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三角洲的交通 |
早期雖有官道從石岐通往前山,即現在的岐澳古道中的 “南干大道”,再接連澳門蓮花莖,但因崎嶇不平,陡坡多,只能使用人力小推車運送貨物,往返一次需時甚久。民國初期,廣東民辦公路之風興起,岐關公路於1936年全線建成,成為中山最早的公路之一,並結束了中山、澳門兩地交通靠步行穿越丘陵小路的歷史。
那些年,搭船上廣州
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澳門往來內地的交通工具以舢舨小船為主。根據資料記載,早在1859年已有船隻行駛於廣州與澳門之間。往來內地的船隻在過去100多年起了很大變化,自19世紀中後期是木船、輪拖及蒸氣船並存的時期,航線覆蓋廣東的主要城市。民國時期的廣祥輪船主要經營往來三埠與澳門的海上航線。
1961年澳門水陸交通一覧表
早期,往來廣州只有兩種方式:一是搭乘岐關車,每日有約10班車來往兩地。當時車輛渡江過河多倚賴渡輪,連人帶車上船。車程一般都要七、八小時。二是搭乘輪船往來廣州。到1962年,粵通船務成立,使用花尾渡經營澳門至廣州航線。
70年代鋼質單體輪船“紅星242”
上世紀70年代,設有發動機的紅星鋼殼輪船成為珠三角內河航運的主力船隊,屬客貨相兼的運輸。紅星115、242、243曾在穗澳海上航線行走,航程約10小時,其中這款紅星242於1970年在廣州製造。
80年代雙體豪華客輪“東山湖”
為提升安全及舒適性,廣州建造兩艘雙體船用於行走穗澳航線,其名稱分別為“東山湖”及“香山湖”,航速達10.5海里。隨着陸路交通迅猛發展,搭乘汽車前往廣州只需兩個多小時,使往來澳門與廣州之間的輪船服務於1996年停航。
30年代,澳門—中山的公路
民國初期,廣東民辦公路之風興起。岐關車路公司在1927年成立後,開始修建澳門關閘至中山石岐的公路,並於1928年投得澳門市區至關閘的運輸專營權。澳門至石歧東線於1932年投入營運,西線則於1936年營運。
回鄉路上的岐關車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阻止日軍入侵,廣東省政府下令破壞岐關公路,到戰後才開始進行修復。解放後,岐關歸廣東省交通廳管理。現時岐關在澳門主要經營跨境運輸等業務。這款日產UD旅遊巴於1991年引進,為歷史最悠久的岐關車。
蓮花大橋連接內地
在2000年通車的蓮花大橋是澳門的第三座大橋,也是通往內地的第二條陸上通道。約2004年,廣東永信購入商務巴士(車廂2+1座位)在廣州路線上服務。澳門中旅則購入瑞典Scania旅遊大巴開辦澳門經橫琴至廣州的跨境巴士服務。
機場跨境巴士
由岐關車路、通寶旅運及澳門中旅聯合組成澳門機場快線有限公司,是澳門國際機場現時唯一為過境旅客提供巴士服務的跨境旅遊運輸企業,提供“直通快線”服務。旅客乘坐機場快線可“一通到底”,享受快速跨境轉機服務。通寶旅運也曾開辦澳門機場至東莞的跨境巴士業務。
噴射飛航開拓深圳機場航線
早在2002年,噴射飛航曾開辦澳門外港往來深圳機場(褔永碼頭)的海上航線,初期採用自家的Flying Cat雙體船營運,後期改用由合作夥伴迅隆船務及鵬星船務派出的高速雙體船營運。
連接對岸的跨境渡輪碼頭“內港客運碼頭”
在2008年之前,搭乘前往內地渡輪需前往位於內港14號碼頭(粵通碼頭)。在1980年代,澳門政府提出重建內港碼頭計劃,原來木棚搭建的碼頭改為鋼筋水泥結構,並增加泊位供廣州、江門、灣仔及蛇口航線使用。為配合十六浦發展計劃,在內港11A碼頭位置興建全新的內港客運碼頭,現時該碼頭主要經營往來珠海灣仔的跨境渡輪航線。
經停澳門的“蓬萊湖”
政府以內港航道安全為由,靠泊內港碼頭的深圳蛇口及江門航線。先後在2009年及2010年遷至氹仔臨時客運碼頭。這艘“蓬萊湖”曾經營江門經澳門(內港/氹仔)至香港的海上航線,但不出售澳門內港往來香港的船票。現時該航線已不再經停澳門,而“蓬萊湖”高速雙體船已於2018年退役。
