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省港澳輪船有限公司
自1840年代香港開埠以來,港澳兩地已有正常的交通往來。渣甸洋行的“皇后號”於1852年投入營運,成為第一艘行走港澳的輪船。由港澳商人合資的“省港澳輪船有限公司”在1865年成立,初期使用三桅帆船。該公司是繼滙豐銀行後,第二家在香港註冊的“有限公司”。圖為省港澳輪船有限公司的客輪“金山號”。
為進一步拓展省港澳航線,省港澳輪船從美商及競爭對手收購多艘船隻,在接收“香山號”、“河南號”等船後,逐步把班次增加至每日一班。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行走港澳兩地的客輪幾乎停頓,期間多艘輪船遭炸沉大海。在抗戰結束後,雖然港澳恢復正常營運,但國共內戰使公司錄得嚴重虧損。圖為省港澳輪船有限公司的客輪“香山號” 及“河南號” 。
抗戰期間:漁船及電扒在戰火中航行
日軍在1941年底侵佔香港後,港澳的輪船為避免受盟軍轟炸,被迫全面停航,往來兩地主要靠漁船。由於漁船航程時間長,且有較高的危險性,後來陸續由電扒所取代,一度成為澳門對外唯一的海上交通工具。電扒是一款設有柴油機的木殼船隻,可運載貨物。直至1943年初,日本商人使用白銀丸輪船往來行走港澳等地。
50年代:大船
在1950年代,大部分往來港澳的輪船均以蒸氣推動,航程約四至五小時。採用內燃機的大來號客輪其航程縮短至三個多小時。廣州解放後,省港澳輪船在廣州的資產不但被沒收,更失去了航線經營權,最後於1958年清盤。圖為從香港啟航、行走港澳的客輪“大來號” 。
民國時期,有不少輪船經營省港澳航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家公司把其十多艘客輪轉投港澳航線。大船票價減至一元,贈送叉燒飯。由於競投激烈,到1950年代末,客輪數量縮減至三艘,包括“德星”、“大來”及“佛山”。圖為港澳客輪“德星號”停泊在內港12號碼頭。
泰興公司於1937年投得澳門博彩專營權後,成立德記船務,開辦港澳航線。直至1960年代,澳門娛樂有限公司投得博彩專營權後,成立大德興船務成為信德船務的附屬公司,並陸續收購“佛山”、“德星”(後改名為“東山”)及“大來”(後改名為“松山”)。圖為從香港開到澳門的港澳客輪“東山號”(約1963年)。
1964:第一艘水翼船“路環號”
信德船務於1961年在香港成立,並從意大利Rodriquez訂購PT.20高速水翼船交由子公司遠東水翼船公司營運。第一艘水翼船“路環號”於1964年3月15日首航,其競爭對手“港澳飛翼船”於兩個月後成立,同樣引進PT.20水翼船。
由於Rodriquez PT.20水翼船只可載76人,為提升載客量,兩家公司隨後引入載客量達125人的Rodriquez PT.50高速水翼船。在高速水翼船引進後,使港澳之間的航程縮短至75分鐘。圖為港澳飛翼船“飛鴻號”。
1971:轟動一時的佛山輪船難
在過去,港澳的客輪(俗稱“大船”)駛入內港泊岸,不同的公司靠泊不同的碼頭。其中“佛山輪”在內港20號碼頭停泊,該輪不幸於1971年8月17日露絲颱風中在汲水門沉沒。圖為駛往20號港澳碼頭的港澳客輪“佛山號”。
颱風露絲在1971年襲港期間,“佛山輪”沉沒、“澳門號”攔淺,信德船務立即從日本訂購“華山”輪船來填補。隨後信德引進“泰山”、“南山”及“廬山”,用於替換“東山”、“松山”及“華山”輪船。圖為七、八十年代大船“泰山號”。
1975:從此不怕暈船浪
1975年4月25日,遠東第一艘全浸式水翼船“木星”(波音929-100型)投入服務。該船由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生產,依靠前後水翼提供升力,使船隻在高速航行時能離開水面。時速達45節,航行時間為55分鐘。到1980年代初,遠東水翼船陸續引進改良型號,其中“錫星”是第一艘在港澳行駛的波音929-115型水翼船。
1981:全球首款高速雙體船
1981年12月,港澳飛翼船公司引進瑞典Marinteknik Verkstads的JC3000雙體船,是全球首款客運噴射高速雙體船。其載客量比水翼船多近一倍,可運載215人,但航速較慢,只有30節,航程約75分鐘。
1983:開拓九龍至澳門航線
香港油麻地小輪旗下的海聯輪船有限公司於1983年9月1日首航,使用英國Hovermarine買入四艘HM527氣墊船經營香港深水埗至澳門外港航線。到1989年,海聯在香港改為停靠位於尖沙咀的中國客運碼頭。
1985:海上老虎機
何鴻燊持有的信德船務於1985年引進兩艘快達輪,船上有小型賭房,內設老虎機;其載客量達659人,時速28海里,航程約90分鐘,比舊式輪船的航行時間縮短一半。信德旗下的輪船也在隨後數年陸續淘汰。
1989:輕輕鬆鬆 嘆足一個鐘
為提升競爭力,港澳飛翼船在80年代末再向瑞典訂購七架Marinteknik 41 CPV雙體船,並於1989年1月29日首航,採用“港澳穿梭快線”的品牌營運。該船造價500萬美元,可載306人,航速達38節,往來港澳單程只需一小時。用於替換舊有的水翼船及JC3000雙體船。
1993:港輪壹、貳、叁
油麻地小輪於1989年改名為香港小輪,並於1993年起引進三艘挪威斐聲船廠的Flying Cat雙體船。初期於屯門至中環航線上服務,後來陸續在港澳航線上服務,用於替換舊有的HM527氣墊船。
90年代:波音授權上海製造噴射船
