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年入耶穌會。1608年東來。1613年入華,傳教金陵,南京教案後於1616年被驅至澳門,繼在聖保祿學院任教(1617-1620)。1620年改用曾德昭名再入內地傳教,初居江西,繼赴江南、浙江。最後到西安。在此,他見到新出土的唐德宗建中二年所立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並將其譯為拉丁文,轟動歐洲。
1637年自澳門赴羅馬,出席耶穌會總會召開的各國耶穌會代表大會,1640年抵羅馬。1644年會畢返華後,出任在華耶穌會會長至1650年。1649年往廣州主持教務。1650年清軍攻克廣州,曾被捕。後因湯若望的關係始獲釋。1658年歿於廣州。
著有《大中華帝國誌》(Relação da Grande Monarquiada China)一書。其遺著《葡漢字彙》今藏里斯本國立圖書館。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1 人參與, 2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我是西安糖坊街天主堂的,在西安的这个教堂开教之处,也就是1625年左右,有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神父,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神父,曾昭德Alvaro Semedo神父,1630年左右,据说有耶稣会士郭仁、梅高两位神父扩建了圣堂,想知道他们是谁。
不知道在哪里能查到他们的资料,外文名字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