粵通的“澳深”海上航線
粵通船務代理的氹仔往返深圳蛇口、深圳福永機場航線於2017年6月1日正式遷入氹仔客運碼頭(永久碼頭)。該航線與深圳市航運集團轄下的鵬星船務及招商迅隆船務聯營。“鵬星2號”是由澳洲CoCo Yachts公司授權英輝南方造船有限公司製造的CC300雙體船,航速達34節,載客量300人。
迅隆船務與噴射飛航聯營航線
信德中旅船務於2006年6月獲得澳門特區政府批准,開辦澳門與蛇口之間的海上客運服務。該航線初期與深圳迅隆船務聯營,迅隆曾派出“台山號”高速雙體船經營深圳蛇口至澳門外港航線,“台山號”於1993年在澳洲Austal船廠製造,並於2018年退役。
高速雙體船連接廣州南沙
噴射飛航與南沙港客運有限公司合辦往來澳門外港及廣州南沙航線於2010年6月30日首航,並於同年7月13日開辦氹仔往來南沙航線。因客量不足,南沙至氹仔航線於8月17日停航,而南沙至澳門航線於2011年1月起改為週末或週日營運,目前澳門航線已暫時停航。噴射飛航曾向南沙港租用南沙18號,用作行駛南沙至香港國際機場及澳門航線。該船航速達48節,載客量達386人。
第四家公司加盟澳深海上航線“鵬星船務”
鵬星船務於2009年才加盟蛇口至澳門航線,翌年加盟深圳機場至澳門航線。同時,鵬星船務及迅隆船務分別與噴射飛航、粵通船務合作經營深圳蛇口、深圳機場與澳門外港及氹仔之間的航線。“鵬星19”是由荷蘭高速船設計公司CoCo Yachts授權英輝南方造船有限公司製造的CC200雙體船,航速31.5節,可載199名乘客。
澳深航線新力軍“迅隆9”
迅隆船務向荷蘭CoCo Yachts訂購三艘CC290鋁合金雙體高速船,該船由2019年開始由珠海普蘭帝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製造,航速約29節,載客量達290人,其中“迅隆9”率先於2019年投入營運,並安排在深圳蛇口至澳門外港、氹仔等航線上服務。
東莞獅子洋飛航開辦澳門航線
由粵通船務代理、獅子洋飛航營運的東莞虎門至澳門氹仔航線於2019年10月11日啟航。現時該公司擁有兩艘分別於2017年及2018年由澳洲Incat Crowther設計、廣東宏深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用以替換舊式雙體船,包括圖中澳洲Austal 40M高速雙體船(太建號) 。
兼備交通與觀光功能的海上航線
由粵通船務與珠海高速客輪有限公司合作的氹仔往來珠海九洲港的海上航線於2021年3月1日正式開通。該航線由珠海高速客輪公司承運,單程約25分鐘,途中穿越港珠澳大橋,打造成集跨境、觀光及轉機(經澳門機場) 功能兼備的跨境海上航線。
國際機場連接內地
自澳門國際機場於1995年投入服務後,往返內地除海路及陸路外,旅客仍可選搭在澳門國際機場搭乘飛機往來中國的主要城市,如中國西北航空在1998年曾使用前蘇聯製造的Tu-154、英國BAe146等客機經營西安—桂林—澳門航線。該公司於2003年被中國東方航空併購。
重看本章節
| 珠江三角洲的交通 |
早期雖有官道從石岐通往前山,即現在的岐澳古道中的 “南干大道”,再接連澳門蓮花莖,但因崎嶇不平,陡坡多,只能使用人力小推車運送貨物,往返一次需時甚久。民國初期,廣東民辦公路之風興起,岐關公路於1936年全線建成,成為中山最早的公路之一,並結束了中山、澳門兩地交通靠步行穿越丘陵小路的歷史。
| 岐關車路網點 |
| 珠江東西岸的交通 |
| 澳門國際機場航點 |
澳門國際機場可提供28家航空公司連接澳門飛往55個城市(截至2019年4月底),其中以中國內地的城市為主。
重看本章節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