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毅,乳名紹檉,字翊朝、別字幹周,香山縣牛起灣鄉(今屬中山市東區起灣村)人。寧波市長、番禺縣長、中山縣長。 子毅生於一個沒落的富農家庭。祖父楊燦仁,父親楊獻初。祖父原有田地30畝,除在鄉僱工耕種外,在石岐還有銀業股份生意。父親生意失敗,田地賣光。當時家裡很窮,父親沒有正業,母親陳氏早逝。 兄弟兩個,子毅居長。少年時,他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家境不好,常靠外婆和旅美堂兄楊子朝資助。子毅讀完書塾,考入石岐讀高等學堂,成績優異,得到親友的鼓勵和資助,考入廣州的官辦兩廣方言學堂學習德文。畢業後,他獲得公費前往德國留學,入讀布萊斯勞大學經濟系。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未及畢業就離校回國。 子毅回國後,被派往東北防疫處任職員,後經同學鄭道實介紹,認識伍廷芳,被推薦在外交部任秘書。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時,子毅擔任財政部秘書長。後來,財政部長鄭鴻年離職,子毅被委為代理財政部長。1922年冬,陳炯明叛變,局勢十分混亂,總統府部門人員各自疏散。1923年2月,陳炯明兵變平定後,子毅保護財款得力,毫髮未損,交還國庫,深受孫中山的讚揚和器重。 1926年,子毅擔任中山大學事務主任;1927年任番禺縣長;1928年任浙江省政府秘書;1929年任寧波市長;1933年任交通部秘書長。 1935年2月至1937年9月,子毅出任中山縣長,同時任中山縣訓政實施委員會委員,期間,他施政革新,困難重重,壓力不少,頗有建樹。 裁局改科,精簡編制,短縮開支。當時縣內有公安、土地、建設、教育、衛生、財政六個局,冗員很多。有些局獨攬職權,不受縣調遣,暗吃空額。子毅到任不久,裁局改科,把原有局長、科長縮編為科長、主任。此舉遭到有關人員阻撓和反對,如朱卓文等人不願就任,拖延時日,久不交接工作,但他裁局改科,雷厲風行,結果經費大減,收支平衡。 子毅嚴禁煙賭,清理積案,穩定治安。他把煙賭兩項專利權廢除,對煙賭犯拘留重罰,包煙庇賭者判以重刑;分區設立“戒嚴收容所”,收容有煙癮者集中戒煙,逾期不到的就拘留強制戒煙。每天發放戒煙藥物,監督服用;所內配備樂器和文娛用具,定期進行娛樂活動。 馬湘是一區沙涌鄉人,多年結夥橫行於沙涌等一帶,姦淫擄掠,無惡不作。子毅使人誘他到石岐來,在天字碼頭進行逮捕,當場了結他,為民除去一大害。同時,子毅與五縣聯防主任袁帶密切配合,培訓出壯丁自衛隊訓練員,到各鄉組織鄉村壯丁自衛隊,輪回下鄉進行檢閱,加強鄉村自衛力量,匪徒攔劫和打單勒索等案件極少發生。 子毅裁局改科和精簡機構的同時,增設一個縣組織領導的“中山縣鄉村建設委員會”,聘請富有鄉村建設經驗的幹事多人,每天下鄉宣傳縣政實施計劃,調查農業生產和文化教育;推廣優良品種,組織試驗區,取得經驗就向各鄉推廣。 子毅致函到檀香山邀請德高望重的鄭彼岸回國共商革新大業,請他專責編修《中山縣志》兼任圖書館館長。在鄭彼岸的建議下,1936年建成一座三層樓房的中山圖書館,擴大圖書閱覽室,添置大批書刊。子毅增派管理員,制定借閱圖書管理制度,使群眾看書閱報更方便。1937年春,他以每套二千多元港幣價格從香港商務印書館購回《萬有文庫》四套,其中一套用來充實圖書館館藏,三套分發給縣立一小、周崧學校及起灣小學。 1937年8月,子毅舉辦暑期鄉村建設講習會,小學校長和各鄉選派的教師參加,內容有農林知識、保健救護常識及防疫注射實習等,為日後各鄉開展抗日救護工作打下基礎。[1] 為改革封建禮教的婚姻制度,子毅決定舉辦一場集體婚禮。為辦好集體婚禮,他做了大量籌備工作,包括很不容易找到十對準新郎新娘。婚禮當天,他邀請十對新人到縣政府大堂擺茶會,親自迎送。 在婚禮會上,他擔任主婚人,講述封建思想和盲婚的危害,介紹國外男女平等、自由戀愛、舉行集體婚禮的好處,表揚十對新人是中山縣集體結婚的開創者、移風易俗的帶頭人。參加婚禮的政府官員、來賓等有一百多人,非常熱鬧。婚禮結束在一片爆竹聲、歡笑聲中,花車將新人們送回家。[2] 1937年,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子毅擔任國民參政會委員。 解放初期,子毅被推選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工作積極認真。 子毅一生置有出租田30畝,後來買回祖先出賣的田地,廣州有樓房一座。1952年土改運動,他被劃為“官僚地主”,後被判入獄,1953年在獄中病故,終年75歲。 楊子毅著有《談艱苦樸素》,1957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58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講座》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楊子毅生育三子一女,有的是大學教師,有的是總工程師,對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1]他去世後,遺孀(二婚妻子)旅居檀香山。 抗戰期間,澳門各界青年團結救亡團體——澳門四界(學術界、音樂界、體育界、戲劇界)救災會聘任28位名譽顧問,包括澳門中共地下黨活動家柯麟醫生,國民黨澳門支部負責人、教育會會長梁彥明,中山縣長楊子毅等開展組織“義賣”、“義演”等募捐活動,為抗日活動籌款。[3] 晚清香山詩人黃紹昌、劉熽芬合輯《香山詩略》,選錄自唐至清一千多年的香山詩人235人,1400多首作品。1937年,中山縣長楊子毅撥款印行面世,後重印的《香山詩略》上冊,收錄包括劉世重和李珠光等澳門詩人的作品,為繼承和傳揚歷史文化作出重要的貢獻。[4] [1]振興:《楊子毅當中山縣長的時候》,載《中山文史》(第04-06輯),中山:中山政協,1984,第135-141頁。 [2]李淑雲等:《六十年前我參加中山縣第一次集體婚禮》,載《中山文史》(第43輯),中山:中山政協,1998,第69-71頁。 [3]濠江風雲兒女編輯組:《濠江風雲兒女》,澳門:澳門星光書店,1990,第890頁。 [4]盧德銘:《書壇名家——楊子毅》,載《中山日報》,第3251期,C2版,2003年12月1日。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