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公廟內神供器基本上是所謂的“三具足”,即一對花瓶,一對燭台,一個香爐。按種類為三,稱為“三具足”;按數量為五,稱為“五具足”。民間則稱為“三供”或“五供”。“三具足”原是佛教用來恭敬供養,後來亦被道教以至民間仿效採用,成為最常見的拜祭供器。供器的形狀與大小依據神祇的地位而各有差別,但造型基本相類,材料基本上是銅製。康公廟內的供器多為捐獻,年代有所差異,但大部分是創廟時的咸豐十年(1860年)和光緒二年(1876年)的製品。

康公祭壇神案上的三具足
康真君廟的眾多供器裡,康真君、洪聖王、侯王三位主神前供案上三具足都是創廟時的文物,其中最矚目的要算康真君像前的一座香爐。這座香爐用黃銅精製,高逾一米,爐頂立著一隻獨角瑞獸,雙眼圓瞪,巨口大張,神態威猛。爐身兩側的爐耳則巧妙地以兩條矯健的飛龍構成,騰挪跳躍,形象生動。銅身中間刻著“康真君”三字,下面則是“民國歲次庚午七月穀旦重鑄”,即1930年。

民國時期黃銅香爐

獨角瑞獸
除了這基本的三供,廟中祭器還有多種,如魚龍、搖錢樹、龍柱(生殖神)等等。

魚龍

龍柱
康真君廟中的儀仗有許多種,主要分堂上儀仗和堂下儀仗兩類。
堂下儀仗主要有銅鐘和木鼓,兩者均用木架懸掛或擱置。銅鐘為“咸豐拾年歲次庚申冬月穀旦立”,高102厘米,口徑79厘米,上有鐘紐,鑄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及“康公廟銅鐘一口約重肆伯餘觔安日爐造”等字樣。木鼓為中國傳統形式,高70厘米,長43厘米,橫置以便於敲擊。
堂上儀仗為創造和烘托嚴謹的祭祀氣氛而設,多為靜物擺設,以其形狀和位置來達到目的。主要有鑄有“康帥府”的王屏扇,還有道教八仙所使用的八種法寶,俗稱“暗八仙”。所謂暗八仙,指的是漢鍾離的寶扇、張果老的漁鼓、曹國舅的陰陽板、鐵拐李的葫蘆、呂洞賓的寶劍、韓湘子的笛子、藍采和的花籃和何仙姑的荷花。暗八仙的“暗”字有兩重意義,一是指沒有直接出現八仙形象(所以,八仙也稱“明八仙”),二是指八種法寶各有神通,使人逢凶化吉,有暗中保護的意思。康真君廟裡的暗八仙均為青銅鑄品,工藝精湛,反映了道教“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傳說,也暗寓道教的法力無邊,無所不能。其兩兩相對分列於禮亭的兩側,甚是威嚴。暗八仙有時用在建築裝飾上,則表示神仙降臨,象徵喜慶吉祥。

創廟銅鐘

“康帥府”王屏扇


暗八仙法寶
上述圖片均由作者黃文輝提供。
該書之參考書目:
1. 王文達︰《澳門掌故》,澳門:澳門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劉芳輯、章文欽校︰《葡萄牙東波塔檔案館藏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
3. 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4. 湯開建、吳志良主編︰《澳門憲報中文資料輯錄(1850—1911)》,澳門:澳門基金會,2002年。
5. 胡紀倫(César Guillén Nuñez)著,方無隅譯︰《澳門街》,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
6. 唐思︰《澳門風物志》,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8年。
7. 唐思︰《澳門風物志(續篇)》,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8. 呂宗力、栾保群︰《中國民間諸神》,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韓伯泉、陳三株︰《廣東地方神祇》,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
10. 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北京:團結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11. 馬書田︰《中國冥界諸神》,台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
12. 馬書田︰《中國佛菩薩羅漢大典》,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年。
13. 潘恩編著,潘兆耀繪圖︰《全像民間信仰諸神譜》,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14. 葉春生︰《嶺南民間文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5. 葉春生︰《廣府民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 呂微︰《隱喻世界的來訪者——中國民間財神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17. 鄭守治︰《華光大帝信仰源流考》,載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辦︰《民俗學刊》(第四輯),澳門:澳門出版社,2003年6月。
18. 殷偉、殷斐然︰《中國民間俗神》,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 陳瑞璋編著︰《認識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香港:萬里書店,2001年。
20. 李喬︰《行業神崇拜——中國民眾造神運動研究》,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21. 黃仁夫︰《台山古今五百年》,澳門:澳門出版社,2000年。
22. 烏丙安︰《中國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3. 白化文︰《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
24. 賴永海主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儀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5. 山曼︰《八仙︰傳說與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更新日期:2025/08/01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