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妲麗 Graciete Batalha
聖保祿學院圖書館
聖若瑟修院圖書館
主教公署圖書館
只有文藝家——致敬澳門文藝家肖像畫及人物故事網上展覽
從澳門記憶看澳門回歸25載圖片展
心繫澳門 拓展未來 —— 澳門基金會四十週年網上展覽
“天路遺緒──澳門西式墳場遊蹤”網上展覽
上載空間配額:
熱門搜索
從黃包車到的士
即時租賃式公共運輸的發展往右看更多>>>
19世紀末:黃包車登場
1885年澳門出現首批人力黃包車,在澳門服務了超過60年。圖為在議事亭前地雨中候客的黃包車。
40年代末:取代黃包車的三輪車
人力三輪車於1948年引入澳門,並取代人力黃包車,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行業的高峰期,全澳有超過700輛三輪車,而車站也有近百個。
現在:旅遊業元素
人力三輪車在歷史長河中,是十分充滿特色公共交通工具,節慶巡遊中讓它上場,增添氣氛以外,也表彰其在交通工具中所擔負的歷史角色。
人力車主要路線:西灣湖畔
現時的三輪車主要用於觀光用途,其中西灣湖畔成為人力三輪車的主要行駛路線之一。
60年代:的士開始普及
澳門早在1911年首次引進的士,由於車資較高在當時未能普及。自1963年逸園狗場開業後,旅遊業迅速發展,澳門的士數量才大幅增加。
70年代:開始發出的士牌照
澳門早期的士不設有咪錶也不用納牌,直至70年代才開始發放牌照。當時澳門經濟高速發展,街道上的車輛也開始逐漸增多。
葡京酒店的士站
從前,葡京酒店有專屬的人員使用哨子指揮停在候客區的的士前往酒店正門,並為搭乘的士的客人開關車門。
2005:公開競投的士執照
自2005年起,澳門特區政府就的士執照先後進行多次公開競投。有投資者在澳門首次引入豐田TownAce七人車用作的士用途(規定只載五名乘客)。
除豐田TownAce的士,更有投資者引進平治Vito的士,成為當時最高載客量的澳門的士(六名乘客)。由於成本高,該批車不久後便退出營運市場。
客貨Van變的士
自澳門的士牌照公開競投後,的士車型百花齊放。有投資者引進豐田Hiace客貨車用作的士用途,雖然有特大的行李空間,但只可載五名乘客。
2014:油電混合的士
2014年,交通事務局要求投資者引進以油電混合的驅動系統,投資者遂引入豐田於2014年推出的Camry油電混合的士,並成為澳門的士主要車型之一。
2018:純電動的士
在2018年對100部八年期普通的士牌照進行公開競投,要求採用純電動車。在中國生產的比亞迪電動車,成為首批在澳門投入營運的電動的士。
除中國比亞迪外,現時澳門純電動的士車型還包括相片中的日本日產LEAF,以及韓國現代IONIQ。
1980:宏益電召的士
澳門市政廳於1980年代對電召的士進行招標工作,其中宏益電召的士有限公司於1989年中標,取得十年專營權,並設立無線電召中心。
極速的士
宏益電召的士有限公司(俗稱“黃的”)曾引進法國“標緻406”的士,與電影《極速的士》為同一型號,市民於是戲稱它為“極速的士”。由於不獲續約,黃的在2014年11月6日停運。
2017:藍色電召
澳門電召的士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獲批經營100部為期八年的特別的士,並於2017年4月1日投入服務,乘客可通過電話或利用手機應用程式預約車輛。
2019:紅色電召
澳門電召的士於2019年獲得另外200輛特別的士經營權。與首批電召的士有別,這批的士將不收取電召費、爽約費及失約費,因此改用紅色車身以作識別。
重看本章節
跨越澳路氹
貫通氹仔與澳門及路環
閱讀下章節
澳門早期的士不設有咪錶也不用納牌,直至70年代才開始發放牌照。當時澳門經濟得到高速發展,街道上的車輛也開始逐漸增多。
2014年,交通事務局要求投資者引進以油電混合的驅動系統,投資者遂引入豐田於2014年推出Camry油電混合的士,並成為澳門的士主要車型之一。
關鍵字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請填寫下面表格,完成手機驗證
請填寫下面表格,完成帳號創建
填寫簡單背景資料, 專享VIP會員功能: ✔ 200MB專屬相冊 ✔ 有獎問答遊戲 ✔ 相片徵集及投票
註:請核實上述個人資料真實正確,若資料有誤將影響您參加本站活動或領取獎品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