在取得波音的授權後,上海新南造船廠特別為遠東水翼船訂造兩艘PS-30噴射船“北星”和“南星”,其設計基本沿自波音929噴射船。第一艘“北星”噴射船於1994年11月19日首航,而“南星”已於2001年售予南韓;“北星”亦已於2020年9月被拆解。
1994:舒適遨遊 尊貴萬里
1991年成立經營香港至深圳機場的僑福渡輪,於1994年以港澳飛航船(Turbo Cat)品牌名稱開辦港澳航線,初期使用Flying Cat雙體船營運。同年年底,全新的英國高速三體船Tri Cat投入營運,最高航速達50節,單程只需50分鐘。
1995:全球罕有的雙體水翼噴射船
遠東水翼船於1995年從挪威Fjellstrand船廠引進兩架Foilcat,該船為全浸式雙體水翼噴射船。由於Foilcat結構相對更複雜,建造成本高昂,生產數量不足10艘。其載客量為403人,最高航速達50節,由兩台通用電氣的LM500燃氣渦輪機推動。
1999:暢快旅程 飛越新水平
在1995年,中旅僑褔收購港澳飛翼船,並統一採用“港澳飛航船”Turbo Cat品牌。到1999年7月,信德船務與中旅僑褔合併,兩家公司原有的船隊以“噴射飛航”TurboJET的全新品牌營運。
2000:接辦香港小輪航線
新渡輪澳門於2000年接辦香港小輪的港澳航線後,隨即向澳洲船廠訂購五艘Austal 48m 雙體船(2002年首航)。新渡輪在2007年增購兩艘Austal 48m後再售予噴射飛航。到2011年8月11日,信德中旅收購新渡輪,使用噴射飛航的品牌營運。
2007:連接路氹金光大道
於2007年11月30日啟航的金光飛航,是金沙集團子公司交由珠江船務營運,使用澳洲Austal 48M雙體船以氹仔為樞紐經營的往來港澳航線。在營運初期船隊不足,曾向珠江船務租用“南桂”及“蓮山湖”雙體船。直至2020年止,金光飛航已擁有14艘Austal 48M雙體船。
2010:巨型雙體噴射客輪
隨着澳門賭權開放,澳門商人吳褔與香港愉景灣航運及其他外地商人共同投資“巨龍船務”,購入可載千人的Marinteknik 65M雙體船經營往來氹仔至香港航線,航程約70分鐘。因牌照等問題,巨龍於2010年7月10日正式開航。到2011年9月14日,巨龍船務宣布終止營運清盤。
2011:屯澳航線拓荒者
早在1980年代,港澳兩地曾計劃開辦屯門至澳門航線,但因種種原因和計劃而擱置。直至2011年4月15日,西北航運正式開通澳門至屯門的海上航線。唯受財務問題影響,西北航運在2012年7月2日停航。事隔三年,噴射飛航投得屯門碼頭的經營權,每月需向香港海事處繳付468萬元租金,並於2016年1月28日啟航。
紅白噴射船為澳門啟航
在90年代全盛時期,信德集團旗下的遠東船務擁有16艘波音929(Jetfoil)噴射船,曾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噴射船船隊。為拓展高端市場,噴射飛航於2009年推出“至尊噴射船”。隨着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海上航線客量大減。截至2021年初,服役中的波音噴射船數量減少至六艘。
30年代:首次港澳商業飛行
進入1930年代,美國泛美航空利用當時最新型的水上飛機開拓中美空中航線。到1937年,泛美使用Martin M-130水上飛機正式開辦三藩市經馬尼拉(以跳島形式中途停多站)和澳門至香港航班服務。兩年後泛美結束在澳門的航班服務,改用更大的波音314水上飛機,由馬尼拉直飛香港。
40年代:全球首宗人命傷亡劫機事件
二次世界大戰後,澳門沒有黃金出入口管制,港澳商人在1947年合組澳門航空運輸公司,租用國泰的Catalina PBY-5A水上飛機執飛港澳空中航線。同年7月14日,澳門小姐號被劫,成為全球首宗有人命傷亡的劫機事件。直至1949年停航。
60年代:水上飛機重現港澳航線
澳門航空運輸公司創辦人之一羅保(Pedro José Lobo)的兒子從意大利引進五座位的Piaggio P-136L水上飛機,開辦往來澳門外港至香港啟德空中航線。高速水翼船於三年後投入港澳線營運,水上飛機失去競爭力,最終於1964年停航。
1990:重現港澳空中航線
自1990年11月開始已有直升機經營往來港澳空中航線,亞太航空初期使用貝爾222直升機。到1997年,港聯直升機與亞太航空結盟,並改用西科斯基S76+直升機,成為珠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直升機營運商。
2009:航程只需15分鐘
港聯直升機及亞太航空於2008年11月使用全新品牌“空中快線直升機有限公司”服務,並於翌年開始從意大利阿古斯塔威斯特蘭(AgustaWestland)引進6架AW139直升機替換舊有的西科斯基(Sikorsky)直升機。為提升舒適度,其座位數量由原來15個減至12個。
2018: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
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港珠澳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其中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成功投得營運牌照,在禁區範圍內接載旅客往來香港與澳門及珠海。由於其巴士車身採用金色塗裝,故穿梭巴士又被稱為“金巴”。
重看本章節
重看本章節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