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吸收乾隆二十一年、二十四年(1756、1759)兩次在新疆、西藏等地的新測繪成果,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左右編繪成新版巨幅地圖,全圖以緯度5°為一排,共分十三排印製,故亦稱《乾隆十三排圖》。該圖圖幅範圍超過康熙圖,東自庫頁島,西訖地中海,南起南海、印度洋,北至北冰洋。全圖採用了同康熙圖一樣的桑遜投影法,以經過京師北京的經線為中經線,經緯線呈直線斜交。法國籍傳教士蔣友仁是此圖的印製者,他乾隆九年(1744)抵達澳門,次年到京,為清廷效力三十餘年。1773年蔣友仁在信中提及他曾按照三種緯度間距分別製成三種內府輿圖,前兩種是木刻,後一種是銅板印製。這幅梵蒂岡宗座圖書館收藏的地圖是乾隆二十五年左右的木刻墨印本,此版全圖應由103幅拼接而成,地名全部用漢文,梵蒂岡藏本缺第十三排(海南島所在部分),蝴蝶裝訂成冊。圖上的珠江口繪法同康熙《皇輿全覽圖》基本一致, 對珠江三角洲地形有生動的展現,但因圖形幾乎完全摹自康熙圖,故數十年間三角洲的變動難以體現。香山縣城繪製於珠江河口灣西南側的一個較小陸塊上,其南方有一更大陸塊,南端分別書寫“澳門”、“濠鏡澳”。兩個陸塊間有水道相隔,不符合實際,此外,“大橫琴山”、“小橫琴山”的位置過於偏西,均延續了康熙圖上的錯誤。澳門西側水域中註有“清州”,南側註有“十字門洲”,位置則較準確。
參考文獻:
[1]. 李孝聰. (1996). 歐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圖敘錄. 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pp.175-179.
[2]. 汪前進. (2007).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全國總圖的繪製(代序). 載於清廷三大實測全圖集. 北京: 外文出版社, pp.1-8.
附註:選自《乾隆內府輿圖》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