天津市僑務辦副主任,繼任天津市政協黨委書記。 1985年,家瑛離休後,擔任海關學會副會長,主持26萬字的《海關職工革命鬥爭史》一書的編輯工作。[1]他撰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海關職工革命鬥爭歷史述略》一文,發表在《海關研究》1991年第3期上。[2] 1992年初,家瑛及家人從深圳蛇口乘船來到闊別多年的家鄉珠海。拱北海關領導人為這位八旬老人提供了生活起居的方便。珠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榕達及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龍貴興陪同家瑛,回到金鼎鎮看望故居,並拜訪鎮政府。[3] 1999年,家瑛在天津病逝,終年86歲。[1] [1]香洲區唐家灣鎮人民政府、珠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唐家灣鎮志》,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6,第400-401頁。 [2]戴一峰:《中國近代海關史研究述評》,載《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第17-24頁。 [3]卓華明:《梁家瑛和抗戰初期拱北海關的地下革命鬥爭》,載《珠海文史)(第14輯),珠海:珠海政協,2006,第67-71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