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年(1622年2月10日─1623年1月30日)燒灰爐炮台建成。燒灰爐炮台,又稱南灣炮台。葡文稱順產聖母炮台(Forte de Nossa Senhora do Bomparto),該炮台建在早年奧斯定會隱修院之地。即在南灣街的西端,西望洋山之東南麓。炮台的土石圍牆建在岩石的地基上,岩石上面是平均1.2米的花崗岩牆基。這座炮台的火力覆蓋外港,同時也用於保護內港入口及內港與外港間的地區。這是一座三角形的炮台,可架炮10~12門,到乾隆時,該炮台僅架炮3門。該炮台1892年拆除。[1]
[1]博卡羅:《要塞圖冊》,載《16和17世紀伊比利亞文學視野里的中國景觀》,第220—221頁;郭永亮:《澳門香港之早期關係》,第30—31頁;科斯塔(Maria de Lourdes Rodrigues Costa):《澳門建築史》,載《文化雜誌》第35期,1998年;Jorge Graça, The Fortifications of Macau, pp.73—74; 金豐居士的《昔三門火炮扼守南灣》(載《新報》2006年9月21日)一文稱:“據葡文史料,燒灰爐炮台是17世紀初首批登陸澳門的天主教神甫與澳葡民兵肇建的,創建時間大概在公元1615至1618年間。”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