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更新日期:2019/11/16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7月6日,澳門政府批准華人何連旺開設粵和昌繅絲廠,廠在和隆園內東便附近二龍喉花園馬路。該廠四至:北向茶倉,東南向馬路,西向街上。同日,亦准華人潘禮臣在沙梨頭開設複和隆繅絲廠。其廠四至:北向田畔街,南向涼水巷,西向硝皮鋪,東向田地。其中有規定蠶繭渣不得貯在廠內,亦不得在廠開曬,每日該廠主應分飭令工人將蠶繭渣挑往別處,該處要少人居住,方可安放。另應分將所有圍廠之溝渠蓋密,並要設法將圍廠之水疏通急流。何連旺開設“粵和昌繅絲廠”後,他將其開設的彩票總廠及分廠全部取名為“粵和昌”。繅絲廠停辦後,該廠之二龍喉總部即建成“粵和昌”彩票總廠,為一幢南歐風格的三層樓大宅。這座彩票總廠實際上為一“貴攤”,由何老桂的第十個兒子何連鐘主持。參見金豐居士:《文第士街“粵和昌”》,載《訊報》2007年10月12日。《澳門政府憲報》1882年7月8日第27號。
澳門政府批准華人何連旺開設粵和昌繅絲廠
民國六年 (1917年1月1日-1917年12月31日)11月13日,澳門政府為了發展工業,與英國伯明翰有關公司交涉,為澳門企業家容穆堂 (Iong Moc Tong)提供針織機器、馬達及其配件。容穆堂織造局於1900年創辦,設在盧善德巷8-17號。開辦後,該廠擁有100台針織機,僱傭工人300名,每月生產襪子1萬~1. 2萬雙,產品出口中國、葡萄牙各殖民地、波斯、印度及歐美國家。這一時期的織造廠還有8家,最有名的為東亞織布廠,有土織機200架,工人180人;東華布廠,有土織機100架,工人100人。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109頁、234頁;莫世祥等編譯:《近代拱北海關報告匯編 (1887-1946)》,第105頁。1932年《澳門指南》之《澳門的實業》;又楊彤英:《雪松軒詩鈔》第12頁有“容穆堂織襪廠”之詩4首,並稱該廠“銷路極暢”。1941年俞永濟:《澳門指南》之《工業名錄》中尚有“容穆堂手巾廠”。[參見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 (民國卷)上冊,第153-156頁。]
澳門企業家容穆堂向英國購置機器以發展工業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